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289)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军会赵龙莲李景明李梦华张录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共建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光谱
  • 8篇红外
  • 8篇红外光
  • 8篇红外光谱
  • 5篇葡萄酒
  • 5篇近红外
  • 5篇近红外光
  • 5篇近红外光谱
  • 3篇近红外光谱法
  • 3篇光谱法
  • 3篇红外光谱法
  • 2篇信息融合
  • 2篇生物组织
  • 2篇频域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法
  • 1篇多分类器
  • 1篇多分类器融合
  • 1篇信息融合技术
  • 1篇循环伏安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7篇赵龙莲
  • 7篇李军会
  • 4篇李景明
  • 3篇张录达
  • 3篇李梦华
  • 3篇王宇恒
  • 2篇王忠义
  • 1篇劳彩莲
  • 1篇张晔晖
  • 1篇唐剑波
  • 1篇李雪莹
  • 1篇李凯
  • 1篇栾丽丽
  • 1篇刘慧

传媒

  • 6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分析化学
  • 1篇Fronti...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频域近红外光谱法研究生物组织内部光子传输特性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光子在生物组织中的辐射传输理论以及Feng模型,应用频域近红外光谱法研究生物组织中异质体位置的变化,对出射光的光强和相位变化的影响及规律。设计了一仿真实验,用牛奶代替强散射性质的生物组织,并在牛奶中放置一个高度可控的具有一定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小球。移动小球在牛奶中的高度,检测出射光的交流幅度AC、直流光强DC和相位延迟Phase的值,绘制小球位于不同深度时AC,DC和Phase的曲线,并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小球在牛奶中深度的变化,光强AC,DC和相位Phase呈现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光源和检测器之间距离的增加,检测到的光强和相位曲线的波谷点均向右偏移;当小球偏离光源和检测器越远,对检测到的光强和相位的影响越小。验证了光子在生物组织中的传输规律,为用频域近红外光谱法进行组织光学参数的检测及组织中异质体位置的定位奠定了基础。
胡文雁刘慧王宇恒李军会张小栓王忠义赵龙莲
关键词:生物组织相位
红外光谱及Bayes信息融合技术的葡萄酒鉴别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建立了将检出限不同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和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技术进行Bayes信息融合后用于葡萄酒鉴别的方法。分别采集3种品种和3种陈酿方式的干红葡萄酒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和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用PLS-DA法分别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的判别模型,用Bayes方法实现两种判别结果的融合修正。信息融合后的结果为:葡萄酒品种鉴别模型的建模集准确率为95.08%,检验集准确率为94.68%,葡萄酒陈酿方式鉴别模型的建模集准确率为98.91%,检验集准确率为98.75%;均优于单独采用一种光谱技术的判别结果。实验表明,信息融合技术有助于模型判别效果的提高,采用Bayes信息融合技术对葡萄酒品种和陈酿方式进行快速识别是可行的。
陶思嘉李梦华李景明李军会张录达赵龙莲
关键词:葡萄酒信息融合贝叶斯
近红外光谱法与循环伏安电化学法联用进行葡萄酒品种溯源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提出一种将循环伏安电化学法和近红外光谱法联立,用PLS-DA的D-S证据理论融合二者信息进行葡萄酒品种溯源研究的方法。分别采集来自不同产区的三类不同品种的171个干红葡萄酒样品的循环伏安曲线和近红外透射光谱。用PLS-DA法分别建立循环伏安电化学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的判别模型,以此为证据;用两个证据的D-S合成规则实现近红外判别结果与循环伏安法判别结果的重新决策。融合后的结果为:多产区不同品种葡萄酒溯源模型的建模集准确率为95.69%,检验集准确率为94.12%;单一产区不同品种葡萄酒溯源模型的建模集准确率为99.46%,检验集准确率为100%;判别结果都比融合前单一循环伏安电化学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的判别准确率得到了提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溯源识别准确度,可以快速准确地对待测葡萄酒品种进行定性检测。
李梦华李景明李军会张录达赵龙莲
关键词:葡萄酒近红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D-S证据理论
应用ATR红外光谱法识别不同陈酿方式的红葡萄酒被引量:7
2012年
以三种不同陈酿方式的96个干红葡萄酒样品为试验对象,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外加衰减全反射(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ATR)附件扫描其光谱,然后分别用定性偏最小二乘法和支持向量机法建立三种不同陈酿方式葡萄酒的判别模型,10次随机划分建模集与预测集后建模,不同模式识别方法所建模型的建模集、预测集的判别准确率均高于90%。结果表明,采用中红外ATR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陈酿方式红葡萄酒进行快速识别是可行的。
唐剑波李景明李军会赵龙莲张晔晖张录达
关键词:葡萄酒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
基于频域近红外光谱法的生物组织光学参数的检测与三维重构被引量:3
2017年
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参数与组织的各种生理、生化以及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光学特性参数的检测与三维重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组织的内部结构及特性。基于频域近红外光谱法,使用美国ISS公司的频域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采用多光源多检测器技术,将830nm的激光经过调制后,照射进放置了具有一定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异质体小球的牛奶中,检测出射光的光强和相位,然后应用光学扩散层析成像技术,通过计算含有异质体小球的牛奶的光学参数,重构出了牛奶中异质体的具体位置。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频域近红外光谱法得到的出射光的光强和相位信息,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出牛奶及异质体小球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等组织光学参数,并可进一步定位出牛奶中异质体小球的位置。因此,可以考虑将该方法应用在分析及定位水果病变等农产品品质检测领域。
胡文雁王宇恒张小栓李军会王忠义赵龙莲
关键词:生物组织光学参数
近红外光谱和多分类器融合的葡萄酒品种判别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将多种单分类器模型融合,并用融合后的模型对不同品种干红葡萄酒进行判别分析。用BRUKER MPA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170个干红葡萄酒样品的近红外透射光谱,选取PLS-DA,SVM,Fisher和AdaBoost作为单分类器建模方法,分别建立葡萄酒品种判别模型,通过差异性度量值对单分类器进行筛选,得到差异性较大的四个单分类器作为基分类器,其中基分类器对测试集葡萄酒品种判别准确率最高为88.24%,最低为81.18%。然后通过加权投票机制对基分类器进行融合,融合后的模型对测试集葡萄酒品种判别准确率提高至92.94%,误判样品个数由单分类器最少的9个降为6个。实验结果表明多分类器融合所建立的模型优于传统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一般采用单分类器模型结果,提高了葡萄酒品种判别的准确性,采用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多分类融合方法对葡萄酒种类判定具有可行性。
李凯李雪莹栾丽丽胡文雁王宇恒李景明李军会劳彩莲赵龙莲
关键词:葡萄酒多分类器融合近红外
Particle size regression correction for NIR spectrum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sorbance and particle size
2013年
Jinrui MILuda ZHANGLonglian ZHAOJunhui LI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颗粒尺寸吸光度
近、中红外光谱法融合判定葡萄酒产地被引量:17
2014年
葡萄酒带有浓厚的葡萄原产地地域特点与个性,快速准确地判别葡萄酒原产地具有重要意义,感官评定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用贝叶斯信息融合技术将葡萄酒样品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及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联立进行葡萄酒原产地判别的方法。分别用近、中红外光谱仪采集来自中国四个不同葡萄主栽产地(河北怀来、山东烟台、甘肃、河北昌黎)的153个葡萄酒样品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和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然后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分别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的葡萄酒产区判别模型;该模型输出的节点值归一化后作为所有样品分属每一类别的先验概率,代入Bayes判别公式得到后验概率,根据此概率判断样品的新类别属性,即用贝叶斯信息融合技术实现了两种判别结果的修正决策。近红外和中红外融合后的模型结果为:十次随机划分建模集和检验集,四产区葡萄酒判别模型建模集的平均准确率由78.21%(近红外)和82.57%(中红外)变为融合后的87.11%,检验集平均准确率由82.50%(近红外)和81.98%(中红外)变为融合后的90.87%,均优于单独采用一种光谱技术的判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信息融合技术有助于模型判别效果的提高,采用近、中红外光谱的贝叶斯信息融合技术对葡萄酒原产地进行快速识别是可行的。
向伶俐李梦华李景明李军会张录达赵龙莲
关键词:葡萄酒红外光谱信息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