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B132)

作品数:15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李诠林陈颖张畅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日据时期
  • 7篇小说
  • 4篇台湾日据时期
  • 4篇文学
  • 4篇抗日小说
  • 3篇作家
  • 2篇通俗小说
  • 2篇通俗小说创作
  • 2篇女性
  • 2篇小说创作
  • 1篇代文
  • 1篇对峙
  • 1篇学史
  • 1篇隐喻
  • 1篇语言形态
  • 1篇战场
  • 1篇战争
  • 1篇折叠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分子

机构

  • 14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李诠林
  • 4篇张畅
  • 4篇陈颖

传媒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集美大学学报...
  • 2篇神州
  • 1篇东南学术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台湾研究集刊
  • 1篇嘉兴学院学报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城市经济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台湾“新世代”作家的抗日小说
2013年
20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台湾"新世代"作家创作的抗日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相较于老一辈本土作家,"新世代"作家的抗日小说不再局限于"日据"台湾题材,而涉猎到大陆的抗日战争和南太平洋战争。而与大陆去台作家相比,"新世代"作家的抗日小说已基本不带反共色彩,更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检验和赢得两岸读者的认同。受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新世代"作家的抗日小说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现代派灵活多变乃至诡异的色彩。
陈颖
关键词:抗日小说
论海峡两岸乡土抗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012年
战时大陆和日据时期台湾的乡土抗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不同社会历史环境下两岸人民所共同遭遇的反侵略求自由的历史命运和生活图景,各具鲜明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农民、知识分子、女性这三种形象塑造的分析,力图呈现出两岸乡土抗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不同特色。
张畅
关键词:农民形象知识分子形象女性形象
一样的苦难母题 不一样的苦难书写——海峡两岸乡土抗日小说母题比较系列研究之三
2011年
苦难母题是抗日战争时期海峡两岸经常出现的同一母题,但由于地域和历史际遇的不同,两岸乡土抗日小说中展现的苦难面向是各不相同的异质形态。内地小说中的苦难书写侧重表现在女性身上,台湾小说中呈现的则是区别于内地的殖民地苦难和精神困顿。
张畅
关键词:乡土抗日小说
管窥国共对峙时代海峡两岸抗日小说——以《大江风雷》和《狼烟》为阐述对象被引量:1
2013年
上世纪50至80年代是海峡两岸严重对峙时期,期间两岸作家各创作有若干以大陆八年抗战为题材的小说,这些作品基于各自的政治立场和文学观念,对同一历史题材作出了大相径庭的政治评判和审美表现,但两者间也有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格的内在同一。本论文以大陆作家艾煊的《大江风雷》和台湾作家司马中原的《狼烟》为阐述对象,从时代背景、题材审视和审美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陈颖
关键词:抗日小说
共同的怀乡母题 不同的文学书写
2012年
怀乡母题是中国文学一个重要且历史悠久的书写题。在大陆抗战时期乡土抗日小说和日据时期台湾乡土抗日小说中,怀乡母题的内涵各有不同:有审美意义上的怀乡、文化意义上的怀乡和精神意义上的怀乡;或者独立表现在文本之中,或者相互交叉重叠地出现。
张畅
关键词:台湾日据时期
略论日据时期台湾女性作家的日语通俗小说创作
2011年
日据时期台湾女作家以日语创作者不多,在当时的台湾文坛是被边缘化的群体。但这些有限的女性创作,却有着不同于同时期男作家的鲜明创作个性,尤其是叶陶、杨千鹤、张碧华、黄宝桃、辜颜碧霞等人的日语通俗小说作品,更是发出了不亚于男性作家的颠覆霸权社会的勇敢呼号。
李诠林
关键词:台湾文坛日据时期小说创作日语女性作家女性创作
台湾原住民作家的现代诗写作智慧被引量:1
2011年
台湾原住民作家的现代诗写作在继承和吸收现代汉语诗歌写作经验的同时,也逐渐开始关注自身的少数族裔身份,在诗作中注意突出民族特色与地域风情。表达对于自身民族生存状况的焦虑与争取政治权利的追求成为当下台湾原住民诗人们的共同创作倾向。除此之外,人生终极关怀等自我意识的萌发与成长、回归原生态民族身份与融入现代都市生活的悖论企盼,以及将现代派诗歌技巧渗入传统民谣的文体创新等也显示了他们独特的现代诗写作智慧。
李诠林
关键词:现代诗写作智慧
言说空间的折叠:日据时期台湾小说中的隐喻——以赖和、杨逵、吴浊流为例
2011年
隐喻是日据时期台湾小说中的一种重要书写策略和修辞方式。通过以赖和、杨逵、吴浊流三位台湾作家的代表作为研究对象,从作品命名、文本情节、小说人物和事物等角度阐述日据时期台湾小说中的隐喻形式,并对这一修辞行为的历史语境作了考察。
张畅陈颖
关键词:台湾小说隐喻日据时期
日据时期台湾的现代文言创作
2011年
日据时段的台湾现代文言创作.大体上经历了反省、革新思想阶段(1923—1937.6),坚韧生存、维一线斯文于不坠与无奈彷徨交织的阶段(1937.7—1945.8)。此时期许多台湾作家的文言诗文,或表达台湾回归祖国的愿望,或流露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或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承,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这些源出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台湾现代文言作品,同样是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
李诠林
关键词:台湾作家文言诗文日据时期中国古典文学日本侵略者
多种语言形态下的台湾日据时期通俗小说创作
2011年
日据时期台湾通俗小说的创作语言表现为汉语文言、中文白话和日语等不同的语言形态。这些通俗小说侧重于婚姻、爱情、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层面现象的揭示与描绘,较少正面附和或反抗殖民当局的时局政策。其中,文言通俗小说传承传统文化与吸收外来营养两者兼具,日语通俗小说侧重规避政治时局的言情,中文白话通俗小说有着持守汉语与无奈媚日的矛盾性,它们大都具有在日本殖民当局语言暴政压迫下隐性抗争的特点和炎黄文化的本质。
李诠林
关键词:日据时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