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8990207)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周俊陆国平吴春芳戚文航陈桢玥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血管
  • 7篇寡核苷酸
  • 7篇核苷酸
  • 6篇诱骗寡核苷酸
  • 6篇内膜
  • 6篇核苷
  • 5篇新生内膜
  • 5篇新生内膜形成
  • 5篇细胞
  • 5篇核因子
  • 4篇平滑肌
  • 4篇平滑肌细胞
  • 4篇转录
  • 4篇转录因子
  • 4篇肌细胞
  • 3篇增殖
  • 3篇平滑肌细胞增...
  • 3篇球囊
  • 3篇球囊损伤
  • 3篇细胞增殖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陆国平
  • 9篇周俊
  • 7篇吴春芳
  • 5篇戚文航
  • 3篇陈桢玥

传媒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核因子κB反义和诱骗寡核苷酸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2007年
目的:观察离体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动物体内转染转录因子核因子κBp65诱骗性寡核苷酸和反义寡核苷酸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05/2003-03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和瑞金医院心血管实验室完成。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SD大鼠12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每组18只。正常对照组(除球囊损伤外,其余手术操作与其他组相同),反义组,正义组,诱骗组,诱骗对照组,反义加诱骗联合干预组,模型组。每组又分为术后6h,1,3,5,7,14d6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3只。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核因子κBp65诱骗性寡核苷酸、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局部定向转送至球囊损伤血管内,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5-溴脱氧尿嘧啶掺入试验结果,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且转染不同寡核苷酸后的血管增殖标记物检测结果,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核因子κBp65蛋白合成WesternBlot检测结果。结果:纳入动物12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核因子κB的反义寡核苷酸组、诱骗性寡核苷酸组、反义寡核苷酸加诱骗性寡核苷酸组细胞核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48.55±39.63,369.05±71.56,309.33±12.86,635.16±89.95,P<0.05);反义寡核苷酸组低于正义寡核苷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48.55±39.63,752.11±76.43,P<0.05);诱骗性寡核苷酸组低于诱骗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69.05±71.56,818.31±102.29,P<0.05);反义寡核苷酸和诱骗性寡核苷酸联合转染较单独作用显示增强的抗细胞增殖效应趋势,统计学上无差异。②血管球囊损伤后1d5-溴脱氧尿嘧啶掺入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后6h[分别为(22.52±0.21)%,(0.02±0.01)%,(4.16±0.22)%,P<0.05],球囊损伤后3d较其他时间点5-溴脱氧尿嘧啶表达最明显,为(48.71±0.22)%,差异均�
周俊陆国平吴春芳陈桢玥
关键词:血管内膜
转录因子NF-kB对粘附分子及血管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以调节多种增殖因子的核转录因子NF -kB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为干预药物 ,探讨它们单独或联合作用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增殖反应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七组 ,制作血管球囊损伤模型 ;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进行检测。 结果模型组、正义组、Scramble组的血管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 /中膜在第 5d增加 ,14d达到高峰 ;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干预后 ,血管上述病理指标明显改善 (P<0 .0 5 )。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VCAM - 1)mRNA表达在血管损伤后 6h即可检测到 ,3、5、7d后持续表达增加 ,14d后表达降低 ;免疫组化显示VCAM - 1蛋白质表达在 14d达到高峰。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治疗后 ,与模型组、正义组、scramble组相比 ,VCAM - 1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在各时相点均降低 (P <0 .0 5 )。Westernblot检测核蛋白抽提物 ,显示核因子NF -kBp6 5在血管损伤后 6h有一定蛋白表达 ,1d后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至 7d达高峰 ,14d后蛋白表达略降低。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干预后 ,各时相点蛋白质表达均减弱 (P <0 .0 5 )。 结论转录因子NF -kB调控VCAM - 1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 ;球囊损伤后血管壁细胞增殖在不同时相点有动态变化 ;脂质体介导局部转染反义。
周俊陆国平戚文航吴春芳
关键词:颈动脉球囊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核转录因子
核因子κB对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07年
背景:血管壁机械性损伤后的炎症和增殖效应是血管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核因子κB/Rel家族中的核因子κB在多种细胞类型中表达,激活一系列与血管壁病理生理相关的靶基因。目的:探讨核因子κB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和单核细胞化学趋化因子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材料:3个月龄雄性SD大鼠126只,350~380g。引物合成和寡核苷酸合成:根据文献及国际互联网cDNA文库检索、设计,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寡核苷酸合成:全硫代修饰,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方法:实验于2001-05/2003-03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和瑞金医院心血管实验室完成。采用贴块法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选用3~5代血管平滑肌细胞。检测增殖的平滑肌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核因子κB蛋白水平。制作大鼠血管球囊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除球囊损伤外,其余手术操作同其他组相同;反义组;正义组;诱骗组;Scramble组;反义+诱骗组;模型组。每组分为6个时相点(6h,1,3,5,7,14d),每个时相点3只大鼠。检测血管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以及单核细胞化学趋化因子1、核因子κB p65和ERK2的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核因子κB p65寡核苷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效应。②核因子κB p65基因表达定位和蛋白合成。③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病理形态学改变。④单核细胞化学趋化因子1 mRNA表达。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球囊损伤后血管壁单核细胞化学趋化因子1的蛋白质表达。⑥Western blot检测球囊损伤后血管壁核因子κB p65,ERK2的蛋白合成。结果:①增殖的平滑肌细胞内增殖标记物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增加。②增殖的平滑肌细胞浆、细胞�
周俊陆国平戚文航吴春芳
关键词:NF-ΚΒ寡核苷酸类颈动脉损伤
核因子κB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对大鼠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和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03年
探讨核因子κBp6 5亚基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单独或联合作用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的作用。SD大鼠随机分为 7组 ,每组分为 6个时相点 (6h和 1、3、5、7、1 4d) ,每个时相点 3只大鼠。制作血管球囊损伤模型。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模型组、正义组、诱骗对照组血管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 中膜在第 5天增加 ,1 4d达到高峰。管腔面积随时相点减小。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干预后 ,血管上述病理指标明显改善 (P <0 .0 5 ) ,反义组 +诱骗组较反义组、诱骗组治疗效果更明显 (P <0 .0 5 )。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RNA表达在血管损伤后 6h即可检测到 ,3、5、7d后持续表达增加 ,1 4d后表达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 ,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 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蛋白质表达在 6个时相点均为阳性染色 ,1 4d达到高峰 ;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治疗后 ,与模型组、正义组、诱骗对照组相比 ,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在各时相点均降低 (P <0 .0 5 )。免疫印迹法检测核蛋白抽提物显示 ,核因子κBp6 5在血管损伤后 6h有一定蛋白表达 ,1d后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至 7d达高峰 ,1 4d后蛋白表达略降低。反义组、诱骗组。
周俊陆国平戚文航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再狭窄诱骗寡核苷酸
核转录因子NF-κB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作用
2006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p65亚基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单独或联合作用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为7组,每组分为6个时相点(6h和1、3、5、7、14d),每个时相点3只大鼠。结果球囊损伤后7d,模型组、正义组、诱骗对照组血管内膜/中膜比达到高峰,较正常组、反义组、诱骗组、反义+诱骗组显著升高(P<0.05)。球囊损伤后第3天,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增殖标记物BrdU的掺入,与模型组相比,反义组、诱骗组、反义+诱骗组BrdU标记指数明显降低(P<0.05)。Westernblot印迹法显示核因子κBp65蛋白表达在血管损伤后7d达高峰。大鼠颈动脉损伤后7d,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在反义组、诱骗组、反义+诱骗联合治疗组均较各自对照组降低。结论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在不同时相点有动态变化;核因子κB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可抑制MMP-9的表达。
周俊陆国平吴春芳陈桢玥
关键词:核因子KB新生内膜诱骗寡核苷酸
NF-_κB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
2006年
目的:探讨活体内核转录因子NF-κBp65诱骗寡核苷酸和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NF-κBp65诱骗性寡核苷酸、反义寡核苷酸转送至球囊损伤血管内,相应时间点采样进行研究。结果: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第3天5溴-2脱氧尿苷(Brdu)表达最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反义组、诱骗组、反义加诱骗组Brdu、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反义加诱骗组Brdu表达较反义组、诱骗组降低(P<0.05)。大鼠颈动脉损伤后7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在反义组、诱骗组、反义加诱骗联合治疗组均较各自对照组降低。结论: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显示动态的增殖效应,损伤后第3天增殖最明显。脂质体介导局部转染反义、诱骗性寡核苷酸可抑制NF-κB对MMP-9的调控。
周俊陆国平吴春芳
关键词:反义寡核苷酸诱骗寡核苷酸平滑肌细胞增殖
核转录因子NF-κB对血管损伤和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检测增殖的平滑肌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NF-κB水平。制作大鼠血管球囊损伤模型,检测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及单核细胞化学趋化因子(MCP-1)、NF-κBp65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2)的表达。结果:增殖的平滑肌细胞PCNA和NF-κBp65蛋白水平表达增加。NF-κBp65反义和诱骗寡核苷酸抑制PCNA表达。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第7天,正义组、诱骗对照组、模型组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中膜比值达到高峰。反义组、诱骗组和反义诱骗组显著降低内膜与中膜比值(P<0.05)。球囊损伤后3d、5d、7d,MCP-1mRNA和蛋白质水平持续而明显的表达增强,14d后略为降低。反义组、诱骗组、反义诱骗组在各时间点均能减少MCP-1mRNA和蛋白质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血管球囊损伤后7d,NF-κBp65、ERK2的蛋白合成达到高峰。反义组、诱骗组、反义诱骗组较模型组、正义组、诱骗对照组各时相点蛋白合成均减弱。结论:增殖的平滑肌细胞NF-κBp65基因表达增加。NF-κB调控PCNA、MCP-1、ERK2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平。局部转染NF-κB反义和诱骗寡核苷酸能抑制血管新生内膜的形成。
周俊陆国平戚文航吴春芳
关键词:核因子ΚB血管内膜诱骗寡核苷酸
NF-κB核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NFκB核酸对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培养,实验共分六组。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NFκB寡核苷酸导入血管平滑肌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内NFκBp65基因表达以及ICAM1、VCAM1、MCP1蛋白合成情况。结果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NFκB反义或诱骗寡核苷酸后,细胞凋亡增强,凋亡时间延长。反义组NFκBp65蛋白质表达较正义组降低(P<0.05);反义+诱骗联合干预并未优于反义组单独治疗,但与诱骗组相比NFκBp65的蛋白质表达降低(P<0.05)。反义组、诱骗组的ICAM1、VCAM1、MCP1蛋白质表达较相应的对照正义组、诱骗对照组均降低(P<0.05)。结论NFκB的反义和诱骗寡核苷酸均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ICAM1、VCAM1、MCP1的蛋白质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使细胞凋亡增强;NFκB反义寡核苷酸及反义+诱骗寡核苷酸联合干预可减少NFκB生成。
周俊陆国平陈桢玥吴春芳
关键词:核因子KB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分子
转录因子NF-κB对血管成形术后血管狭窄和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增殖反应及相应细胞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分为6个时相点(6 h,1,3,5,7,14 d),每个时相点3只大鼠。制作血管球囊损伤模型。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使用病理形态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W esternb lot等方法测定血管病理形态改变、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s chemotactic prote in-1,MCP-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NF-κB p65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 lar sig-nal regu lated k inase,ERK2)的蛋白质含量。结果模型组、正义组、Scramb le组血管内膜/中膜在d 5增加,14 d达到高峰。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诱骗组干预后,血管内膜/中膜明显减小(P<0.05),反义组+诱骗组较反义组、诱骗组治疗效果不明显。MCP-1 mRNA表达在血管损伤后6 h即可检测到,3、5、7 d后持续表达增加,14 d后表达降低,免疫组化显示MCP-1蛋白质表达在6个时相点均为阳性染色,14 d达到高峰;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诱骗组治疗后,与模型组、正义组、Scramb le组相比,MCP-1 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在各时相点均降低(P<0.05)。W estern b lot检测核蛋白抽提物显示核因子NF-κB p65在血管损伤后6 h有一定蛋白表达,1 d后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至7 d达高峰,14 d后蛋白表达略降低。ERK2在血管损伤后1 d蛋白表达开始增加,d 7达到峰值,14 d后与d 7相比无明显差异。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诱骗组干预后,各时相点蛋白质表达均较模型组、正义组、Scramb le组减弱(P<0.05)。结论转录因子NF-κB调控MCP-1、ERK2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球囊损伤后血管壁细胞增殖在不同时相点有动态变化;脂质体介导局部转染反义、诱骗性寡核苷酸可抑制NF-κB激活对下游基因的调控,两者联合作用效果较单独应用未表现出更明显的作用。
周俊陆国平戚文航
关键词:核因子KB新生内膜诱骗寡核苷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