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1301-3)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1
相关作者:周泽扬潘国庆许金山党晓群刘婷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孢子
  • 5篇孢子虫
  • 5篇微孢子
  • 5篇微孢子虫
  • 3篇家蚕
  • 3篇家蚕微孢子虫
  • 2篇侵染
  • 2篇柞蚕
  • 2篇柞蚕微孢子虫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易位
  • 1篇荧光
  • 1篇原核表达
  • 1篇增殖
  • 1篇侵染机制
  • 1篇组织病理
  • 1篇组织病理学

机构

  • 4篇西南大学
  • 4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周泽扬
  • 3篇潘国庆
  • 2篇党晓群
  • 2篇刘婷
  • 2篇许金山
  • 1篇林立鹏
  • 1篇向仲怀
  • 1篇贺元莉
  • 1篇周小伟
  • 1篇罗洁
  • 1篇杨洋
  • 1篇刘宗林
  • 1篇赵丽芳
  • 1篇王林玲
  • 1篇李治
  • 1篇刘显林
  • 1篇龚娟娟
  • 1篇贾俊杰

传媒

  • 2篇蚕业科学
  • 1篇蚕学通讯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第十二届家(...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家蚕微孢子虫研究10年回眸被引量:18
2014年
家蚕微孢子虫研究在近10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其基因组学分析和侵染相关分子的研究不断推进,为深入开展家蚕微孢子虫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蛋白质组与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和分泌蛋白的鉴定以及在微孢子虫侵染中的生物学功能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同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详尽研究了家蚕微孢子虫侵染相关分子机制,从蚕业生产实践着手构建家蚕微孢子虫检测防控技术体系,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针对家蚕微孢子虫的家蚕抗性种质材料创建。可以预期,在近10年的研究基础上,未来对家蚕微孢子虫的研究将在侵染与垂直传播机制、分子检测、抗性素材分子育种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为其它微孢子虫的研究提供信息支持。
周泽扬潘国庆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功能基因组侵染机制
四种de novo组装软件对柞蚕微孢子虫全基因组组装结果的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柞蚕是一类以柞树叶为食料的经济类吐丝结茧昆虫,柞蚕微孢子是寄生在柞蚕体内的一种微孢子虫,是柞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其主要通过食下传染或者母体传染来感染柞蚕。目前在分子水平上对柞蚕微孢子虫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四种常见的de novo组装软件对柞蚕微孢子虫全基因组的组装,结果显示不同的软件组装的结果相差甚远,由此表明由于柞蚕基因组本身结构的特殊性及组装软件的针对性,导致了组装质量的差异性。本研究对于今后昆虫微孢子虫基因组的组装软件的选择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刘宗林许金山周泽扬
关键词:微粒子病柞蚕微孢子虫DE基因组
家蚕微孢子虫NbTom40的原核表达及定位
2013年
线粒体外膜易位酶是由Tom40基因编码的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的转位酶复合体,能够将外界蛋白质转位运输到线粒体基质中.最近有研究称在一类仅具有简缩进化的线粒体——纺锤剩体的感染家蚕微孢子虫的基因组鉴定到一个NbTom40基因.本文首先通过克隆了长度为839bp的NbTom40基因,通过构建重组载体pET30a(+)-NbTom40,转入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经过HIS抗体的免疫印迹对表达的目的蛋白——31~43kDa间存在一条单一条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条带即为分子量大小正确的带有HIS标签的目的蛋白,然后将其进行Ni-NTA亲和层析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纯化并制备多克隆抗体.NbTom40抗体与家蚕微孢子虫总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32kD处有明显杂交信号,与理论分子大小一致.最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细胞定位,观察到NbTom40以散点状荧光信号分布在孢子内部.本研究为深入了解纺锤剩体的蛋白组成及其膜转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罗洁林立鹏潘国庆刘婷刘显林周泽扬
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原核表达间接免疫荧光
家蚕微孢子虫CQ1分离株侵染家蚕的组织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组织切片、超薄切片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家蚕微孢子虫CQ1分离株感染家蚕后的增殖与蚕体重要组织的病理变化,为利用CQ1分离株开展家蚕微孢子虫在宿主体内增殖和传播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较为详细的病理学依据。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家蚕微孢子虫CQ1分离株添食侵染3龄起蚕后6 d,可在幼虫中肠中观察到增殖的孢子,并且发现孢子从围食膜穿出进入肠腔后留下的痕迹;感染后7 d发现中肠破损细胞内充满孢子;感染后8 d观察到中肠内有发芽的孢子空壳存在,说明从中肠释放出的孢子进入肠腔后,会部分发芽造成中肠再次感染。病理切片和超薄切片观察表明,3龄起蚕添食感染CQ1分离株孢子液后9 d,在中肠、脂肪体、丝腺的组织细胞内都存在大量的孢子,被感染的组织细胞肿大,同一细胞内充满不同发育时期的孢子,其裂殖体体积大于孢子体,大部分孢子在细胞内游离存在,脂肪体、丝腺的病理切片中无寄生泡结构;但在中肠组织切片以及脂肪体超薄切片中,发现有疑似寄生泡结构,特别是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感染的脂肪体细胞中这种疑似寄生泡结构呈椭圆形,大小为17μm×12μm,膜的结构清晰可辨,并可观察到泡内有10余个孢子。无寄生泡是微粒子属(Nosema)的主要特征之一,所以观察到的这种类似寄生泡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确证。
潘国庆贺元莉杨洋赵丽芳贾俊杰周小伟刘婷党晓群周泽扬
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增殖
柞蚕微孢子虫长极丝型孢子总蛋白的鉴定及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吐丝经济昆虫,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antheraeae)引起的柞蚕微粒子病是柞蚕产业毁灭性的病害。本研究采用梯度Percoll-NaCl溶液分离纯化柞蚕微孢子虫,提取柞蚕微孢子虫总蛋白,胰蛋白酶消化,然后通过LC-MS/MS精确获得各肽段分子量,经数据库比对后共鉴定到610个蛋白。对鉴定到的蛋白质进行GO蛋白质功能分析,发现孢子时期参与大分子复合物及结构分子活性的蛋白的较多,而参与细胞催化和绑定功能、细胞过程及代谢过程的表达蛋白的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预测基因的的比例。研究认为这一结果主要与孢子期的微孢子虫脱离宿主细胞,生理不活跃,处于相对静止的时期,没有能量和物质来源有关;微孢子虫通过降低细胞活动和物质代谢,从而适应所处的环境。
龚娟娟许金山李治党晓群周泽扬王林玲
关键词:柞蚕微孢子虫蛋白质功能分析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otubain-like protease with deubiquitination activity from Nosema bombycis(Microsporidia)
Otubains are a recently identified family of 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 They are involved in diverse biol...
王营Xiaoqun DangBo LuoChun feng LiMengxian LongTian LiZhi LiGuoqing Pan周泽扬
关键词:MICROSPORIDIA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