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21001)

作品数:18 被引量:185H指数:9
相关作者:王乃昂杨太保何彤慧冯文勇李远平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皖西学院忻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盆地
  • 3篇历史城市
  • 3篇降水
  • 3篇城市
  • 2篇汛期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经济
  • 2篇生态经济系统
  • 2篇能值
  • 2篇能值分析
  • 2篇剖面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温
  • 2篇小波
  • 2篇绿洲
  • 2篇民勤绿洲
  • 2篇经济系
  • 2篇经济系统
  • 2篇可持续发展

机构

  • 16篇兰州大学
  • 4篇宁夏大学
  • 4篇忻州师范学院
  • 4篇皖西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王乃昂
  • 5篇冯文勇
  • 5篇何彤慧
  • 5篇杨太保
  • 4篇李远平
  • 2篇尚清芳
  • 2篇程弘毅
  • 2篇赵咏梅
  • 2篇黄银洲
  • 1篇张建明
  • 1篇樊红芳
  • 1篇申红帅
  • 1篇米丽娜
  • 1篇胡小飞
  • 1篇李钢
  • 1篇张文翔
  • 1篇郑芳
  • 1篇侯迎
  • 1篇张虎才
  • 1篇李斌

传媒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农业考古
  • 1篇甘肃高师学报
  • 1篇Journa...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可再生能源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2006年中...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esponse of grain size of Quaternary gravels to climate and tectonics i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被引量:3
2007年
The widely distributed thick gravel deposits along the rim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ave been long thought to be the product of rapid tectonic uplift of the plateau. However, this has been challenged by recent works that suggest these thick gravels may be the result of climate change. In this paper we carried out a detailed field measurement of gravel grain sizes from the Jiuquan and Gobi Gravel Beds in the top of the Laojunmiao section in the Jiuxi Basin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ilian Mts.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rain sizes of the Jiuquan and Gobi Gravel Beds over the last 0.8 Ma are characterized by nine coarse-fine cycles having strong 100-ka and 41-ka periodicities that correlate well with the loess-paleosol monsoon record and isotopic global climatic record from deep sea sediments as well as by a long trend of coarsening in gravel grain size. The coarse gravel layer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warm-humid interglaciations while the fine layers correspond to the cold-dry glaciations. Because the paleoclimate in NW China began to get dramatically drier after the mid-Pleistocene, we think the persistent coarsening of gravel grain size was most probably caused by the rapid uplift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that the orbital scale cyclic variations in gravel grain size were driven by orbital forcing factors that were superimposed on the tectonically-forced long-term coarsening trend in gravel size. These findings also shed new light on the interaction results of climate and tectonics in relation to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FU KaiDaoFANG XiaoMinGAO JunPingHAN WenXiaLI LiLi
关键词:GRAVELSSIZESCLIMATE
宛川河阶地的年代与下切机制被引量:5
2007年
宛川河是黄河一条小规模支流,在榆中盆地中发育了至少四级堆积阶地。以"古土壤断代法"为基础,结合OSL测年和14C测年,较准确的确定了宛川河四级阶地形成的年代为330、130、50和10 ka。区域构造表明榆中盆地相对下陷,地面抬升不是引起河流下切的主要原因,同时阶地位相说明作为宛川河侵蚀基准面的黄河对宛川河下切影响只限于距河口不远的一小段距离。每级阶地面上都堆积一层古土壤指示宛川河下切于古土壤开始发育时期,对应于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转换的时期,河流下切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
胡小飞潘保田苏怀安春雷周天
关键词:阶地
黑河分水后中游地区LUCC监测被引量:19
2008年
以2000年Landsat ETM和2005年的Landsat TM数据为信息源,通过人机交互方式提取了两期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黑河流域中游地区近5 a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age,LUCC)的时空变化格局和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趋势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5 a间耕地和居民用地面积分别扩大了6.95%和9.78%,草地和林地都有相应的减少。尤其是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分别减少了1.70%和0.88%,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有总体变差的趋势。驱动力分析表明,环境变化是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在此情况下,本区生态环境存在着继续恶化的潜在危机。
李娜杨太保
关键词:黑河流域LUCC耕地未利用土地气候变化
鄂尔多斯高原古城夯层沙的环境解释被引量:23
2006年
在2005年野外实地考察过程中,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十二连城、神木县大保当古城、鄂托克前旗巴彦呼日呼等古城址城墙中发现“夯层沙”。实验分析表明其成因皆为风成,堆积时代应在建城之前,反映当时地表流动沙丘或半固定、固定沙丘的广泛分布,由此证明鄂尔多斯地区的沙漠在人类大规模开发之前即已存在。这一重要发现为研究本区土地退化、沙漠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对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之一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特殊的历史借鉴意义。
王乃昂黄银洲何彤慧冯文勇隆浩程弘毅
关键词:鄂尔多斯高原
淠河流域汛期旱涝变化的周期性与旱涝等级状态预测被引量:7
2009年
淠河流域汛期旱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汛期旱涝灾害演变规律及趋势对指导区域内科学防灾、减灾、救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墨西哥帽小波和叠加马尔科夫链分析相结合探讨淠河流域汛期旱涝的演变规律,并对未来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流域汛期具有不同的旱涝演变情景,2003年以来在偏涝的背景下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大。近50年来淠河流域汛期旱涝演变的第一主周期为2年,第二主周期为9年。叠加马氏链可以准确预测汛期旱涝等级状态,淠河流域汛期涝年各等级出现的概率均大于相应的旱年等级,重现期短于后者。小波分析为马尔科夫链方法提供趋势和背景,马氏链可以实现中短期汛期年景预测,两者互为补充,互为验证,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李远平赵咏梅杨太保
关键词:旱涝汛期小波变换马尔科夫链
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0年
结合文物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在2003—2007年多次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农牧过渡带—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指出,过渡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军事地理环境是该地区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形成该地区城市发展的强大杠杆;国防战略和防卫要求对城市数量和规模具有重要影响;草原民族势力的收缩与扩张是该地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示器;过渡性地理环境基础上的低水平的土地承载力和区域经济是该地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
冯文勇王乃昂何彤慧
关键词:历史城市影响因素
基于加权马尔可夫链的六安市汛期降水预测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样本均值-标准差方法将六安市1960~2007年汛期降水量分成5级,利用加权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对六安市未来年份汛期降水状态进行预测并运用马尔可夫链性质得到了各降水状态发生的极限概率。结果表明,这种预测方法客观、准确、简便,是区域降水量中短期预测的科学有效的新途径。六安市汛期干旱和雨涝年份出现的概率大体相当,偏涝年份出现的概率明显大于偏旱年份,重现期短于后者。
李远平赵咏梅杨太保
关键词:降水量汛期
柴达木盆地近50年来年气温、降水的小波分析被引量:36
2007年
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对柴达木盆地1954-2003年近50年年气温和年降水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小波分析,揭示了柴达木盆地气温、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气温、降水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并根据主周期对未来温度、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盆地年气温变化以12年周期振荡最强,年降水变化以9年周期振荡最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年气温、年降水变化具有不同的对应关系,时间尺度越小,位相差异越小。
李远平杨太保
关键词:气温年降水柴达木盆地
我国风电CDM项目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风电项目是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开发的重点,在CDM市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文章阐述了清洁发展机制的概念,介绍了我国风电CDM项目开发的现状,提出了促进风电CDM项目开发的建议。目前,我国官方受理的风电CDM项目的CO2减排量(CERs)已达到657万t/a。按照国家规划目标,预测到2012年风电CDM项目的CERs潜力可达到3 600~5 000万t。
申红帅王乃昂邵彩梅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风力发电
民勤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
能值分析可同时衡量生态经济系统中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的真实价值,从而成为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对民勤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能值分析,结果表明:民勤绿洲能值自给率仅为3%,人均能值较低,为2.59E+16se...
尚清芳张建明米丽娜王积锋
关键词:民勤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