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6DFA52240)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建升孟惠民俞宏英樊自栓孙冬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电火花
  • 4篇电火花沉积
  • 4篇轧辊
  • 3篇铸钢
  • 3篇铸钢轧辊
  • 3篇微观结构
  • 3篇钢轧辊
  • 2篇涂层
  • 2篇耐磨
  • 2篇耐磨性
  • 1篇性能分析
  • 1篇球墨
  • 1篇球墨铸铁
  • 1篇球墨铸铁轧辊
  • 1篇铸铁
  • 1篇铸铁轧辊
  • 1篇YG8
  • 1篇表面电火花沉...
  • 1篇W

机构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4篇孟惠民
  • 4篇王建升
  • 3篇孙冬柏
  • 3篇樊自栓
  • 3篇俞宏英
  • 1篇严大考
  • 1篇张瑞珠

传媒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焊接学报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材料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球墨铸铁轧辊电火花沉积层组织结构和性能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电火花沉积方法将YG8电极材料沉积在球墨铸铁轧辊材料上,制备了WC沉积涂层,研究了其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W2C和Fe7W6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Fe7W6、W2C等硬质相弥散分布于沉积层中,部分区域硬质相达到了纳米颗粒尺寸;沉积层硬度分布不均匀,平均硬度为1759HV0.3;沉积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其磨损性能是基体的3.7倍;沉积层的磨损机理以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为主,细小的弥散分布的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以及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王建升孟惠民俞宏英樊自栓孙冬柏
关键词:电火花沉积球墨铸铁轧辊微观结构耐磨性
铸钢轧辊表面电火花沉积WC-15Co涂层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把WC-15Co电极材料沉积在铸钢轧辊材料上,制备WC-15Co沉积涂层,研究其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Fe和Fe2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沉积层中Fe3W3C,Co3W3C和Fe2C等硬质相弥散分布在基体Fe上,部分区域硬质相达到了纳米颗粒尺寸;沉积层硬度分布不均匀,平均硬度为660HV;沉积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其磨损性能提高了2.7倍;沉积层的磨损主要是黏着磨损、疲劳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的综合作用,细小的弥散分布的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以及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王建升孟惠民俞宏英孙冬柏樊自栓
关键词:电火花沉积铸钢轧辊微观结构
铸钢轧辊电火花沉积WC-4Co涂层组织和性能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把陶瓷WC-4Co电极材料沉积在铸钢轧辊材料上,制备了WC-4Co沉积涂层,研究了其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Fe和Si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过渡层组织主要是柱状晶结构组织;Fe3W3C和Co3W3C等硬质相弥散分布于沉积层Fe基体上,部分区域硬质相达到了纳米颗粒尺寸;沉积层硬度的平均硬度为1617.2HV;沉积层较铸钢轧辊的磨损性能提高了2.1倍,沉积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着磨损、疲劳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的综合作用,细小的弥散分布的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及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王建升孟惠民张瑞珠严大考
关键词:电火花沉积铸钢轧辊耐磨性
铸钢轧辊电火花沉积YG8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把YG8电极材料沉积在铸钢轧辊材料上,制备了WC沉积涂层,研究了其微观组织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W2C和Fe7W6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具有纳米颗粒尺寸的Fe7W6、W2C等硬质相弥散分布于沉积层中;沉积层的平均硬度为1 331 HV;沉积层较铸钢轧辊的磨损性能提高了2.3倍;沉积层的磨损机理以疲劳磨损为主,细小的弥散分布的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及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王建升孟惠民樊自栓俞宏英孙冬柏
关键词:电火花沉积涂层轧辊微观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