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M303355)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董静邬飞波张国平许金婕陈飞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大麦
  • 1篇雄核发育
  • 1篇植株
  • 1篇植株再生
  • 1篇生物胁迫
  • 1篇胎发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生
  • 1篇胚状体
  • 1篇籽粒
  • 1篇作物
  • 1篇镉(CD)
  • 1篇小麦
  • 1篇小麦籽粒
  • 1篇小孢子
  • 1篇小孢子培养
  • 1篇胁迫
  • 1篇麦类
  • 1篇麦类作物
  • 1篇发育过程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1篇杭州万向职业...

作者

  • 3篇董静
  • 1篇刘莉
  • 1篇张国平
  • 1篇汪芳
  • 1篇邬飞波
  • 1篇陈飞
  • 1篇许金婕

传媒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麦类作物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5年
植物小孢子培养研究对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麦类作物小孢子培养的基本步骤,包括供体植株的生长和收获、小孢子的预处理方法、小孢子的分离和纯化、影响胚胎发生的因素和胚状体的再生等,同时介绍了有关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分子生化机理的研究进展。为了促进小孢子由配子体发育向孢子体发育途径的转变,常采用物理、生理、化学等处理诱导雄核发育。离体小孢子培养以及有关细胞学和分子生化方面的研究将为明确雄核发育机理提供十分有用的信息。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研究已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分离鉴定出一些在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时表达的胚胎专一基因,但小孢子胚胎发生的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董静邬飞波张国平
关键词:胚胎发生胚状体雄核发育植株再生
大、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锌、镉的转移与积累被引量:2
2007年
综述了大、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锌(Zn)、镉(Cd)的转移途径和在籽粒中积累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同时讨论了Zn对Cd毒害的缓释效应。有毒重金属Cd在大、小麦籽粒中的积累严重影响其品质和食品的安全性。Zn的化学性质与Cd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明确Zn的转移、积累规律对研究Cd向籽粒中的运输及在籽粒中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Zn通过韧皮部转移进入正在发育的籽粒,且受其浓度、环境湿度、蔗糖浓度以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影响。Cd的转移模式可能与Zn相似,两者可能存在拮抗作用。但是,Cd是否主要通过韧皮部运输进入籽粒、木质部向韧皮部转移的部位,以及影响Cd转移进入大麦发育籽粒的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陈飞汪芳许金婕董静
关键词:大麦小麦镉(CD)籽粒
大麦耐非生物胁迫相关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2007年
综述分子标记在大麦耐非生物胁迫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发育基因效应、野生种或地方种的变异、遗传(QTLs)图谱等。现代引种和育种过程引起物种的遗传变异趋于狭窄、多样性减少,由此可能加重疾病、害虫和非生物胁迫等危害的潜在威胁。发育基因对环境胁迫具有较强的多态性效应;野生大麦和原始地方种为提高耐胁迫性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资源。大麦遗传多样性的分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及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野生种质优良抗性,更有效的选择耐(抗)性基因型。文末从正反两方面简要讨论了分子标记在大麦耐非生物胁迫遗传育种研究中作用。
刘莉董静
关键词:大麦非生物胁迫分子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