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11BZS033)
-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3
- 相关作者:牛建强汪维真牛震宇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厦门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地方先贤祭祀的展开与明清国家权力的基层渗透
- 中国传统国家进入明清阶段,和宋元之前已经有别。从总的演进路径看,国家在与诸如藩镇等限制因素的博弈中,权力渐趋集中,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走势。若从东方社会更加开阔的视野来认识,明清时期的中国较之近世的日本更加凸现了国家集权制的...
- 牛建强
- 文献传递
- 地方先贤祭祀的展开与明清国家权力的基层渗透被引量:33
- 2013年
- 祭祀是明清国家教化策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由自然神和人神组成的祭祀体系中,作为人神组成部分的先贤祭祀是实现国家对地方教化控制的重要举措。在宋元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先贤祭祀在明清时期更加推广和普遍,除了分散的、单体的先贤祭祀设施,正德之后与府、县庙学紧密结合的以乡贤、名宦对称的祠宇制度的推出,使先贤祭祀达到一个新的阶段,更具规模性,更加制度化。然而,入祀冒滥的现象也伴随而生。从国家的对应整顿、制度完善的内在规律以及冒滥这一扭曲现象所折射出的士绅对入祀的属意和渴求,可以显示出该教化方策及其实施的深度和成功,进而也可窥见和感知明清国家对地方社会的文化渗透、塑造以及最终所达至的形态和形成的传统。
- 牛建强
- 关键词:明清时期国家权力地方社会
- 明代会试分区配额制考察被引量:6
- 2016年
- 明代会试分区配额制的最初设想是将全国分为南、北二区,试卷外分注"南"北"二字,若科取百人,南取六十,北取四十。后虑及四川等地举人不能"概以南省并校",又立中卷区。通过对宣德至正统间连续5科会试各区录取人数和所占比例的测算得知,这一调整当于宣德二年会试之前完成,并于该科付诸实施。就该制执行情况看,宣德二年至景泰五年,南北中卷区录取比例接近于60:30:10。至天顺朝,逐渐趋近于55:35:10的比例。总体而言,三卷区录取人数同时合乎规定比例的科次较少,某区稍高或稍低的波动情况则为常态。该制通过分区和分配比例的办法,将会试的全国性竞争转化为有限区域内的竞争,体现了明廷就地取才、追求区域平衡的意图。然分区配额制下的省区进士数量深受该制调控的影响,如四川中式人数的激增便是该制保护的结果,而这又成为成化年间卷区比例调整与正德年间卷区重组的诱因。
- 汪维真牛震宇
- 关键词:明代会试
- 明代士人复姓现象及其文化意涵被引量:5
- 2014年
- 自明初始,明廷即允许因过继、乞养、入赘等方式而改从他姓者恢复本姓(复姓)。明代复姓采取身份差别原则:一般平民可自行复姓;士人阶层则较为复杂。因其序列结构存在着生员、科举功名获得者(举人、进士)和官员(在任、致仕家居者)的身份差异,其人事档案分存于学宫、礼部和吏部,因此其复姓需"请于官",分别由地方有司、礼部和吏部经办。士人阶层因其读书、应试和入仕等经历,对孝道和祖姓的体认较诸一般人更为自觉和强烈。从历史的长时段看,士人复姓现象在明代繁盛且典型。在传统社会,复姓不只是厘清个体族姓的源流和归属,同时也具有倡行孝道的文化建设功用。
- 汪维真牛建强
- 关键词:明代士人复姓改姓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