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SH075)
-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邱梦华孙莉莉刘珊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激发城市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活力的路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我国的社区服务体系是一个包含公共服务、志愿服务、部分商业服务的复杂系统。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发挥不同功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与政府合作提供、自主提供两类。针对当前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加大培育力度、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治理改革来增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提升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层次,进而激发城市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活力。
- 邱梦华
- 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
- 利益、认同与制度: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生长问题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在农民"原子化"和社区"碎片化"的背景下,实现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持续生长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基于单一视角的理性选择理论、历史制度主义理论或社会资本理论都不能全面地解释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动因。本文在整合这三种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出一个"利益—认同—制度"的综合性解释框架,说明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就是农民在利益、认同和制度的混合机制作用下,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与合作的集体行动过程。
- 邱梦华
- 利益、认同与制度: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在居民"原子化"和社区"碎片化"的背景下,实现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持续生长是当前中国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培育公民社会的重要保证。基于单一视角的理性选择理论、历史制度主义理论或社会资本理论都不能全面地解释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因此,有必要在整合这三种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出一个"利益—认同—制度"的综合性解释框架。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生长就是居民在利益、认同和制度的混合机制作用下,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与合作的集体行动过程。
- 邱梦华
- 我国社会福利政策发展与改革方向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通过对我国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这三个不同阶段的社会福利政策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了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是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政府主导与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由社区、家庭、福利机构三者相结合,逐步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同时,进一步探讨了通过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提升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福利体系、确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发展方向。
- 刘珊
- 关键词: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制度福利多元主义社会工作
- 草根志愿组织资源汲取模式变迁的微观机制被引量:4
- 2012年
- 组织的资源汲取方式是集体行动研究领域关注的核心。运用行动取向的分析工具探讨组织资源汲取模式变迁,发现在实际行动领域,草根志愿组织作为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围绕资源汲取进行的互动中,组织的选择能力内在地建构了组织资源汲取模式的变迁。具体来说,草根志愿组织的认同要求和选择能力的变化成为组织资源汲取模式变迁的动力和核心因素。
- 孙莉莉
- 关键词:行动者
- “苦役踏车”与“生态现代化”理论之争及环保制度的构建被引量:1
- 2012年
- 环境与社会的关系是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的中心议题,其中,"苦役踏车"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之间的对话处于该领域论争的核心。基于不同的理论渊源和视角,二者对环境与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与制度互动逻辑的解释各有特点。通过系统阐释这两个理论的论争,可以在实践层面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进而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围绕环境保护进行合作,构建解决环境问题的制度化路径。
- 孙莉莉
- 关键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