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576026)

作品数:31 被引量:101H指数:7
相关作者:楚士晋彭汝芳金波马冬梅俞海军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理学
  • 6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富勒烯
  • 13篇衍生物
  • 13篇吡咯
  • 13篇吡咯烷
  • 12篇苯基
  • 10篇硝基
  • 8篇富勒烯吡咯烷...
  • 8篇C60
  • 7篇硝基苯
  • 7篇苯甲醛
  • 6篇合成工艺
  • 5篇热稳定
  • 5篇热稳定性
  • 5篇羟基
  • 5篇羟基苯
  • 5篇羟基苯基
  • 5篇羟基苯甲醛
  • 5篇硝基苯基
  • 5篇甲醛
  • 4篇有机化学

机构

  • 3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4篇中国工程物理...
  • 3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中铁第四勘察...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29篇彭汝芳
  • 29篇楚士晋
  • 18篇金波
  • 10篇马冬梅
  • 8篇蔡艳华
  • 8篇王金刚
  • 8篇俞海军
  • 7篇朱根华
  • 6篇舒远杰
  • 4篇谭碧生
  • 2篇李鸿波
  • 2篇穆兰
  • 2篇肖玲娜
  • 2篇廖辉伟
  • 2篇黄婷
  • 1篇郑敏
  • 1篇龚文林
  • 1篇苏莉
  • 1篇王蓉
  • 1篇钟发春

传媒

  • 3篇材料导报
  • 3篇火炸药学报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现代化工
  • 2篇含能材料
  • 2篇材料工程
  • 2篇爆破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有机化学
  • 1篇高压物理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化学推进剂与...
  • 1篇有色金属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10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3-硝基苯基)吡咯烷[3,′4′:1,2][60]富勒烯的合成与理论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以C60、间-硝基苯甲醛和甘氨酸为原料反应合成得到2-(3-硝基苯基)吡咯烷[3,′4′∶1,2][60]富勒烯(mNPF),通过正交实验对其合成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反应物的计量比为1∶4∶6,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24 h,溶剂甲苯体积为80mL,mNPF的产率可达82.1%(以消耗的C60计)。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对最终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半经验计算方法PM 3对反应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用差热分析仪测试了mNPF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彭汝芳金波谭碧生楚士晋
关键词:有机化学C60富勒烯热稳定性
2-苯基[60]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给高能炸药提供钝感剂,以提高其安全性能,用甘氨酸、苯甲醛和C60等为原料合成了2-苯基[60]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产物1),探讨并获得了产物1的适宜合成工艺条件:反应物C60、苯甲醛和甘氨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4∶6,温度为105℃,反应时间为14 h,此时产率可达到75%(以消耗的C60计)。用FT-I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UV-Vis(紫外可见光谱)1、H-NMR(核磁共振氢谱)和MS(质谱)表征了产物1的结构,初步探讨了产物1对HMX(奥克托今)的钝感作用。结果表明,产物1对HMX具有明显的钝感作用,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产物1可使HMX的摩擦感度降低到33%,撞击感度降低到48%。
朱根华彭汝芳俞海军王金刚马冬梅蔡艳华楚士晋
关键词:C60固体推进剂富勒烯衍生物
聚丙烯酸叠氮乙酯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13年
以丙烯酸和氯乙醇为原料,经过酯化、自由基聚合以及叠氮化三步反应合成得到了一种新型叠氮类聚合物—聚丙烯酸叠氮乙酯,可满足高聚物黏结炸药和固体火箭推进剂对黏结剂不敏感及相容性较好的要求.经元素分析、FTIR、UV-Vis、1H-NMR等方法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得到结构正确且叠氮化率为98.67%的产物;用GPC对聚合物的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聚合物数均分子量(M n)为1.14×105,分子量分布指数(M w/M n)为3.20;用DTA、DSC、TGA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酸叠氮乙酯在空气中220℃以内未见分解,热稳定性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77℃.并用差热分析技术研究聚丙烯酸叠氮乙酯与炸药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其能在TNT及HMX炸药中安全使用,在RDX炸药中相容性欠佳.
龚文林金波彭汝芳舒远杰楚士晋
关键词:自由基聚合相容性
小间距隧道爆破对既有隧道振动影响分析被引量:35
2013年
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分析爆破振动对临近既有隧道的影响。施工前对既有隧道进行结构病害检测并评估其安全状况,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隧道爆破振动速度进行现场监测,以确保爆破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的结构安全。对现场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回归分析,确定了爆心距以及分段装药量对于爆破振速传播规律影响,将爆破振动对既有隧道衬砌的影响根据爆破振动速度分为无影响、微影响、较大影响和安全性影响4个等级。针对于小净距隧道工程特点,提出爆破安全控制技术措施及处治建议,包括合理开挖工法的选择、分段装药量的确定及掏槽形式的选择等。
王春梅
关键词:小间距隧道爆破控制
电弧法合成富勒烯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以光谱纯石墨电极为原料,He气氛下,研究并获得了自制电弧炉电弧放电法制备富勒烯的最佳工艺条件:氦气压力P=0.04~0.06MPa,直流电流强度I=100~150A。对电弧法合成富勒烯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适宜的温度场分布是提高富勒烯产率的重要因素。
王金刚彭汝芳俞海军朱根华楚士晋
关键词:电弧法
多硝基[60]富勒烯衍生物C-N键离解能的理论计算
2007年
用PBE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14种多硝基[60]富勒烯的最弱C-N键离解能、C-N键平均键离解能以及硝基的平均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最弱C-N键的离解能为137.14~158.51kJ/mol,C-N键的平均键离解能为168.56~177.78kJ/mol,硝基平均结合能为-40.47^-50.92kJ/mol。硝基数从2个增加到8个,键离解能的改变不大,但1,2连接模式优于1,4连接模式,多硝基[60]富勒烯的C-N键离解能受其对称性的影响较小。
谭碧生彭汝芳李鸿波金波楚士晋
关键词:物理化学富勒烯键离解能
2-(2-硝基苯基)吡咯烷[3′,4′∶1,2][60]富勒烯的合成被引量:4
2007年
以C60、邻-硝基苯甲醛和甘氨酸为原料,经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到2-(2-硝基苯基)吡咯烷[3′,4′∶1,2][60]富勒烯(NPF)。经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检测手段鉴定了NPF的结构。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物物质的量比、温度、时间和溶剂体积等对NPF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NP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物物质的量比n(C60)∶n(邻-硝基苯甲醛)∶n(甘氨酸)为1∶4∶6,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8h,溶剂甲苯体积为70mL,此时产率达81.2%(以消耗的C60计)。
彭汝芳金波马冬梅楚士晋
关键词:有机化学含能材料富勒烯
生化战剂除剂方法被引量:7
2006年
综述了生化战剂除剂的几种方法,常规方法包括焚烧、等离子体高温分解、氢解、超临界水氧化、超热漂白等高温除剂方法和水解、氨解、电化学氧化、溶剂化电子技术、非水溶剂取代、光化学氧化等低温除剂方法.从实战出发可以采用高温燃烧弹、微乳液等方法,若需有效摧毁地下深埋的生化武器,可采用核除剂的方法,即利用低当量核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和强辐射等效应原位摧毁生化战剂,其附带毁伤效应要比常规除剂方法小得多.
谭碧生彭汝芳陈晓明李海波郁卫飞楚士晋
N-甲基-2-(2,4,6-三硝基苯基)吡咯烷[3′,4′:1,2][60]富勒烯的合成及热稳定性被引量:2
2007年
以2,4,6-三硝基甲苯(TNT)为起始物,四丁基氯化铵为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经高锰酸钾氧化合成得到了2,4,6-三硝基苯甲醛(TNBD),TNBD再与C60,N-甲基甘氨酸经1,3-偶极环加成反应制得目标物N-甲基-2-(2,4,6-三硝基苯基)吡咯烷[3,′4:′1,2][60]富勒烯(MTNPF),产率74.3%(以消耗的C60计);经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检测手段对MTNPF结构进行了表征,用STA 449C型综合热分析仪对MTNPF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MTNPF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空气中分解温度超过250℃。
彭汝芳金波胡晓舒远杰楚士晋
关键词:有机化学富勒烯热稳定性
金属富勒烯包合物衍生物的合成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综述了近年来对合成金属富勒烯包合物衍生物的研究进展。Diels-Alder、1,3-偶极、硅烷化、羟基化、Bingel-Hirsch等是合成金属富勒烯包合物衍生物的主要方法,而碳笼内包合的簇的种类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化学反应过程和金属富勒烯包合物衍生物的性能,这些金属富勒烯包合物衍生物所具有的新性能,在医药、材料和电子器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展望了今后的工作。
俞海军彭汝芳金波王金刚朱根华杨文宁王凯袁帮群楚士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