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GA06B401-4)

作品数:12 被引量:632H指数:5
相关作者:赵凯马莺谷广烨李德海刘天一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淀粉
  • 3篇玉米淀粉
  • 3篇慢消化淀粉
  • 3篇米淀粉
  • 3篇缓慢消化淀粉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玉米
  • 2篇直链淀粉
  • 2篇晶化
  • 2篇非晶
  • 2篇非晶化
  • 2篇分散剂
  • 1篇淀粉形成
  • 1篇淀粉研究
  • 1篇乙酸
  • 1篇乙酸酐
  • 1篇乙酰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化淀粉
  • 1篇支链淀粉

机构

  • 7篇哈尔滨商业大...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江南大学

作者

  • 6篇赵凯
  • 5篇马莺
  • 4篇李德海
  • 4篇谷广烨
  • 2篇刘天一
  • 2篇缪铭
  • 1篇杨春华
  • 1篇张娜
  • 1篇丁文明
  • 1篇杨绮云
  • 1篇孟爽
  • 1篇晏祖根
  • 1篇陈历水
  • 1篇杨秀春
  • 1篇许鹏举

传媒

  • 6篇食品科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淀粉组分的分离及特性被引量:2
2011年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常温下利用稀碱溶液对淀粉进行快速分散分离玉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以玉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收率和蓝值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分离工艺,结果表明:分离玉米直链淀粉的最佳工艺为NaOH浓度0.35~0.45mol/L,NaCl浓度为5%,离心机的转速为7000~8000r/min;分离玉米支链淀粉的最佳工艺为NaOH浓度0.35~0.40mol/L,NaCl浓度为4%,离心机的转速为7000~8000r/min。并通过蓝值、黏度及黏度稳定性、凝胶渗透色谱方法对其性质和纯度进行了初步分析。
李德海马莺
关键词: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分散剂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研究被引量:574
2008年
比较了两种DNS试剂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试剂添加量、显色时间、测定波长以及显色后存放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NS试剂的用量1.5ml,沸水浴显色时间5min,显色定容30min后,分别在540nm和550nm波长条件下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较好。
赵凯许鹏举谷广烨
关键词:还原糖比色法
玉米直链淀粉的制备及其特性被引量:3
2011年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稀碱分散法制备玉米直链淀粉。以直链淀粉的得率和蓝值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分离工艺为NaOH溶液浓度0.35~0.45mol/L、NaCl溶液质量分数5%、离心力5439~7014×g。该法制备的玉米直链淀粉与丁醇法和乙醇分散法制备的直链淀粉以及直链淀粉标准品的特性进行对比,根据其蓝值、特性黏度及特性分子质量、质构特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可知,稀碱分散法制备直链淀粉的纯度高于乙醇分散法和丁醇法,并且直链淀粉的凝胶特性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接近直链淀粉标准品。
李德海马莺
关键词:玉米淀粉直链淀粉分散剂
交联酶解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及糊化特性被引量:5
2011年
以异淀粉酶水解玉米淀粉制备的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六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交联酶解高直链玉米淀粉。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六偏磷酸钠的用量为3.12%、pH为11、温度为50℃、时间为2.2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交联酶解高直链玉米淀粉沉降积为2.34mL。RVA和DSC分析表明,酶解高直链玉米淀粉经交联后淀粉的糊化温度、粘度和粘度稳定性较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李德海马莺
关键词:交联糊化性质
非晶化玉米淀粉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被引量:7
2010年
为优化非晶化玉米淀粉制备工艺及表征其结构,以低温行星式球磨机研磨玉米淀粉,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使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相对结晶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项式回归模型建立和最优化,结果表明:非晶化玉米淀粉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球磨时间为2.35h,球磨机转速为482r/min,球料比为5.68:1,此时相对结晶度为1.91%.经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分析球磨后的非晶化淀粉并没有新的基团产生,表征有序结构的1047cm-1特征峰消失,而表征无序结构的1018cm-1特征峰的峰形变宽.13C固体核磁共振谱分析结果表明,原玉米淀粉中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已解旋为非晶化玉米淀粉中的单螺旋结构.
刘天一马莺陈历水杨秀春
关键词:玉米淀粉非晶化响应面球磨
非晶化玉米淀粉的理化性质被引量:4
2010年
为研究球磨法非晶化玉米淀粉的理化性质,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快速黏度分析仪和全自动气体吸附仪等分析手段研究非晶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非晶化玉米淀粉颗粒破裂,偏光十字消失,相对结晶度由原玉米淀粉的23.4%下降到1.91%,淀粉从多晶态转至无定形态;糊化温度、热焓值均降低,糊化吸收峰消失;比表面积增大,粒度分布变宽、粒径增大,颗粒平均孔径增大;溶解度、膨胀度和持水能力均提高;而淀粉糊浊度下降,特征黏度值均小于原玉米淀粉,非晶化玉米淀粉热糊稳定性和冷糊力学稳定性均优于原淀粉.
刘天一马莺李德海
关键词:玉米淀粉理化性质
超高压辅助制备乙酰化淀粉的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乙酰化淀粉是一种重要的改性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及非食品加工等领域。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乙酸酐为乙酰化试剂,利用超高压处理技术,在压力为300~400 MPa条件下,保压10~20 min以制备乙酰化淀粉。利用传统方法(30 ℃,0.1 MPa,60 min)制备的乙酰化淀粉作为对照样品,探讨超高压技术对乙酰化淀粉的取代度、热特性、溶解性、膨润力、凝沉性和糊的透明度等理化特性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对乙酰化淀粉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超高压方法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乙酰化淀粉取代度,压力为400 MPa,保压20 min时取代度为0.0461,与传统方法相比,取代度提高约30%,超高压处理时间越长取代度越高。超高压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时间短,节约能源,制备的乙酰化淀粉具有更好的抗凝沉性。
孟爽杨绮云晏祖根
关键词:乙酰化淀粉超高压乙酸酐
韧化处理条件下缓慢消化玉米淀粉的形成机理被引量:3
2010年
探讨韧化处理条件下,缓慢消化玉米淀粉的形成过程。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韧化处理前后玉米淀粉颗粒形貌、结晶特性、热焓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韧化处理对玉米淀粉的颗粒形貌基本无影响,处理后基本保持原来的A型结晶结构,但结晶结合更为紧密,韧化玉米淀粉和去除快速消化玉米淀粉(RDS)的韧化玉米淀粉相比,DSC图谱的To、Tp、Tc以及Tc-To均较原玉米淀粉有所提高。这表明,韧化处理过程促进缓慢消化玉米淀粉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调整玉米淀粉的结晶结构,使其结合更为紧密,从而对酶的抵抗作用增强而实现的。
赵凯杨春华张娜缪铭
关键词:韧化处理
淀粉消化性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7年
淀粉的消化性与淀粉的营养价值密切相关,因此淀粉的体外和体内消化性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淀粉消化性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影响淀粉消化性能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以及淀粉消化性能的分析测定方法。
赵凯谷广烨
关键词: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湿热处理对缓慢消化淀粉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研究湿热处理条件对缓慢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探讨水分含量、湿热处理温度、湿热处理时间、贮存温度、贮存时间对SDS含量的影响。最适的湿热处理条件为:水分含量20%(干基),温度120℃,湿热处理时间1h。处理后的样品在4℃冷藏12h,然后于60℃烘干16h,在此条件下,SDS含量可达39.75%。
赵凯丁文明谷广烨
关键词:湿热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