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16B01)

作品数:17 被引量:186H指数:9
相关作者:徐广平张德楠何成新沈育伊孙英杰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土壤
  • 4篇漓江流域
  • 3篇图像
  • 3篇土地利用
  • 2篇生态适应
  • 2篇生态适应性
  • 2篇适应性
  • 2篇土壤含水量
  • 2篇种子
  • 2篇种子萌发
  • 2篇温度
  • 2篇萌发
  • 2篇含水量
  • 1篇多尺度分割
  • 1篇信息提取
  • 1篇养分
  • 1篇遥感
  • 1篇营养化
  • 1篇有机碳
  • 1篇蒸散

机构

  • 10篇广西壮族自治...
  • 6篇中国科学院遥...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4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徐广平
  • 6篇张德楠
  • 5篇何成新
  • 4篇黄玉清
  • 4篇孙英杰
  • 4篇沈育伊
  • 3篇何文
  • 3篇张中峰
  • 2篇张丽
  • 2篇姚月锋
  • 2篇刘广
  • 2篇王萍
  • 2篇鹿琳琳
  • 2篇周春艳
  • 2篇许君一
  • 2篇罗艾滢
  • 2篇周玲
  • 2篇张熙
  • 2篇李艳琼
  • 1篇向悟生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计算机应用与...
  • 2篇广西植物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湖泊科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测绘科学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光合速率与氮的关系被引量:12
2013年
分析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光合作用-氮关系,探讨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落叶树种的PNUE都显著高于常绿树种,这与前者有较低的比叶重(LMA)和较高的单位叶重光合速率(Amass)、氮含量和气孔导度(gs)有密切关系。高海拔树种的PNUE显著低于中低海拔树种的PNUE,这与前者较高的LMA和较低的Amass和gs相关。PNUE和相关的叶片特征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常绿-落叶树种和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树种的分布是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此外,PNUE与土壤碳:氮比没有显著相关性,但与年均温正相关,这表明温度气候是调节PNUE沿海拔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因此,这种叶片习性和温度气候调节的PNUE变化可能是调节猫儿山常绿树种沿海拔形成双峰分布的一种机制。
白坤栋蒋得斌万贤崇
关键词:常绿树种落叶树种海拔
桉树枝条生物炭输入对桂北桉树人工林酸化土壤的作用效果被引量:18
2020年
探讨桉树枝条生物炭对桂北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不同施用量的应用效果,为桉树人工林枝条等林业废弃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广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4 a生桉树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桉树枝条废弃物500℃厌氧制备生物炭,基于小区定位试验,分别输入质量分数为0(CK)、0.5%(T1)、1.0%(T2)、2%(T3)、4%(T4)和6%(T5)这6个比例的桉树枝条生物炭,输入1 a后对不同处理下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0~30cm土层,随着桉树枝条生物炭输入量的增加,降低了土壤容重,平均降幅为3.82%~33.55%;增加了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毛管孔隙含量,增幅分别为7.67%~31.75%、8.95%~33.19%和9.28%~35.86%,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铝、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钠含量,降幅分别为8.28%~70.03%、5.55%~70.34%、5.10%~21.78%和12.81%~49.27%;增加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电导率、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增幅分别为27.08%~160.39%、117.00%~546.64%、17.10%~66.14%和17.38%~71.38%;提高了土壤pH值,增加了0.17~1.29个单位.桉树枝条生物炭输入林地土壤后,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增幅分别为10.94%~51.37%、14.29%~59.45%、6.48%~59.57%、6.28%~29.41%、4.79%~19.81%和7.72%~75.87%.土壤主要物理因子之间、化学因子之间、土壤理化指标两两之间绝大部分存在正相关关系,相互影响.总体上,桉树枝条生物炭短期内有利于缓解桉树人工林地土壤的酸化趋势,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养分含量有积极的正效应和调控作用,促进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综合考虑,4%~6%的生物炭输入量是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最优处理,研究结果对土壤改良、林地生态环境改善以及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段春燕沈育伊徐广平滕秋梅张德楠张德楠何成新周龙武张中峰
关键词:生物炭桉树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
基于EMD的SAR与全色影像融合算法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传统融合方法不能有效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合成孔径雷达(SAR)与全色影像融合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全色影像和降噪后的SAR影像进行EMD分解,然后采用基于区域特征的融合规则分别对高频和低频部分进行融合,最后通过EMD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该方法可以有效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且具有完全自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的融合图像满足图像融合要求,且融合效果优于小波变换法及曲波变换。
陈云刘广廖静娟
关键词:SAR全色影像图像融合EMD算法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水位梯度下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被引量:40
2019年
选择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水位梯度下9种植物群落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0~30 cm不同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SOC)、轻组有机碳(LFOC)、重组有机碳(HFOC)、易氧化有机碳(EOC)、可溶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等变化趋势,以揭示水位梯度下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会仙湿地土壤0~30cm LFOC、HFOC占SO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 10%,88. 90%,土壤轻组分分配比相对较低,重组分分配比较高;②各群落土壤DOC,EOC; POC和MBC(除铺地黍群落外)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与SOC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群落DOC、EOC、POC占SOC的比例随土层变化均呈减小趋势;③华克拉莎群落的SOC、LFOC、HFOC、MBC、DOC、EOC、POC含量在各土层中均为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群落;④SOC、全氮(TN)与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显著正相关(P <0. 01),土壤pH与LFOC、HFOC、DOC和POC显著正相关,土壤容重与LFOC、HFOC、DOC、EOC和POC显著负相关(P <0. 01),黏粒含量与LFOC、HFOC、DOC、POC和MBC显著负相关;⑤土壤全氮、砂粒含量、pH和土壤含水量对HFOC含量的主要贡献均表现为通过影响其它因子而产生的间接作用效应;土壤TN对EOC、DOC和POC含量具有较强的直接正作用效应;土壤含水量对MBC含量的直接负作用最大.土壤理化特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LFOC、HFOC及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的变化.
徐广平李艳琼沈育伊张德楠孙英杰张中峰周龙武段春燕
关键词:植物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水位梯度
喀斯特地区茶条木种子萌发及生态适应性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野生茶条木种子在喀斯特地区的萌发及其生态适应性,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直播法,结合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观察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茶条木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茶条木种子的平均大小为12.62 mm×12.23 mm,百粒重约83.69 g,含水量22.28%,种子活力高达(96.66±3.06)%;在12 h光照条件下,夜昼变温为5/15℃时种子不萌发,变温为25/35℃时种子萌发率达最大值(66.88±1.48)%;细沙含水量为土壤饱和相对持水量的30%~40%时,种子萌发率最高,为(23.00±1.58)%,土壤含水量太高反而对种子的萌发不利。【结论】茶条木种子对喀斯特地区微生境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在茶条木人工造林中,采用室内种子的夜昼变温处理,再以幼苗直播方式造林有利于提高萌发率。
张德楠徐广平黄玉清王静罗艾滢卢清柏何成新
关键词:种子萌发温度土壤含水量喀斯特地区
基于图像模拟的蚀变矿物信息提取技术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不同混合背景下蚀变矿物信息提取技术的响应程度这一问题,基于图像模拟,采用比值法(RM)、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光谱角匹配法(SAM)3种蚀变矿物信息提取技术针对两种蚀变矿物(羟基、铁染)在模拟野外地物混合背景的情形下进行提取实验,并进行响应程度的定量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纵向(不同算法之间)还是横向(同种算法针对不同种矿物蚀变信息)的算法响应程度均存在差异性,通过寻找响应程度的大致相同区间,可以在彼此间建立联系的纽带。不同的响应程度对应的丰度值能够反映不同算法针对两种蚀变矿物信息所能提取出来的大致混合背景。实验结果对于在不同混合背景下的合理选取算法及算法提取效果的对比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马斅良王钦军陈玉
关键词:蚀变信息提取图像模拟
基于SEBAL模型的漓江流域蒸散量变化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基于1993年、1999年、2006年和2010年Landsat TM/ETM+影像,应用SEBAL模型估算了漓江流域四期不同时相的日蒸散量,并应用P-M公式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对研究区蒸散量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日蒸散量分布受到季节及气候的影响,植被生长季的蒸散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2)漓江流域的蒸散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蒸散均值相差较大,不同时期的蒸散量均表现出林地>水体>灌木/草地>耕地>建设用地的规律;(3)近20a来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除去气候及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蒸散量受到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明显。随着漓江水源林地的减少与退化,日蒸散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进一步揭示了经济发展与人类活动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及水热平衡的影响。
周玲张丽许君一刘广
关键词:遥感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蒸散量SEBAL模型
广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演变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2001-2010年EOS/MODIS17A3卫星遥感资料,对广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NPP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2005年植被年均NPP最小为625gC·m-2·a-1,2003年最大,为714gC·m-2·a-1,十年间广西植被年NPP平均值为662gC·m-2·a-1;(2)不同植被类型NPP有较大差异,森林、灌木、农作物的NPP平均值分别为834、614、517gC·m-2·a-1;(3)十年间广西区年均NPP为显著下降趋势,且年均气温和降水对NPP时间变化作用显著,而日照时数对NPP时间变化的作用不显著;(4)广西区NPP空间格局形成主要影响因素为坡度,其次为经度,再次为地貌特征、纬度和降水;(5)非喀斯特区域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雨林化/季雨化常绿阔叶林年均NPP大于喀斯特地区,相反,喀斯特地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作物年均NPP大于非喀斯特地区。整体而言,广西非喀斯特地区植被NPP为683gC·m-2·a-1,喀斯特地区植被NPP为620gC·m-2·a-1。
周爱萍向悟生姚月锋黄甫昭李先琨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气候
喀斯特湿地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生长及表型可塑性特征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的响应被引量:7
2021年
选择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以不同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时期为6月(生长旺盛期)和8月(暴发高峰期)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富营养化条件下水葫芦的生长及表型可塑性响应特征,以揭示水葫芦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水葫芦的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均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叶柄数、叶柄宽、叶片数、叶长、叶宽、匍匐茎数和分株速率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各性状参数在暴发高峰期均略高于生长旺盛期;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茎生物量高于根生物量和叶生物量;水葫芦生物量的分配以及性状间的权衡关系(根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和茎叶比等)因生长时期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表现出较强的表型可塑性特征;水体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硝态氮、氨氮和叶绿素a浓度分别与水葫芦的茎生物量、叶宽、匍匐茎数和分株速率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根长、株高、叶生物量比和茎叶比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水葫芦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在0.009~0.792之间,叶重比的可塑性指数最大,根冠比最小,重度富营养化水体下的可塑性指数最大.在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环境中,水葫芦通过外部形态结构调节和生物量的配比关系,产生了有利于其入侵和存活的较强的表型可塑性,是其生存繁殖的重要响应机制之一.
滕秋梅孙英杰沈育伊张德楠徐广平周龙武张中峰张中峰何文何文
关键词:水葫芦富营养化水体表型可塑性生态适应性
三种图像分割算法的对比及图像分割方法的改进被引量:23
2014年
通过研究图像分割算法的原理和实验对比,可以发现标记分水岭分割方法是以边缘特性为基础,通过设置光谱特征标记来分割图像,其分割结果边缘精度高,但是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过分割和欠分割情况。而mean shift分割方法和eCognition分割方法是以光谱特征为分割依据的分割方法,虽然它们分割结果的过分割和欠分割情况较少,但是分割对象的边缘精度较差。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后,通过融合边缘特征和区域特征,并且依据一定的特征来选择种子点,尽量避免种子点选择在边缘区,从而实现提高图像分割的效果。通过实验取得了好的分割效果,说明改进的图像分割方法是可行的。
朱俊杰杜小平范湘涛郭华东
关键词:SHIFT种子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