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市科技局对外合作项目(H20060039)

作品数:15 被引量:114H指数:6
相关作者:黄品同郑志强黄福光赵雅萍李艳萍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对外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超声
  • 12篇造影
  • 11篇肿瘤
  • 10篇双重造影
  • 10篇超声检查
  • 10篇超声双重造影
  • 9篇胃癌
  • 8篇微气泡
  • 8篇胃肿瘤
  • 6篇进展期胃癌
  • 4篇超声造影
  • 3篇肿瘤分期
  • 3篇T分期
  • 2篇术前
  • 2篇胃癌术
  • 2篇胃癌术前
  • 2篇胃肠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压
  • 1篇动脉压迫

机构

  • 1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3篇黄品同
  • 11篇郑志强
  • 8篇黄福光
  • 7篇李艳萍
  • 7篇赵雅萍
  • 6篇王亮
  • 6篇王宗敏
  • 5篇李世岩
  • 4篇薛念余
  • 2篇何慧疗
  • 2篇杨琰
  • 2篇谭艳娟
  • 2篇杨勇明
  • 2篇程建敏
  • 1篇朱雪丽
  • 1篇张毅
  • 1篇汤莹
  • 1篇胡蓉
  • 1篇赵淑丹
  • 1篇王力

传媒

  • 1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双重造影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评价超声双重造影(DCUS)对胃间质瘤(G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胃间质瘤的DCUS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6例胃间质瘤中病理诊断为低危16例,高危10例.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定位诊断正确率76.9%(20/26),DCUS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26/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胃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与病灶大小、形态、内部有无坏死、液化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关(P<0.05),与病灶的边界及有无转移无关(P>0.05).26例患者中,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出病灶中坏死液化区7例,DCUS检出病灶中坏死液化区1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6,P=0.035).结论 DCUS可用于胃间质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可为胃间质瘤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
王小花黄品同赵淑丹赵雅萍薛念余王亮郑志强王宗敏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胃肠道间质肿瘤
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价值.方法 经螺旋CT检查证实的SMAS患者29例,全部进行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分析SMAS的经口服胃窗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29例患儿胃肠超声造影均可显示明显减少的肠系膜上动脉(SMA)-腹主动脉角度和SMA-腹主动脉距离,仰卧位患儿出现由SMA引起的十二指肠压迹和"漏斗形"、"葫芦形"图像,可见十二指肠近端扩张和造影剂来回流动.经口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和CT检查诊断SMAS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胃肠超声造影检测SMAS具有特征性表现,并对筛选可疑的SMAS病例有一定作用.
臧国礼黄品同周维平金振晓
关键词:超声检查上肠系膜动脉综合征儿童
超声双重造影对进展期胃癌化疗疗效评价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在进展期胃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不能手术切除并接受化疗的进展期胃痛患者,在化疗前、后行口服胃窗造影及静脉超声造影(即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并将化疗前、后超声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病灶厚度稍变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胃癌组织的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造影剂到达时间(AT)及达峰时间(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胃癌组织增强强度(EI)值明显降低,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组织EI值可作为评价进展期胃癌化疗疗效的一项敏感、有效指标.
谭艳娟黄品同程英胡蓉詹坤高王亮何慧疗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胃肿瘤
胃窗超声造影与超声双重造影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比较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 评价胃窗超声造影与超声双重造影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价值.方法 143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前行胃窗超声造影及超声双重造影检查,根据胃窗超声造影病灶二维图像质量分为病灶显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并进行T分期,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43例胃癌患者胃窗超声造影后均表现为局部胃壁不均匀增厚,其中病灶显示满意117例,病灶显示满意率为81.8%(117/143) 26例病灶二维图像显示轮廓模糊,病灶溃疡面充满高回声,后方伴声影,病灶浆膜面与周边组织界限不清.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74.1%(106/143),其中病灶显示满意组的准确率为78.6%(92/117),病灶显示不满意组的准确率为53.8%(14/26).143例患者超声双重造影表现为病灶动脉期高增强,静脉期造影剂廓清早于周围正常组织,呈低增强.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6.7%(124/143),其中病灶显示满意组的准确率为88.9%(104/117),病灶显示不满意组的准确率为76.9%(20/26).胃窗超声造影与超声双重造影的T分期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1,P〈0.01).结论 超声双重造影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显著高于胃窗超声造影.
陈瑞杰黄品同李艳萍郑志强赵雅萍黄福光薛念余王力
关键词:肿瘤分期微气泡
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价值被引量:43
2008年
目的评价口服胃窗超声造影联合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97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前行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和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口服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78.4%,其中T1、T2、T3、T4准确率分别为50.0%、75.9%、82.7%、75.0%;双重超声造影T分期准确率达89.7%,其中T1、T2、T3、T4准确率分别为75.0%、86.2%、94.2%、83.3%;两者T分期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6,P〈0.05)。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品同李艳萍赵雅萍黄福光杨勇明郑志强郭心璋程建敏
关键词:造影剂胃肿瘤肿瘤分期
超声双重造影对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us)在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胃癌患者术前行DCUS检查,术后对胃癌标本行HE染色及AB-PAS黏液染色,并据此进行Lauren分型。回顾性分析不同亚型胃癌的超声造影特点。结果58例胃癌标本组织学诊断为肠型34例,弥漫型24例。DCUS检查肠型胃癌表现为整体均匀增强者30例,不均匀增强者4例;弥漫型胃癌表现为不均匀增强者22例,整体均匀增强者2例。以不均匀增强诊断弥漫型胃癌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8.2%;DCUS对进展期胃癌进行Lauren分型的Youden指数为0.8。结论DCUS对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中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增强特点,可作为术前判断胃癌Lauren分型,评价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一种有效方法。
李世岩黄品同李艳萍王亮黄福光郑志强王宗敏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胃肿瘤
超声双重造影与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评价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两种检查方法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136例胃癌患者,术前行超声双重造影及超声内镜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的术前分期均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80.1%,其中T1、T2、T3、T4准确率分别为65.5%、79.5%、86.5%、87.5%;超声内镜T分期准确率达81.6%,其中T1、T2、T3、T4准确率分别为82.8%、76.9%、82.7%、87.5%;除T1期外,其余各期及T分期总的准确率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和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总的准确率相当,但在T1期中超声内镜明显优于超声双重造影。两种检查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各有优缺点,联合两种检查可相互弥补,增加胃癌术前T分期的正确率,对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王亮黄品同黄福光何慧疗谭艳娟郑志强王宗敏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肿瘤分期
超声造影对进展期胃癌肝转移的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在诊断进展期胃癌肝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对20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运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胃癌病灶进行检查的同时进行肝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超声造影增强情况,并与二维超声结果比较。结果20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二维超声检查共发现21例(85个)肝内转移性病变,而超声造影检查发现28例(147个)肝内转移性病变,新增7例(41个)二维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肝内转移性病灶,而在胃癌超声造影检查同时发现肝内多个低增强才得到诊断,重新回到二维检查程序还是不能发现病灶。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转移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二维检查(10.2% VS 13.6%,X^2=5.143,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弥补二维超声的不足,可作为进展期胃癌肝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黄品同李艳萍薛念余李世岩赵雅萍郑志强郭心璋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胃肿瘤肿瘤转移肝肿瘤
超声双重造影对进展期胃癌病理组织类型的初步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DCUS)对进展期胃癌病理组织类型进行初步评估的意义。方法对术前胃镜活检确诊、术后病理证实的61例胃癌患者术前行DCUS检查,所有病例按病理组织类型分为胃黏液癌(26例)和胃非黏液癌(35例),将造影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病灶起始增强特点与病理组织类型的关系。结果26例胃黏液癌中,21例病灶起始增强区域主要集中在浆膜面或黏膜面呈不相连的线样,随后呈分层增强(持续时间至少3S);而35例胃非黏液癌中,3()例病灶起始增强区域呈弥漫分布.3s后呈整体增强。以起始增强特点诊断胃黏液癌的灵敏性为80.8%,特异性为88.6%;DCUS对进展期胃癌进行病理组织分型的Youden指数为0.69。通过ACQ分析发现,35例胃非黏液癌中的低未分化癌组与中高分化腺癌组相比,峰值强度及增强强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黏液癌组与中高分化腺癌组相比,峰值强度及增强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黏液癌组与低未分化癌组相比,峰值强度及增强强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DCUS检查可以在术前初步判断进展期胃癌的病理组织类型。
薛念余黄品同李世岩赵雅萍黄福光郑志强王宗敏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胃肿瘤
正常胃壁的超声双重造影与增强CT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口服胃窗超声造影联合静脉声学造影--超声双重造影的正常胃壁成像特点。方法:对14例经胃镜证实无胃疾患的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及胃增强螺旋CT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正常胃壁在超声双重造影下动脉期、实质期呈三层结构:内层轻度增强,中间层低增强,外层明显增强;门脉期呈等增强,胃壁呈单层结构。正常胃壁增强CT表现为动脉期和实质期呈三层结构:内层明显强化,中间层低增强呈相对低密度,外层轻度增强呈中等密度;门脉期呈单层结构。结论:正常胃壁在超声双重造影下呈三层结构,内层轻度增强相应于黏膜层,中间层低增强相应于黏膜下层,外层明显增强相应于肌肉-浆膜层,这为将来判断胃癌浸润深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艳萍黄品同赵雅萍黄福光杨勇明郑志强程建敏郭心璋
关键词:静脉超声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