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675040)

作品数:10 被引量:141H指数:10
相关作者:何锡文李文友张玉奎陈朗星刘秋叶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鞍山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分子
  • 7篇分子印迹
  • 5篇蛋白
  • 3篇牛血红蛋白
  • 3篇牛血清白蛋白
  • 3篇分子印迹技术
  • 2篇蛋白质
  • 2篇印迹
  • 2篇印迹聚合物
  • 2篇膜分离
  • 2篇壳聚糖
  • 2篇硅胶
  • 2篇分子识别
  • 2篇分子印迹聚合...
  • 2篇白质
  • 1篇修饰
  • 1篇氧化硅
  • 1篇氧化还原聚合
  • 1篇引发转移终止...
  • 1篇荧光

机构

  • 10篇南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张玉奎
  • 10篇李文友
  • 10篇何锡文
  • 9篇陈朗星
  • 5篇刘秋叶
  • 3篇盖青青
  • 2篇王华芳
  • 2篇张茉
  • 1篇周雪
  • 1篇何运华
  • 1篇秦磊
  • 1篇卢春阳

传媒

  • 6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化学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化学进展

年份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氨基硅球表面印迹牛血清白蛋白分离条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5
2009年
采用固定模板蛋白表面印迹的方法,在氨丙基衍生的硅球表面制备溶胶-凝胶印迹聚合物识别牛血清白蛋白。以该体系为例对制备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各个基本参数与分离选择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正辛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在摩尔比为42.5∶42.5∶15,酸度为pH7.0时进行聚合,并采用0.1mol/LNaOH与10%(V/V)HAc-10%(m/V)SDS联用的方法洗脱固定的模板蛋白,由此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分离选择性能较好;并初步讨论了识别蛋白质的机理。
周雪何锡文陈朗星李文友张玉奎
关键词:表面印迹牛血清白蛋白
蛋白质溶胶-凝胶包埋法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渗透机理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分别以牛血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3种蛋白质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涂布的方法制备了在Nylon微孔滤膜表面覆盖有聚丙烯酰胺凝胶层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制备的分子印迹膜的表面形态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支撑膜的表面及内部微孔表面均被一层丙烯酰胺凝胶所覆盖.对用不同蛋白为模板制备的分子印迹膜进行了这3种蛋白的单一组分和双组分混合溶液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各蛋白底物在印迹膜上的渗透规律是特异性的识别位点和尺寸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异性识别位点会选择性地识别模板分子,从而使其渗透速度减慢;尺寸效应主要体现在底物蛋白的体积越小其渗透越快.
张茉何锡文秦磊李文友陈朗星张玉奎
关键词:膜分离
3-氨基苯硼酸为功能单体在壳聚糖上印迹牛血清白蛋白的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以壳聚糖为载体,3-氨基苯硼酸为功能单体对牛血清白蛋白进行了分子印迹的研究,并对吸附过程进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上形成了对于模板分子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的识别位点,Langmuir等温吸附平衡常数为49.5mL/mg,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量为16.3mg/g,证明了该印迹聚合物对于牛血红蛋白和溶菌酶这些非模板蛋白的吸附不具有选择性.
王华芳何运华何锡文李文友陈朗星张玉奎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壳聚糖分子印迹技术
光接枝表面修饰法制备牛血红蛋白的分子印迹微球被引量:12
2008年
聚苯乙烯球载体表面经引发转移终止剂修饰后,采用光接枝表面印迹方法制备了以牛血红蛋白(BHb)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微球进行了表征,证实了载体表面成功地接枝了分子印迹层,并研究了其吸附性能和分子识别选择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光接枝表面修饰法制备的分子印迹微球对模板分子有着很好的吸附容量和识别选择性.
盖青青刘秋叶李文友何锡文陈朗星张玉奎
关键词:分子印迹分子识别牛血红蛋白光接枝引发转移终止剂
分子印迹技术用于蛋白质的识别被引量:22
2008年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分离技术。合成含识别蛋白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又极具挑战性,已成为许多分子识别领域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已有不同方法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对优缺点,阐明了其可能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盖青青刘秋叶何锡文李文友陈朗星张玉奎
关键词: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分子识别
壳聚糖包裹硅胶载体印迹牛血红蛋白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用壳聚糖包裹的硅胶为载体,利用壳聚糖表面的氨基与戊二醛结合,在硅胶表面引入醛基,固定模板蛋白(牛血红蛋白).用溶胶-凝胶过程再次包裹固定蛋白质的载体,洗去模板蛋白后,得到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表面成功地接枝了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能实现水溶液中牛血红蛋白的富集.
刘秋叶何锡文李文友陈朗星张玉奎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牛血红蛋白硅胶壳聚糖
香草醛系列化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渗透特性被引量:14
2007年
以香草醛(Van)或邻香草醛(o-Van)为模板分子,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分别制备了以尼龙和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材料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板分子及竞争物的混合溶液渗透实验结果表明,支撑材料对膜选择性传输趋势基本没有影响,但选用合适的支撑材料会得到更理想的分离效果;当竞争物尺寸小于模板分子时,尺寸效应起主要作用,竞争物优先传输;当模板分子与竞争物尺寸相近时,尺寸效应不起作用,模板分子的选择性识别位点及与其相匹配的孔穴起主要作用,模板分子优先传输;当竞争物尺寸大于模板分子时,则尺寸效应和模板分子的选择性识别位点及与其相匹配的孔穴同时起作用,故模板分子优先传输.
张茉卢春阳何锡文李文友张玉奎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膜膜分离香草醛
复合分子印迹聚合物体系选择性富集蛋白质样品中的溶菌酶被引量:11
2008年
考察了功能单体与模板蛋白的反应摩尔比、溶液pH值及离子强度对功能单体与模板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得出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以溶菌酶(Lyz)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A)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AA)为聚合基质,二氧化硅为固体制孔剂,制备了复合分子印迹聚丙烯酰胺凝胶,并用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吸附性能和识别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对模板蛋白有较高的亲和性、选择性和吸附容量,可以从蛋白质混合溶液中分离富集模板分子.
刘秋叶盖青青何锡文李文友陈朗星张玉奎
关键词:溶菌酶二氧化硅聚丙烯酰胺凝胶
硅胶修饰-表面分子印迹牛血红蛋白及其识别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9
2008年
选用马来酸酐修饰的硅胶作为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氧化还原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表面成功地接枝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薄层.同时选择性吸附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能实现水溶液中牛血红蛋白的富集.
刘秋叶李文友何锡文陈朗星张玉奎
关键词:牛血红蛋白氧化还原聚合
荧光法研究3-氨基苯硼酸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4
2007年
为了了解分子印迹反应的机理和最适宜的反应条件,应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3-氨基苯硼酸(APB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二者的反应受到体系pH值、离子强度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离子强度和pH值为6.25时,APBA与BSA的色氨酸残基的荧光猝灭反应的物质的量比为2∶1,表观结合常数KA=1.0×1011L2?mol-2,说明二者间形成了较强的化学键.通过上述研究,明晰了3-氨基苯硼酸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分离或富集蛋白质中BSA组分,从而能够改进印迹和洗脱的效率.
王华芳李文友何锡文陈朗星张玉奎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分子印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