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GA06B306-6)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力刚赵岭李峰孙龙许成启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干旱
  • 4篇半干旱
  • 3篇低山丘陵
  • 3篇低山丘陵区
  • 3篇造林
  • 3篇丘陵区
  • 2篇杨树
  • 2篇杨树林
  • 2篇杨树林带
  • 2篇树种
  • 2篇丘陵
  • 2篇林带
  • 2篇旱地
  • 2篇旱区
  • 2篇干旱地区
  • 2篇干旱风
  • 2篇干旱风沙区
  • 2篇干旱区
  • 2篇半干旱地区
  • 2篇半干旱风沙区

机构

  • 10篇黑龙江省森林...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森林...
  • 1篇绿色草原牧场

作者

  • 10篇王力刚
  • 7篇赵岭
  • 3篇李峰
  • 2篇胡海清
  • 2篇王韡烨
  • 2篇许成启
  • 2篇高野
  • 2篇孙龙
  • 1篇毕广有
  • 1篇张剑斌
  • 1篇韩海成
  • 1篇王志军
  • 1篇温健

传媒

  • 7篇防护林科技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干旱风沙区杨树林带萌蘖更新综合技术被引量:2
2009年
随着农防林大规模的更新换代,萌蘖更新作为一种经济又颇具实效的杨树林带更新方式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一些乡镇或农场得到试验应用。笔者结合典型试验,将该区所进行的这一更新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完善,从更新的条件、主要技术点、抚育管理及后续持续生长的维持等几个环节进行了提炼与综合,提出了4种更新模式,并就萌蘖更新今后发展及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王力刚温丽霞赵岭许成启李峰
关键词:半干旱风沙区杨树林带萌蘖更新
半干旱地区杨树林带伐根嫁接更新试验
2013年
以小黑杨伐根为砧木,提纯小黑、小黑14、银中杨、山新杨、青山杨为接穗,采用韧皮部插接法嫁接更新小黑杨林带。结果表明:以小黑系列为接穗嫁接效果较好,成活率最高,达90%以上,高生长量达90cm以上;青山杨与银中杨效果较差,尽管青山杨生长量较高,但其成活率最低,二者成活率都不到50%;山新杨嫁接效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成活率为70%左右,高生长量次于青山杨。
孙学顺王力刚赵岭
关键词:嫁接更新半干旱地区
甘南县土地利用的景观特征被引量:1
2008年
以甘南县2003年土地利用类型图及相关文献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利用景观这一尺度单元对甘南县域系统土地利用类型按照权属和行政区进行景观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斑块体特征上,国有区域与集体区域相比,斑块体面积较大,密度较小,景观破碎程度较弱;各行政区中,以甘南镇斑块体面积最小,密度最大,农牧渔场区斑块体面积最大,密度最小。在景观格局特征上,国有区域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集体区域高,而优势度指数较集体区域低;各行政区中,巨宝乡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平阳镇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最高。从景观类型分布看,县域整体景观特征是以农牧景观为主体,其中国有区域与集体区域也都如此,只是分布比例存在一定差异;各行政区中,国营林场区以林地景观为主要类型,农牧渔场区以牧草地景观为主要类型,其余各单位皆以耕地景观为主要类型。从区域景观总体特征看,其东南及南部冲积平原区斑块体较大,密度较小,景观类型较为丰富,破碎度较弱,而西北及北部丘陵区及漫岗区斑块体较小、密度较大,景观破碎程度较强。
王力刚赵岭李峰高野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学景观指数
半干旱地区防护林体系健康维护技术试验被引量:1
2013年
分别采用诱木法、改善林况及林禽混养等生物措施针对天牛、杨干象等病虫害进行了维持防护林健康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易感天牛的诱树营造杨树品种混交林可有效地控制天牛的发生范围,缩小其种群集中分布区,为人工集中捕杀创造了条件;通过半带皆伐改善林况未使杨干象甲感病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在林带内放养家禽可使林木感病株率、感虫株率分别减少7%、9%,同时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孙学顺王力刚赵岭
关键词:防护林体系半干旱
半干旱风沙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构建与筛选
2012年
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风沙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进行了试验构建与筛选,结果表明:樟子松、红皮云杉单行及双行林带配置经济树种模式中,带外株间配置较带内株间及带内行间配置成活率高,且随着林带树龄的增大,配置经济树种的成活率明显降低,林带中生态树种树龄以不超过15 a为宜;而针对不同类型区在防护林生育早期可分别间作经济作物或中草材来提高其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从而增强了生态型防护林的经济功能;杨树林带与食用菌栽培有机结合可明显提高林带的短期经济效益,又促进了林木生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类型。
王力刚王志军赵岭张剑斌
关键词:生态经济型半干旱风沙区
黑龙江省西部低山丘陵区集水造林不同整地形式及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不同立地荒山分别试验环山掘壕、环山深拉沟、环山拉沟侧筑埂等整地形式,测定、比较不同整地形式与对照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整地形式的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掘壕整地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20多个百分点,林木初期高生长提高20%以上,环山深拉沟及环山拉沟侧筑埂整地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10~20个百分点,林木初期高生长提高10%以上,造林效果显著。
王韡烨胡海清王力刚毕广有孙龙
关键词:低山丘陵集水造林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主要造林树种光合参数比较及相关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18个主要造林树种(盆栽模拟试验)主要光合参数、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羧化效率(Pn/Ci),同时进行了不同树种之间相应参数值的比较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灌木中紫丁香、锦鸡儿、山杏为WUE较高、蒸腾速率(Tr)较低,相对为节水、抗旱树种,大果沙棘与枸杞为WUE较低、Tr较高,为相对耗水较大树种;阔叶乔木中DN113杨、青山杨属较高Tr、较高Pn、较高WUE的树种,小黑2000、109柳属于较低Tr、较低Pn、较低WUE的树种,银中杨、349柳属较低Tr、较高Pn、较高WUE树种,中黑防、山新杨属于较高Tr、较低Pr、较低WUE树种;针叶树中红皮云杉属较高Pn、较低Tr、较高WUE的树种,长白落叶松属于较低Pn、较低Tr、较低WUE的树种,而樟子松、长白松相对属较高Tr、较高WUE的树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WUE与Pn、Ci、Pn/Ci相关性显著,与Tr、Cond相关性较小,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Pn与各测定参数之间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性水平,Tr与Cond及Pn/Ci相关性显著,与Ci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测定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树种在生产中的适应性及现实表现状况的生理生态特征。
王力刚韩海成赵岭许成启李峰高野
关键词:半干旱区造林树种光合参数
半干旱区不同立地类型植被恢复及综合治理模式试验被引量:5
2013年
根据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典型区之一的兴十四镇的地貌与地类特征划分河岸、废弃地、侵蚀沟、农林复合、荒山荒坡5个立地类型,针对不同立地类型营建了相应的植被恢复及治理模式试验林,合计45hm2。结果表明:各类试验林成活保存率较高,长势良好,开始发挥效能,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系统稳定性得到增强;同时产生了显著的气象效应,粮食产量获得一定程度提高,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的稳产增产。
戴伟男王力刚温健
关键词:植被恢复模式半干旱区
黑龙江省西部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林模式构建及效益
2013年
在黑龙江省西部选择典型低山丘陵区,根据其立地类型试验构建了樟子松纯林、樟子松蒙古沙棘林、蒙古沙棘林、云杉落叶松林、小黑杨林、灌木柳林等6种水土保持林示范模式,并对其生长状况及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各类试验林总体成活率为87%,保存率为82%,模式区内林木覆盖度已达70%,开始发挥效益:试验前原来的19条水流沟中15条发展沟已变为稳定沟,模式建立成型后较对照减少地表径流量39.7%~95.9%,减少土壤流失量63.7%~99.5%,减少肥料流失量63.9%~99.5%;与造林前土壤养分含量相比,模式区有机质含量提高46%~59%,有机氮提高24%~52.2%,有效磷提高48.6%~60.7%;试验区内物种多样性较试验造林前明显增加。
孙学顺王力刚赵岭
关键词:低山丘陵区
黑龙江省西部低山丘陵区抗旱树种选择研究
2013年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分析了18个树种的主要光合生理与水分生理指标,测定并比较了这些树种的叶片显微抗旱结构特征;选用相关抗旱生理指标及叶片显微抗旱结构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这些树种进行了抗旱性分析,结合生产实际调查比较了这些树种的田间适应性表现,筛选出10个树种作为黑龙江省西部低山丘陵区抗旱造林主栽树种,依次为樟子松、红皮云杉、长白落叶松、小黑杨、山新杨、银中杨、青竹柳、紫丁香、山杏、小叶锦鸡儿。
王韡烨胡海清王力刚孙龙
关键词:低山丘陵抗旱树种选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