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3AA301C47)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郑智占成业周代星陶秀良韩少杰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3篇丹参
  • 3篇丹参酮
  • 3篇单核
  • 3篇单核细胞
  • 3篇动脉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外周血单核细...
  • 3篇细胞
  • 3篇核细胞
  • 2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脏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占成业
  • 4篇郑智
  • 3篇周代星
  • 3篇陶秀良
  • 1篇韩少杰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原发性高血压病程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的预激活状态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病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黏附活性及分泌活性,分析此时期单核细胞是否处于预激活状态。方法:①选择2003-01/2004-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病程6~56个月。均为高血压Ⅰ~Ⅱ级,且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组,男女各15人;平均年龄(45±8)岁。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分离出纳入对象静脉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后,调整细胞数至4×107L-1,接种到24孔培养板上。每份标本设3孔,分别为基础分泌孔、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孔(加入血管紧张素Ⅱ1×10-8mol/L)、氯沙坦预处理孔(在1×10-8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前先将外周血单核细胞与氯沙坦共同孵育30min)。③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至对数增长期后,每孔加入100μL外周血单核细胞悬液,37℃下分别孵育2,4h,经显微镜-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数黏附细胞。高倍镜下每孔计数40个视野,取其平均值。④采用双抗体夹心酶链免疫吸附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⑤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细胞因子基因表达。⑥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孵育2和4h,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数:高血压组在基础状态下均与对照组相当(P>0.05);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两组均升高,且高血压组明显多于对照组(t=2.445,5.656,P<0.05,0.01);氯沙坦预处理后两组又降至同一水平(P>0.05)。②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基础状态时,两组均较低,且差异不明显;经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高血压组明显�
占成业周代星郑智
关键词:高血压单核细胞动脉硬化
外周血单核细胞激活效应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丹参酮干预过程中的反应(英文)被引量:2
2007年
背景:外周血单核细胞预激活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早期事件和促进因素之一,丹参酮是从传统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一种脂溶性成分,具有确切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的黏附活性与分泌活性,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程早期是否存在外周血单核细胞预激活,并探讨丹参酮对体外培养条件下外周血单核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与中医药研究室。对象:选取2003-01/2004-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未经治疗或已停用降压药物2周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4.6±7.4)岁;体质量指数(26.2±4.5)kg/m2;平均病程(38.5±16.9)个月;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根据1999年WHO/ISH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均为高血压Ⅰ~Ⅱ级。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感染等临床情况以及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另选择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武汉大学物种保存中心);丹参酮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20724)。方法:①入选者均抽取静脉血4.0~5.0mL,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塑料吸附法分离单个核细胞,37℃孵育40~60min后收集贴壁细胞即为外周血单核细胞。瑞氏染色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符合单核细胞特征,锥虫蓝拒染试验测定活细胞数>95%。将新鲜分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重悬,按4×107 L-1接种到24孔培养板上,每份标本设3孔:第1孔为基础分泌孔,第2孔为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孔,第3孔为丹参酮预处理孔。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前先将外周血单核细胞与丹参酮共同孵育30min。血管紧张素Ⅱ、丹参酮终浓度分别为1×10-8mol/L和1×10-8g/L,外周血单核�
占成业陶秀良周代星郑智
关键词:单核细胞丹参酮冠状动脉硬化
丹参酮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
2006年
目的研究丹参酮对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病程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激活的作用。方法选择病程<5年且无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EH病人30例,并设正常对照,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以及丹参酮干预,采用显微镜-计算机下细胞计数方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检测PBMC的黏附活性及其分泌和表达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EH病人PBMC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数及其分泌和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和mRNA水平在基础状态下同对照组相当,经AngⅡ刺激后却显著高于对照组,丹参酮干预可使2组PBMC的黏附及分泌活性降至同一水平。结论EH病人病程早期PBMC处于预激活状态,丹参酮能抑制预激活的PBMC进一步激活。
占成业陶秀良周代星郑智
关键词:丹参酮原发性高血压外周血单核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丹参酮ⅡA抑制高血压状态下心脏醛固酮合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英文)
2005年
背景:醛固酮是左心室肥厚的主要致病因子,有效抑制其生物合成可防治高血压左室肥厚。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醛固酮合成及其相关基因CYP11B1和CYP11B2表达的作用,以及其抑制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可能途径。设计: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实验对象,以正常血压的WKY大鼠为对照,完全分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各组间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用12周龄雄性正常血压WKY大鼠10只为对照组,将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为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方法:丹参酮ⅡA组经腹腔每天注射1.5mg/kg丹参酮ⅡA,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均腹腔注射相当容积的蒸馏水。实验12周后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心肌标本,心肌组织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II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醛固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B1和CYP11B2mRNA表达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实验12周后各组大鼠心肌组织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II含量及CYP11B1和CYP11B2基因的mRNA表达量比较。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和正常血压WKY大鼠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醛固酮含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6±0.014),(0.031±0.010),(0.018±0.009)ng/g,P<0.01,0.05],丹参酮ⅡA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②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II含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93±0.016),(0.088±0.024),(0.043±0.012)ng/L,P<0.01]。③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CYP11B1基因的表达量:高血压组和丹参酮ⅡA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74±0.138,2.533±0.127,1.973±0.102,P<0.05)。④实验12周后大鼠心肌组织CYP11B2
占成业陶秀良韩少杰郑智
关键词:醛固酮CYP11B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