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127401)
- 作品数:29 被引量:477H指数:12
- 相关作者:王火焰周健民刘晓伟陈照明陈小琴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 供氮浓度与时期对水稻产量及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采用田间微区框试验,对水稻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分别设置0、30、60、90、120、150、180、210 mg/kg的供氮浓度处理,研究不同供氮浓度与时期对水稻产量及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无论是用作基肥、分蘖肥还是用作拔节肥,水稻产量均随供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供氮210 mg/kg作基肥时水稻产量最高,为91.5 g/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时期施氮浓度越大,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越低,其中用作拔节肥时不同浓度间的差异较小。3个时期供氮,籽粒、秸秆氮含量亦随供氮浓度的增加明显增加,用作拔节肥增幅最明显。拔节期供氮水稻籽粒氮积累量增幅最大,明显高于基肥和分蘖肥。基肥供氮浓度对水稻产量影响明显,拔节期施氮可提高水稻籽粒氮吸收量。
- 刘晓伟王火焰周健民陈照明刘永哲
- 关键词:水稻氮肥利用率
- 脲胺氮肥对太湖地区稻田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6年
-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普通尿素和氯化铵为对照,研究脲胺氮肥对太湖地区稻田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入后,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5 - 7天内,氨挥发损失量与田面水 NH4+ -N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不同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差异显著(P〈0.05),脲胺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分别比普通尿素和氯化铵减少了2.71和6.41 kg/hm^2,并且该氮肥对水稻有增产的趋势,氮肥利用率分别比普通尿素和氯化铵显著提高了10.43% 和10.64%。此外,综合考虑经济和环境效益,该氮肥净收益高于尿素和氯化铵。因此,脲胺氮肥值得在太湖地区推广。
- 敖玉琴张维田玉华李晓葛仁山尹斌朱兆良
- 关键词:氨挥发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
- 添加硝化抑制剂DMPP对红壤水稻土硝化作用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添加硝化抑制剂(DMPP)处理对红壤水稻土NH4+-N、NO3–-N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6天培养期内,不同处理的NH4+-N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NO3–-N含量呈上升趋势。随施氮水平提高,培养期内NH4+-N平均含量从0 mg/kg处理的24.10 mg/kg增加到400 mg/kg处理的412.10 mg/kg,NO3–-N平均含量从0 mg/kg处理的41.88 mg/kg增加到400 mg/kg处理的99.83 mg/kg。添加DMPP显著抑制硝化作用进行,抑制效果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400 mg/kg施氮水平下,添加DMPP硝化率和硝化速率比不添加DMPP处理分别下降了29.0%和44.3%,下降幅度远大于其他施氮水平处理。施氮水平也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施氮量从0 mg/kg增加到400 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下降了12.5%,AWCD值下降了78.4%,Shannon指数下降了22.3%;与不添加DMPP处理相比,添加DMPP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AWCD值、Shannon指数分别提高了2.1%、23.9%、7.8%,尤其在400 mg/kg施氮水平下,提高的幅度更加明显。
- 刘生辉吴萌胡锋李忠佩
- 关键词:施氮水平DMPP硝化作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 控释肥料在华北潮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的施肥效应被引量:15
- 2016年
-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华北潮土区控释肥料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作物产量、氮素平衡及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施肥处理(CK),减氮20%并配施20%控释肥处理(CRF20%)在玉米季的产量和总生物量都无显著下降,而在麦季时则有一定减产,但产量高于单一减氮20%处理(–N20%)。由于无需追肥,CRF20%处理在玉米季的相对收益分别比CK和–N20%处理多581和1 896元/hm2,在麦季时则和CK处理基本持平。CRF20%处理能减少氮素的盈余量,维持氮素输入和输出的表观平衡,特别是在玉米季中,氮素的盈余仅为4.6 kg/hm2。同时,玉米-小麦季后CRF20%处理下的耕层土壤中可维持较高的氮素水平,减少氮素的损失。
- 梁钢梁林洲董晓英沈仁芳
- 关键词:控释肥料经济收益氮素平衡
- 磷肥施用方式及类型对冬小麦产量和磷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6年
-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不同磷肥施用方式和种类对冬小麦生长和当季磷素吸收的影响.磷肥种类为磷酸二氢钙(MCP)和磷酸氢二铵(DAP),施用方式包括表面撒施,种子正下方5 cm条施,种子下方5 cm、偏3 cm条施,种子下方5 cm、偏10 cm条施,种子正下方20%土体混施5种.结果表明:种子正下方5 cm条施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最高,其中磷酸二氢钙的产量达到7.63 t·hm^(-2),磷酸氢二铵的产量达到7.99 t·hm^(-2),分别较农民习惯撒施方式增产10.3%和10.7%.在5种施磷方式中,偏10 cm条施的小麦产量最低(6.60~6.77 t·hm^(-2)).种子正下方5 cm条施和20%土体混施处理的小麦总吸磷量均处于较高水平(34.4~35.6kg·hm^(-2)),偏10 cm条施在小麦各生长阶段的吸磷量均显著低于其他施磷方式,但磷酸氢二铵偏10 cm条施的小麦总吸磷量较磷酸二氢钙高11.9%.表明将磷肥近距离集中施用于种子附近为该地区较为合理的施磷方式,在偏远距离条施下磷酸氢二铵对小麦的磷素吸收利用效果优于磷酸二氢钙.
- 江尚焘王火焰周健民陈照明刘晓伟贾云生
- 关键词:磷肥小麦施肥方式磷酸二氢钙
- 氯化铵和氯化钾对太湖黄泥土磷的吸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 2012年
- 土壤中磷的移动性、植物有效性和对水体环境的潜在危害性与土壤对磷的吸持反应有关,而铵钾磷共施是农业生产中的普遍现象,因此,本文通过批量培养法,研究了相同摩尔数的氯化铵和氯化钾对磷的吸持动力学的影响,并对磷的吸持动力学进行了不同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氯化铵、氯化钾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对磷的吸持,在培养初期(5 min),相同摩尔数的氯化铵、氯化钾对磷的吸持量无显著差异,但在15 min~10 d阶段,相同摩尔数的氯化钾对磷吸持量的影响显著大于相同摩尔数的氯化铵。而铵钾共施时,两者对磷的吸持具有协同作用,并主要表现为氯化钾的作用。氯化铵对土壤磷吸持总量无显著影响,氯化钾则显著增加了土壤磷吸持总量,氯化钾和氯化铵处理土壤磷吸收总量则无显著差异。通过比较不同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R2)大小,不同模型拟合效果顺序为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Parabolic扩散方程>零级方程>一级方程>二级方程。
- 李寿田周健民王火焰杜昌文陈小琴
- 关键词:氯化铵氯化钾磷
- 氯化铵和氯化钾对太湖黄泥土磷释放的影响
- 2012年
- 铵钾磷共施是农业生产中的普遍现象,而铵钾对磷的释放的影响决定着土壤中磷对植物的有效性和对水体环境的潜在危害性。试验以太湖黄泥土为试材,通过连续提取法,对铵钾磷共处理土壤磷的释放进行了研究,并对磷的释放动力学进行了不同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铵磷共处理土壤,随着氯化铵加入量的增加,磷的释放量、释放率和释放总量均下降;钾磷共处理土壤,随着氯化钾加入量的增加,磷的释放量、释放率和释放总量均增加;铵钾磷共处理土壤,磷的释放量、释放率和释放总量介于其间。通过比较不同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的大小,磷的释放动力学用零级方程、双常数方程和Parabolic扩散方程拟合效果最好。
- 李寿田周健民王火焰杜昌文陈小琴
- 关键词:氯化铵氯化钾释放动力学
- 磷酸二氢钙和氯化钾对尿素处理的黄泥土水溶性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农业生产中氮磷钾肥大量施用且经常共同施用是普遍现象,氮磷钾在土壤中的相互作用对养分的迁移、转化、吸收和代谢有着深远影响。为明确磷钾肥对土壤中氮的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磷酸二氢钙、氯化钾对尿素处理的太湖黄泥土中水溶性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施入土壤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水溶性铵态氮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升高,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磷酸二氢钙显著降低了培养初期土壤水溶性铵态氮含量,并显著提高了培养初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氯化钾增加了培养前中期尿素处理土壤水溶性铵态氮含量,但抑制了尿素处理土壤培养中后期硝态氮的含量。在低氮处理条件下,磷酸二氢钙、氯化钾和尿素一起施用造成培养初期铵态氮含量的下降,但在高氮处理条件下,三者一起施用使培养前期土壤水溶性铵态氮含量上升。磷酸二氢钙、氯化钾和尿素一起施用使培养初期土壤硝态氮含量上升,而使培养中后期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
- 李寿田周健民王火焰杜昌文陈小琴钱剑林
- 关键词:尿素磷酸二氢钙氯化钾硝态氮
- 土壤水分对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试验采用土壤培养的方法,以释放期分别为60 d(肥料A)和90 d(肥料B)的两种肥料作为供试肥料,研究了土壤绝对含水量、干湿交替、相对含水量和水势因素对3种土壤中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土壤中,土壤绝对含水量从50 g/kg增到200 g/kg时,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率均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此时水分因素是控制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主要因素。在干湿交替条件下,两种供试肥料间释放率的差异变大,其中肥料B在潮土中释放速率较其他两种土壤中下降更多。当相对含水量在0%~50%田间持水量范围内,或水势在60~100k Pa范围内时,供试肥料在红壤中的释放显著低于潮土和水稻土,这与红壤中黏粒含量高有关;当相对含水量大于100%田间持水量时,或水势低于60 k Pa时,土壤水分和土壤类型对包膜尿素养分释放的影响基本不再显著。常用的Sugihara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包膜尿素在试验设定水分条件下的养分释放特性,相关系数r>0.95。3种不同土壤水分参数均可以用来预测包膜尿素的释放率和释放期,其中水势(x)与包膜尿素释放期(y)的拟合效果最好,关系式为y=64.79e^(0.0066x),r=0.91。
- 高帅帅王火焰周健民赵信林刘晓伟陈照明
- 关键词:养分释放包膜尿素水分干湿交替
- 长三角地区耐低钾小麦品种筛选被引量:3
- 2018年
- 为筛选长江三角洲地区耐低钾小麦品种,并为该区域因地选种提供参考及为进一步培育耐低钾小麦品种提供种质资源,选取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种植的8个小麦品种:扬麦13、扬麦16号、扬麦20、扬辐麦4号、镇麦9号、镇麦11号、宁麦13、华麦5号,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进行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每个小麦品种设置K_1(施钾)、K_0(不施钾) 2个处理。研究发现,扬麦13和扬麦16号在K_0条件下的产量和植株吸钾量均高于其他小麦品种,分别达到K_1条件下的88. 7%、81. 7%和54%、49%,属于钾吸收高效小麦品种;而宁麦13、扬辐麦4号、华麦5号在K_0条件下的钾素利用效率分别为356、324、329 kg/kg,在K_1条件下分别为206、188、175 kg/kg,明显超出其他品种,是钾利用高效小麦品种。因此,扬麦13和扬麦16号对土壤钾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宜种植范围较广,宁麦13、扬辐麦4号、华麦5号则适宜钾素水平较高的田块。
- 赵信林王火焰刘晓伟高帅帅陈照明陈照明周健民
- 关键词:长三角小麦品种耐低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