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06CXTD007)
- 作品数:5 被引量:72H指数:4
- 相关作者:周福霖沈朝勇金建敏陈建秋黄襄云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广东省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反应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根据中国规范设计了一总层数为40层的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为对比分析需要另设计具有相同楼层数的两带单层转换高层建筑结构。采用Etabs和Satwe对比分析了三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相对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沿楼层分布情况;其相对扭转角、层间扭转角、层间有害扭转角的分布特点;顶层角点扭转位移轨迹。研究分析表明,错位转换高层结构的扭转反应远大于同类带单层转换高层结构的反应;对单层转换结构采用位移比不能很好反映其扭转反应,而结构扭转位移角沿楼层分布规律更能体现其扭转反应特征。
- 沈朝勇周福霖黄襄云陈建秋任珉金建敏
- 关键词:水平地震位移比
- 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关于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受力特性的研究目前还鲜有文献,采用Sap2000V9有限元程序对一实际带错位转换高层结构竖向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了竖向振型数对上、下部转换梁内力和主要竖向受力构件轴力的影响;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计算了竖向加速度、竖向层间位移及竖向动应变,分析了上部、下部转换梁梁端点及梁托柱点所在位置节点动力反应随楼层变化情况,并将转换梁端点的反应和梁托柱的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还计算了上、下部转换层梁托柱、承托墙肢、框支剪力墙、框支柱等的轴力,并将其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下轴力比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分析表明,竖向基本振型对构件内力起主要作用,竖向第5阶以上振型对转换梁和各竖向主要构件轴力影响很小;梁托柱点竖向位移、竖向加速度远大于其梁端点的反应;上、下部转换梁端点处竖向构件竖向应变在转换层上一层发生突变;同时会使两错位转换层之间楼层竖向构件竖向应变局部增大;楼层越高,其相应竖向构件的反应谱法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时程均值与重力荷载代表值内力比值就越大;竖向地震作用下承托墙肢顶部一层和框支剪力墙底部三层轴力会发生突变。
- 沈朝勇周福霖黄襄云陈建秋金建敏
- 关键词:竖向地震动力反应受力性能
- 大直径建筑叠层橡胶隔震装置温度相关性及老化性能研究被引量:22
- 2009年
- 针对隔震建筑中隔震层采用隔震装置多为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其力学特性是否受自然界温度的变化、日照风吹及长期持荷的影响,一直为研究者和设计师们所关注.为此,以足尺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为研究体,经系统试验研究其温度特性(-20℃~+40℃);温度为100℃时,恒温时间240h和336h状况下老化特性;老化前后相关性能对比;老化后极限性能及120次反复循环加载后的基准性能.结果表明:温度对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刚度、水平刚度、屈服力及等效阻尼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耐老化寿命可达到20℃×60a以上有着不短于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50a;为隔震技术在建筑领域中推广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 庄学真周福霖徐丽沈朝勇金建敏
- 关键词:隔震装置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刚度阻尼比
- 开孔式三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1
- 2010年
- 基于"核心单元局部削弱相当于其他部位加强"的新型防屈曲耗能支撑设计原理,设计6种不同构造的三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每种支撑制作3~4个模型共22个支撑模型,对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每个支撑模型在试验过程中的关键现象和力-位移滞回曲线,并研究核心单元钢管开孔类型、开孔位置数量以及钢管间的缝隙大小对支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核心单元钢管开孔可以减小支撑的屈服位移和屈服荷载,且开孔对支撑的承载力、耗能系数和等效黏滞阻尼比基本没有影响,用普通钢材实现了低屈服点钢的性能;核心单元钢管开孔可以使支撑具有定点屈服的功能,既明确了设计目标,又简化了设计和构造,避免了支撑端部加强制作工序,且开多排孔时可以起到分散钢管变形的作用,开孔式三重钢管防屈曲耗能支撑比不开孔支撑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
- 周云邓雪松钱洪涛褚洪民
- 关键词:防屈曲耗能支撑开孔滞回性能
- 城市交通诱发地面振动测试时域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所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主要基于广州火车站附近高架路诱发沿线地面振动的现场实测,并包括动车组通过时的测试,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高架路诱发环境振地的传播规律,在最小二乘准则条件下,提出了更加符合环境振动实际传播特征的衰减经验公式。分析结果表明:竖向振动幅值高出水平向较多,在评价环境振动时,应以竖向振动为主;高架路诱发环境振动和动车组诱发环境振动均呈现脉冲响应特征;高架路诱发环境振动随距桥墩距离增加,脉冲响应特征快速消失,而动车组诱发环境振动的这个特征则相对不明显;存在局部振动放大区域;相比传统经验衰减公式,本文提出的环境振动经验衰减公式更能反映实际环境振动波的传播特点。
- 叶茂任珉谭平周福霖
- 关键词:交通工程高架桥环境振动经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