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ZS008)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相关作者:胡中生陈瑞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族谱
  • 2篇宗族
  • 2篇明清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精神
  • 1篇社会功能
  • 1篇社会控制
  • 1篇女性
  • 1篇清代
  • 1篇明清时期
  • 1篇控制功能
  • 1篇徽商
  • 1篇徽州社会

机构

  • 3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省社会科...

作者

  • 3篇胡中生
  • 1篇陈瑞

传媒

  • 3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徽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徽商的人文精神与明清徽州社会被引量:8
2009年
徽商的人文精神蕴含着儒教精神、血缘伦理和重商心态等极为丰富的内涵。儒教精神强调社会责任,血缘伦理强调家族责任,重商心态主导舆论方向。徽商内蕴的人文精神又被外化为"儒行"、宗族组织和重商文化。这些对徽州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胡中生
关键词:人文精神徽商宗族明清
清代徽州族谱对女性上谱的规范被引量:12
2007年
清代徽州族谱对女性上谱作出了非常全面和复杂的规范。女性上谱的书法遵循着夫为妻纲和母以子显、重门第正名分、彰显封典节烈以及善于持家等原则。虽然大多数谱牒规定为亲者讳,但与男性相比,女性上谱的规范带有更多的耻辱性。透过这些规范,反映出清代徽州地区宗族在不断扩张和普及化的同时,礼教也日益向基层渗透,儒家伦常已经世俗化。
胡中生
关键词:清代族谱女性
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控制功能被引量:24
2007年
徽州宗族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发展至明清时代,其对族人的控制与管理的功能日渐强化。在这一过程中,徽州族谱的功能也较前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相对较为单纯的族史文献发展为过于突出“谱法劝惩”功能的教化文本。明清时期,仕宦、乡绅、商人等徽州宗族精英分子之所以积极参与族谱编纂活动,其主要目的之一即在于利用族谱加强族内控制。以社会控制为视角来讨论明清徽州族谱的功能,似更有助于揭示这一时期徽州族谱的本质。
陈瑞
关键词:宗族族谱社会控制社会功能明清
异姓承继及其上谱的争论与收族理念的转变被引量:1
2010年
宋明以来,徽州宗族存在着普遍的异姓承继现象,由此产生了复杂的血缘问题。本文主要根据族谱资料,探讨了民间修谱活动中关于异姓承继者上谱所引发的争议及其解决,以及在收族理念和实践上的两条路径的转变:从'防乱宗'转变为'重伦常',从'族类当辨'转变为'异姓宜浑'。宗族精英默认了异姓承继,并力图消弭血缘上的差别,而将重点放在儒家伦理纲常的维护和实践上,从而实现收族目标。
胡中生
关键词:族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