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2011ZX09302)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2
- 相关作者:袁林杨永弘何明明史伟俞桑洁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京儿童医院6群肺炎链球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北京分离自儿童的6群肺炎链球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1997-2008年及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的131株6群肺炎链球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检测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序列型(ST),eBURST软件分析确定克隆群(CC)。结果 131株6群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分布为6A型81株(61.8%)、6B型34株(26.0%)、6C型12株(9.2%)和6D型4株(3.1%)。所有菌株均对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14.5%,红霉素耐药率高达93.1%。MLST及克隆群分析显示6A型以ST982(48.1%)、CC4536(16.0%)、CC2754(6.2%)及CC8616(6.2%)常见;6B型以CC4542(32.4%)和CC90(17.6%)常见;6C型主要为ST2912(66.7%);4株6D型菌株均为ST982。6A和6B型肺炎链球菌中,散在克隆的构成比有升高趋势,它们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较强耐药性。结论 6群肺炎链球菌以6A和6B型常见,6C和6D型少见;6A和6B型肺炎链球菌的克隆群构成随年代发生变化,一些散在耐药性较强的克隆有增多趋势。
- 史伟姚开虎何明明高薇袁林俞桑洁杨永弘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耐药性分子流行病学
- 北京儿童医院14型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14型肺炎链球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北京儿童医院1997—2010年分离自儿童鼻咽拭子的14型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为研究对象,采用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确定菌株序列型(ST),eBURST软件分析确定克隆群(CC)。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和mefA,扩增并测序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结果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中14型所占比例在监测期间升高,从1997—1999年的3.9%升高至2010年的9.3%。61株14型肺炎链球菌均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敏感,但MIC50、MIC90和最大MIC值在监测期间升高。头孢呋辛不敏感率从1997—1999年的0上升至2010年的84.6%。61株均对红霉素耐药,携带ermB基因,4株(6.6%)同时携带mefA基因。36株磺胺耐药菌株均携带Ile100-Leu变异。MLST共分出11种STs,ST875最常见(32株,占52.5%),其次是ST876(13株,占21.3%)。从1997到2010年,CC875的构成比下降(从1997—1999年的100%降为2010年的0),CC876的构成比升高(从1997—1999年的0升至2010年的92.3%)。CC876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明显高于CC875。结论 1997年到2010年肺炎链球菌中14型的构成比升高,14型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增强,与具有高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克隆群CC876的播散有关。
- 何明明姚开虎史伟袁林高薇俞桑洁杨永弘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抗生素敏感性分子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