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09JK429)

作品数:9 被引量:135H指数:6
相关作者:卢爱刚索安宁康世昌王天明庞德谦更多>>
相关机构:渭南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流域
  • 3篇黄土高原
  • 2篇水土
  • 2篇水土流失
  • 2篇季风
  • 2篇降水
  • 2篇河流域
  • 1篇地理分布
  • 1篇典型区
  • 1篇中国自然保护...
  • 1篇生态过程
  • 1篇水文
  • 1篇水文过程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土地覆被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温
  • 1篇气温变化

机构

  • 9篇渭南师范学院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篇卢爱刚
  • 3篇索安宁
  • 2篇庞德谦
  • 2篇王天明
  • 2篇康世昌
  • 1篇权轻舟
  • 1篇王圣杰
  • 1篇王瑛

传媒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延安市近60年气温与降水趋势突变分析被引量:26
2012年
利用延安市1951~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延安市近60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延安市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突变点均出现在1990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突变时间为1997年与1987年。60年间,延安市气候变化的总趋势为暖干化。
卢爱刚王瑛
关键词:气候变化突变分析
中国代际降水区域变化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站点的夏季降水实际观察资料,对中国半个世纪的降水变化按年代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各地的代际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区域对比。结果发现,降水变化幅度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季风区,而非季风区的年代际降水相对稳定。在多数情况下,以四川为中心的区域的降水量变化与东北的北部一致,东南沿海与渤海湾沿岸区域一致。季风区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可能既受季风的年代际强弱变化的影响,又受微地形的影响。
卢爱刚康世昌权轻舟
关键词:降水季风
黄土高原中部森林的流域水文效应研究
2009年
文章对黄土高原中部24个水文监测站点的河流水文过程特征与相应的流域森林覆盖比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流域产流系数随流域内森林比率的增大,具有明显的递减趋势,森林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了减少了流域的径流输出量,也减缓了径流在汛期和枯季分配的不均匀程度,具有调洪补枯的作用。在森林比率较高的黄土山区流域,受降水量年际变异的影响径流的年际变化比森林比率低的流域大。流域森林比率的增加可以明显减少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当森林比率由10%增大了20%时,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减小了46.19%。与森林比率较小的流域相比较,森林比率大的流域侵蚀多由汛期的高强度降水引发,表现为汛期侵蚀比例极高,年际变化较大等特点。
卢爱刚索安宁庞德谦王天明
关键词:黄土高原流域水文过程
基于SWAT模型的黄土高原典型区水土流失格局模拟评价被引量:8
2011年
运用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SWAT对黄土高原典型区汭河流域的本底径流深度、本底侵蚀模数、现状径流深度、现状侵蚀模数分别进行了模拟研究,并以本底径流深度和本底侵蚀深度为标准分别对流域的现状径流和现状侵蚀进行定量空间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SWAT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汭河流域水土流失总量及其空间格局。(2)汭河流域上游的多数集水区本底径流深度为70mm,占流域面积的68.68%,流域中下游集水区本底径流深度多数为60mm,占流域面积的28.96%。流域土壤侵蚀模数普遍在8t/hm2以下,只有极少数集水区的侵蚀模数在8~20t/hm2之间。(3)随着土地覆被盖度的增高,流域径流量减小,输沙量也减小,蒸发量增加,径流深度和侵蚀模数的空间异质性变小,水土流失的风险降低。(4)土壤侵蚀模数的空间异质性比径流深度的空间异质性对土地覆被变化更为敏感,5种土地覆被情景中,土壤侵蚀模数的空间异质性的大小顺序是:耕地、低覆盖度草地>裸地、沙化土地>当前土地覆被>疏林、草地>林地。
卢爱刚索安宁张镭
关键词:水土流失SWAT模型土地覆被
全球升温下中国各地气温变化不同步性研究被引量:33
2009年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站点的实际观测资料,对中国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Mann-Kendall突变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各个站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中国各地在全球升温背景下响应时间以及温度变化幅度的不同步现象及其地理分布规律:各地的升温突变点同纬度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大约33°N左右是中国气温突变时间最晚的地带,以此为界,往高纬度和低纬度方向上都趋于提前;但在四季变化上,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从东南往西北存在着敏感性增大的趋势。另外,中国各地多年气温变化同经纬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气温变化幅度上,存在从西南向东北增大的趋势。
卢爱刚康世昌庞德谦王天明
关键词:全球升温敏感性地理分布
基于冰川学学科分支下的贡嘎山区海洋型冰川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贡嘎山是横断山地区海洋型冰川最集中最发育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中低纬度海洋性冰川分布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其冰川对全球变化和区域气候波动有着明显的响应和影响,是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的关键地区。在现有贡嘎山海洋型冰川研究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冰川学学科分支的角度去总结和分析该区海洋型冰川的研究进展,重在总结过去,把握现在,进而展望未来贡嘎山区海洋型冰川的研究,以开发其潜在的科研价值。
卢爱刚
关键词:海洋型冰川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地,对保护、恢复、发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存自然历史产物,改善人类环境,以及促进生产、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从发展速度、区域分布、地区比较、归属权限、构成类型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状况。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中有针对性地从规范管理体系、科学规划保护区规模以及完善法律法规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卢爱刚王圣杰
关键词:中国自然保护区
基于水土流失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被引量:9
2010年
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研究只重视景观格局的研究,而忽略了生态过程的研究。文章针对水土流失这一重要生态过程,提出了基于水土流失过程的景观坡度指数和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并对黄土高原泾河流域15个子流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认为泾河流北部各子流域主要以水土流失的"源"景观为主,景观坡度指数大,空间负荷指数小,水土流失风险大;流域南部各子流域上游以"汇"景观为主,坡度指数大,中下游以"源"景观为主,景观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风险;流域东部局部子流域主要以水土流失的"汇"景观为主,"源"景观相对较小,"源"-"汇"景观空间分布均衡,水土流失风险小。
卢爱刚张镭索安宁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过程泾河流域
半个世纪以来黄土高原降水的时空变化被引量:38
2009年
在全球性的显著升温引起全球环境的一系列变化,而全球变暖必然被引起区域降水分布的改变。气候变化将改变全球水循环的现状,导致水资源时空分布的重新分配,并对降水、蒸散发、径流等造成直接影响。运用中国气象中心黄土高原51个站点的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1947-2004年期间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多数站点的降水在半个世纪中呈现减少趋势,降水减少的突变时间大约在1983年;降水显著减少的区域为夏季风边缘地区,季风边缘地区的降水序列与东南季风指数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说明夏季风的变化是引起该区域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
卢爱刚
关键词:黄土高原降水变化夏季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