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317)

作品数:28 被引量:658H指数:18
相关作者:莫宣学赵志丹朱弟成张亮亮董国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家庄经济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岩浆
  • 9篇同位素
  • 9篇锆石
  • 8篇岩浆混合
  • 8篇冈底斯
  • 7篇岩石
  • 7篇花岗岩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5篇岩浆混合作用
  • 5篇岩石成因
  • 5篇拉萨地块
  • 5篇白垩世
  • 4篇锆石HF同位...
  • 4篇包体
  • 3篇早白垩世
  • 3篇闪长质包体
  • 3篇特提斯
  • 3篇年代学
  • 3篇青藏

机构

  • 24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石家庄经济学...
  • 5篇成都地质矿产...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西北大学
  • 2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美国迈阿密大...
  • 1篇江西省地质矿...
  • 1篇中国黄金集团...

作者

  • 23篇莫宣学
  • 21篇赵志丹
  • 18篇朱弟成
  • 7篇张亮亮
  • 6篇刘敏
  • 6篇董国臣
  • 6篇管琪
  • 5篇于枫
  • 4篇王立全
  • 4篇王青
  • 3篇周肃
  • 3篇牛耀龄
  • 3篇胡兆初
  • 2篇袁洪林
  • 2篇廖忠礼
  • 2篇袁四化
  • 2篇黄玉
  • 2篇李小伟
  • 2篇陈越
  • 2篇张晓倩

传媒

  • 18篇岩石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Journa...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 1篇Journa...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4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6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antle Input to the Crust in Southern Gangdese, Tibet, during the Cenozoic: Zircon Hf Isotopic Evidence被引量:20
2009年
The Quxu (曲水) complex is a typical intrusive among the Gangdese batholiths. Two sets of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Mianjiang (棉将) and Niedang (聂当) villages in Quxu County, including gabbro, mafic micro-enclaves (MME), and granodiorites in each set, were well dated in a previous SHRIMP zircon U-Pb analysis (47–51 Ma). In this article, the same zircons of the 6 samples were applied for LA ICP-MS Hf isotopic analysis. The total of 6 samples yields 176Hf/177Hf ratio ranging from 0.282 921 to 0.283 159, corresponding to εHf(t) values of 6.3–14.7. Their Hf depleted-mantle modal ages (TDM) are in the range of 137–555 Ma, and the zircon Hf isotope crustal model ages (TDMC) range from 178 to 718 Ma. The mantle-like high and positive εHf(t) values in these samples suggest a mantledominated input of the juvenile source regions from which the batholith originated. The large variations in εHf(t) values, up to 5-ε unit among zircons within a single rock and up to 15-ε unit among zircons from the 6 samples, further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a magma mixing event during the time of magma generation. We suggest that the crustal end-member involved in the magma mixing is likely from the ancient basement within the Lhasa terrane itself. The zircon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further suggest that magma mixing and magma underplating at about 50 Ma may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reating the crust of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莫宣学董国臣赵志丹朱弟成周肃
关键词:锆石HF同位素冈底斯岩浆混合作用
西藏拉萨地块过铝质花岗岩中继承锆石的物源区示踪及其古地理意义被引量:12
2011年
富含继承锆石的过铝质花岗岩一般来源于富铝质岩石(如变泥质岩)的部分熔融,因而分析这些继承锆石的U-Pb年龄可以像分析沉积岩碎屑锆石的U-Pb年龄一样,提供过铝质花岗岩源区物质中碎屑沉积物物源区的丰富信息。本文报道了中部拉萨地块早侏罗世过铝质花岗岩的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数据,结合拉萨地块已有二叠纪和晚三叠世过铝质花岗岩的继承锆石年代学数据,总结了目前已有的拉萨地块过铝质花岗岩的继承锆石U-Pb年龄特征(共199个谐和测点)。这些过铝质花岗岩属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中的继承锆石定义了1250~1100Ma(峰值1181±14Ma)和550~450Ma(峰值494±7Ma)2个最突出的年龄群,分别可比于拉萨地块古生代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约1170Ma)和寒武纪火山岩的侵位时代,明显不同于西羌塘、安多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新元古代-古生代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频谱。拉萨地块过铝质花岗岩中约1181Ma的继承锆石,可能与拉萨地块古生代沉积岩中的同期碎屑锆石一样,都来自澳大利亚南西部Albany-Fraser造山带和东南极Wilkes等地,而约494的继承锆石,既可能来自澳大利亚西部,也可能来自拉萨地块本地。本文提供了拉萨地块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具有古地理联系的过铝质花岗岩继承锆石U-Pb年龄证据。拉萨地块的研究实践表明,采用过铝质花岗岩继承锆石和古生代沉积岩碎屑锆石相结合的锆石U-Pb年代学方法,可为重建冈瓦纳大陆北缘其它微陆块的古地理和构造岩浆演化提供重要约束。
朱弟成赵志丹牛耀龄王青DILEK Yildirim管琪刘勇胜莫宣学
关键词:古地理过铝质花岗岩拉萨地块
西藏申扎早白垩世花岗岩类:板片断离的证据被引量:37
2011年
拉萨地块中北部地区在~113Ma发生的带状岩浆大爆发事件被认为是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板片断离的结果,但缺乏更多的地球化学数据。本文报道的拉萨地块中部申扎地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数据为这一模型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证据。申扎花岗岩类包括寄主花岗闪长岩(113Ma),辉长质包体和闪长质包体(111Ma)。申扎早白垩世花岗岩中的寄主岩石与镁铁质包体均属于偏铝质中-高钾钙碱性系列,所有样品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U和Th)、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和Zr)。花岗闪长质寄主岩和闪长质包体具有高的(87Sr/86Sr)i值(0·7121~0·7133),负的εNd(t)值(-10·2^-9·1)及古老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1·90~1·55Ga);辉长质包体具偏低的(87Sr/86Sr)i值(0·7067和0·7108),较高的全岩εNd(t)(-2·1和-4·1)值,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33Ga和1·32Ga。申扎花岗岩类中的辉长质包体具有板内玄武岩亲缘性,这一特征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南向俯冲板片在~113Ma左右发生的板片断离有关。申扎花岗岩类是在板片断离背景下,主要由来源于古老拉萨基底物质重熔的熔体与上涌的软流圈地幔物质发生岩浆混合产生的。
张亮亮朱弟成赵志丹廖忠礼王立全莫宣学
关键词:拉萨地块花岗闪长岩闪长质包体岩浆混合
低温平衡ZnS-PbS-FeS-H_2S四组分体系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本文介绍了热力学相图在浅成低温热液硫化物矿床中的应用,并以三江地区金顶铅锌矿床中的矿物含量为例进行定量分析。一方面在相同温度下,浓度与矿物(组合)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并且一些矿物(组合)对应特定的酸碱条件,例如在400K和105Pa条件下,黄铁矿与方铅矿的组合在碱性环境下稳定,而方铅矿与闪锌矿的组合在酸性环境中稳定,且酸性条件下当lg[Pb2+]≥-11.29时,才开始出现方铅矿;另一方面对比了298.15K和400K条件下矿物共生组合的及介质pH值的变化情况,并得到400K条件下形成矿物或矿物组合所需离子的浓度更高。
李小伟莫宣学赵志丹
关键词:方铅矿闪锌矿
东昆仑高Nb-Ta流纹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因被引量:38
2011年
东昆仑高Nb-Ta流纹岩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其锆石U-Pb年龄为213Ma,该时期东昆仑造山带正处于俯冲-碰撞造山阶段的晚期。与同时期东昆仑地区的其它酸性火山岩及世界其它处于俯冲-碰撞造山阶段的流纹岩相比较,这一套流纹岩显示高硅、高钾,低铝、低钙,高Nb、Ta及强烈亏损Sr、Eu的独特地球化学特征。东昆仑高Nb-Ta流纹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该流纹岩可能具有分别来源于地幔和上地壳的两个端元组分。通过讨论,本文认为这套高Nb-Ta流纹岩可能由以下机制形成:地幔碱性玄武岩浆(具有高Nb-Ta的特征)侵入花岗闪长质地壳,并在上地壳某处停留,大量斜长石发生分离结晶,导致岩浆Eu-Sr的极度亏损;同时,幔源岩浆的侵入引起上地壳围岩部分熔融,从而受到上地壳混染。新生壳源岩浆与幔源岩浆混合,并进一步结晶分异演化,最终导致东昆仑高Nb-Ta流纹岩的形成。
丁烁黄慧牛耀龄赵志丹喻学惠莫宣学
关键词:流纹岩东昆仑
Editorial被引量:1
2009年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have a history of nearly a decade-long intensive development.Since 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on of USA (in the year 2000),many important progresses have been
XIE Sishen,Institute of Physics,Chinese Acedemy of Sciences
关键词:EDITORIAL
藏东南措美大火成岩省中OIB型镁铁质岩的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被引量:21
2012年
西藏南东部新识别出来的措美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头部物质成分尚未得到很好的约束。为探讨此问题,在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基础上,本文首次报道了藏东南措美大火成岩省中机布淌、打隆、措美和哲古错OIB型镁铁质岩的锆石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数据。本文报道的OIB型镁铁质岩包括碱性(组Ⅰ)和亚碱性(组Ⅱ)系列的辉长岩和辉绿岩,以岩墙或岩床的形式产出。这些镁铁质岩具有高的TiO2(2.61%~4.07%)和P2O5(0.32%~0.51%)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OIB。全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显示组Ⅰ样品没有或很少受到地壳混染,组Ⅱ样品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地壳混染。组Ⅰ中一件样品(JBT03-1)具有变化范围大的锆石εHf(t)值(-4.8~+5.3),可能暗示其受到了地壳和/或岩石圈地幔物质的混染。本文结果表明锆石Hf同位素比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能够更为有效地识别基性岩浆是否受到地壳和/或岩石圈地幔物质混染。措美大火成岩省中的OIB型镁铁质岩样品(组Ⅰ和组Ⅱ),具有不同于俯冲带镁铁质岩和洋壳镁铁质岩的锆石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和锆石Ti温度,这可能是岩浆源区温度和成分不同的结果。综合考虑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指标,本文提出未受到地壳或岩石圈地幔混染的打隆镇辉长岩体(以组I中的DL01样品为代表)很可能代表了措美大火成岩省纯的地幔柱头部物质成分[87Sr/86Sr(t)=0.7047,εNd(t)=+1.5,εHf(t)=+2.1~+5.7]。这些成分与代表白垩纪Kerguelen地幔柱头部物质的Site1138和Bunbury Casuarina玄武岩非常相似,可能指示措美大火成岩省中的OIB型镁铁质岩本身就是Kerguelen地幔柱头部物质发生减压熔融的产物。
夏瑛朱弟成赵志丹王青袁四化陈越莫宣学
关键词: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藏东南
西藏北部拉萨地块那曲地区约113Ma安山岩岩石成因与意义被引量:16
2012年
西藏北部拉萨地块广泛分布着早白垩世岩浆岩,由于缺少高质量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其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迄今未能很好约束。本文报道了北部拉萨地块那曲地区安山岩的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数据。那曲安山岩锆石U-Pb年龄为112.7±0.7Ma。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和轻稀土元素[(La/Yb)N=6.62~11.68],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样品具有较高的(87Sr/86Sr)i值(0.7100~0.7126)、负的全岩εNd(t)值(-10.5~-7.8)和负的锆石εHf(t)值(-9.9~-4.7),对应于古老的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1.5~1.8Ga)和锆石Hf同位素地幔模式年龄(1.0~1.6Ga)。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认为,那曲地区安山岩形成于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板片断离的背景,很可能是受早期流体/沉积物熔体交代富集的安多微陆块古老岩石圈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
黄玉朱弟成赵志丹张亮亮Don DEPAOLO胡兆初袁洪林莫宣学
西藏措勤麦嘎岩基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对中部拉萨地块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岩石成因的约束被引量:18
2012年
西藏中部拉萨地块大规模早白垩世花岗岩类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约束,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揭示拉萨地块白垩纪时期的岩浆作用过程及成矿背景。本文报道了中部拉萨地块代表性花岗岩基——措勤麦嘎岩基的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本文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麦嘎岩基花岗质岩主要侵位于122±1Ma和113±2Ma,闪长质包体与后者同期(113±2Ma)。122±1Ma花岗质岩属I型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87Sr/86Sr)i值高(0.7147),全岩εNd(t)(-12.0)和锆石εHf(t)(-15.7~-11.1)为较大的负值,表明其很可能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重熔。113±2Ma寄主花岗质岩为I型偏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对于122±1Ma花岗质岩石,其(87Sr/86Sr)i比值偏低(0.7094~0.7156)、全岩εNd(t)值(-12.1~-7.3)和锆石εHf(t)值(-11.1~0.1)较高,很可能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含有更多幔源物质。闪长质包体(113±2Ma)为偏铝质中-高钾钙碱性系列,以变化范围大的(87Sr/86Sr)i(0.7058~0.7105)、负的全岩εNd(t)值(-10.7~-9.8)及负的锆石εHf(t)值(-14.0~-5.6)为特征,可能是古老富集岩石圈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或亏损地幔物质经历强烈地壳混染作用的结果。在目前已有资料条件下(缺乏同期基性岩石的相关数据),本文暂将麦嘎岩基113±2Ma寄主花岗质岩及同期闪长质包体解释为镁铁质岩浆与长英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这一解释可能对中部拉萨地块同期花岗类的岩石成因具普遍意义。麦嘎岩基及中部拉萨地块同期岩浆岩约113Ma幔源物质增加现象,可能是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板片断离的结果。
张晓倩朱弟成赵志丹隋清霖王青袁四化胡兆初莫宣学
关键词: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闪长质包体
西藏冈底斯西部江巴、邦巴和雄巴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地球化学被引量:19
2010年
对青藏高原冈底斯带西部中生代花岗岩的研究依然十分有限。本文选择青藏高原冈底斯带西部狮泉河-革吉-雄巴地区的三个花岗岩基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并探讨了中冈底斯带中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分布特征及其揭示的地壳基底的属性。定年结果表明,江巴岩体花岗闪长岩年龄为170±3Ma,雄巴岩体碱长花岗岩年龄为149±3Ma,它们形成于中晚侏罗世;邦巴岩体寄主岩石正长花岗岩和其中的石英二长闪长岩包体年龄分别为144±3Ma和133±3Ma,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和地壳模式年龄结果表明,中晚侏罗世的江巴岩体(εHf(t)为-16.8~-13.4,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为2.1~2.3Ga)与雄巴碱长花岗岩(-11.3~-6.2和1.6~2.0Ga)具有富集的Hf同位素特征,显示了新元古界的地壳基底年龄。邦巴正长花岗岩(-4~-0.8和1.2~1.5Ga)与其中的闪长质包体(-2.8~+0.6和1.2~1.4Ga)具有一致的Hf同位素特征,显示了岩浆混合作用。本文花岗岩定年与Hf同位素结果进一步揭示出中冈底斯带存在未出露地表的古元古代地壳基底。
姜昕赵志丹朱弟成张凤琴董国臣莫宣学郭铁鹰
关键词:锆石SHRIMPU-PB定年HF同位素花岗岩冈底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