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103802)

作品数:18 被引量:151H指数:7
相关作者:于力张瑶于生友王辉阳郝志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基因
  • 5篇综合征
  • 4篇儿童
  • 3篇肾病
  • 3篇足细胞
  • 2篇蛋白
  • 2篇灶性
  • 2篇肾病综合征
  • 2篇肾小球
  • 2篇肾小球足细胞
  • 2篇肾脏
  • 2篇突变
  • 2篇皮质
  • 2篇皮质发育不良
  • 2篇嘌呤
  • 2篇嘌呤霉素
  • 2篇癫痫
  • 2篇局灶
  • 2篇局灶性
  • 2篇局灶性皮质发...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三博脑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于力
  • 5篇于生友
  • 5篇张瑶
  • 4篇王辉阳
  • 3篇郝志宏
  • 2篇王立文
  • 2篇栾国明
  • 2篇秦炯
  • 2篇刘玉鹏
  • 2篇张琰琴
  • 2篇丁洁
  • 2篇谢正德
  • 2篇刘长青
  • 2篇申昆玲
  • 2篇王芳
  • 1篇王丽娜
  • 1篇王峤
  • 1篇陈述花
  • 1篇韩颖
  • 1篇时春燕

传媒

  • 9篇中华实用儿科...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诊疗现状被引量:19
2013年
【摘要】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是指以泼尼松足量治疗〉4周尿蛋白仍为阳性者。SRNS诊断包括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和病因诊断。SRNS病因分为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和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原发性缺陷2类。因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所致的儿童SRNS推荐钙调蛋白磷酸酶抑制剂作为初始治疗方案。因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原发性缺陷所致儿童SRNS绝大多数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耐药,治疗该类SRNS的新药急待研发。
余自华
关键词: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儿童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在X连锁Alport综合征基因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COL4A5基因,为x连锁Alport综合征基因诊断探索新的方法。方法对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诊断的,并且行COL4A5基因检测存在大片段缺失突变的3例X连锁Alport综合征患者,采用反转录(RT)-PCR、PCR和MLPA三种方法检测分析COIAA5基因突变。结果患儿l发现COIAA5基因连续缺失第22、23、24外显子;患儿2发现COIAA5基因缺失第30外显子;患儿3发现缺失COIAA5基因第1、2外显子和COIAA6基因第1、2外显子。这3个大片段缺失突变均为国内外首次报道新的突变。RT-PCR、PCR和MLPA方法结果一致,相互验证补充。结论MLPA可以用于检测COIAA5基因大片段缺失突变,为X连锁Alport综合征基因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张琰琴赵丹俞礼霞丁洁王芳
关键词:肾炎遗传性突变
内源性一氧化碳对反复热性惊厥脑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内源性血红素加氧酶1(HO-1)/一氧化碳(CO)系统对反复热性惊厥(FS)脑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21日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Fs组、Fs+锌原卟啉(ZnPP—IX)组和Fs+血红素(Hemin)组,每组12只;采用反复热水浴法诱导大鼠惊厥,隔日1次,共诱导10次;记录各组大鼠惊厥潜伏期、惊厥强度及惊厥持续时间;双分光光度计法间接测定皮质CO水平;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皮质中HO—1、GRP78、P—PERK、P-eIF2ct及CHOP蛋白表达。结果Fs组、Fs+ZnPP-Ⅸ组和Fs+Hemin组大鼠惊厥潜伏期、强度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S组大鼠大脑皮质C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Fs4-ZnPP—IX组较Fs组皮质CO水平明显降低,Fs+Hemin组较Fs组皮质C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S组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Fs+ZnPP-Ⅸ组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较Fs组进一步增多,Fs+Hemin组神经元凋亡较FS组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各组均有HO-1、GRP78、p-PERK、p-elF20t及CHOP蛋白表达,与Fs组比较,Fs+znPP-Ⅸ组HO-1、GRP78蛋白表达减少,P—PERK、P—elF2ct及CHOP蛋白表达增高,而Fs4-Hemin组HO-1、GRP78表达增高,P—PERK、P—eIF2ct及CHOP蛋白表达减少。结论低浓度增加HO-1/CO的表达够减轻反复Fs导致的脑损伤;HO-1/CO可能通过内质网GRP78-PERK-elF20t—CHOP/GADD153通路发挥对反复Fs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伊文霞韩颖赵阳张静秦炯
关键词:热性惊厥脑损伤一氧化碳血红素加氧酶1内质网应激
地塞米松对肾小球足细胞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表达和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以嘌呤霉素(PAN)损伤足细胞,以地塞米松(DEX)干预,观察不同时间点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表达和分布的变化,探讨在足细胞损伤过程中,DEX对TRPC6表达与分布的影响及与足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足细胞,设立对照组、PAN刺激组和DEX干预组。对照组用含0.02%二甲亚砜(DMSO)的RPM11640培养液培养,PAN刺激组加入PAN(50μg/m1),DEX干预组同时加入PAN(50μg/m1)和溶解于0.02%DMSO的DEX(1μmol/L),处理8h、24h、48h后观察细胞形态并拍摄,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各组细胞形态及胞体面积的差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足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时间点TRPC6的mRNA、蛋白表达及分布变化。结果经PAN刺激后细胞体显著缩小(P〈0.05),足突回缩、消失,细胞间失去相互连接,刺激后48h足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PAN刺激组在刺激24h和48h后TRPC6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TRPC6在足细胞上的分布亦出现异常。DEX干预后细胞胞体显著大于PAN刺激组(P〈0.05),可维持正常的足突形态;干预48h后足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PAN刺激组,TRPC6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布均趋于正常水平。结论DEX通过稳定重要的足细胞分子TRPC6的表达及分布来抑制足细胞损伤,从而发挥保护足细胞和抗蛋白尿的作用。
王辉阳于力于生友郝志宏张瑶
关键词:足细胞地塞米松
广东地区原发性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NPHS2、CD2AP基因突变筛查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原发性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NPHS2和CD2AP基因变异情况,探讨NPHS2和CD2AP基因变异与SRNS发病的关系,为儿童SRNS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6例广东地区原发性SRNS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对其NPHS2基因8个外显子和CD2AP基因18个外显子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所得结果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基因数据库进行比对,检测基因变异情况。结果26例患儿中14例SRNS患儿和4例健康对照组儿童存在NPHS2单核苷酸多态性(288C〉T,954T〉C,1038A〉G),均为已报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但2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测SRNS患儿中仅有2例检测出CD2AP基因1个内含子区突变(1917+20C〉G)。结论NPHS2基因变异可能并非中国广东地区SRNS患儿发病的主要机制;CD2AP基因内含子突变可能增加患儿对早发性SRNS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易感性,提示内含子可能参与SRNS的发病。
张瑶于力于生友
关键词: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NPHS2基因
无创通气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治疗在儿童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特别是其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儿童中的应用。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随访研究。对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睡眠中心因呼吸道梗阻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慢性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支持的患儿进行病例资料收集并随访。根据患儿情况选择不同模式呼吸机,并进行手工压力滴定。使用呼吸机治疗的同时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或多导睡眠仪监测。根据病情,部分患儿出院后继续家庭无创通气支持治疗,每3、6或12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截至2013年10月,共有37例患儿接受无创通气支持治疗。其中男32例,女5例;年龄1岁2个月~12岁6个月。患儿病种包括单纯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OSAS患儿,同时伴有其他疾病的OSAS患儿,如黏多糖病、精神运动发育迟滞、脑性瘫痪、重度肥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无创通气治疗前后比较,患儿打鼾及呼吸暂停消失,呼吸费力明显减轻,日间精神状态得到改善;实验室相关指标,如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P 〈0.01)、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P =0.001)、氧减指数(P =0.001)、最低血氧饱和度(P 〈0.001)等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至随访截点,18例(49%)患儿仍在家中进行无创通气治疗;9例(24%)患儿出院后即中断治疗;4例(11%)患儿呼吸道梗阻的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测正常,因而停止治疗;4例(11%)患儿治疗维持3个月,之后失访;2例(5%)患儿因原发病死亡。结论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中的一些特殊人群需要呼吸支持,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患儿中可以有效实施无创通气。
许志飞李蓓张亚梅申昆玲
关键词:无创通气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衰竭
81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型的临床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Ⅱ型各亚型的临床特点和手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到2011年12月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81名FCD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FCDⅡA46例,FCDⅡB35例,FCDⅡA主要位于颞叶,FCDⅡB主要位于额叶和顶叶,52名(64.2%)患者术后1年达到EngeⅡ级。致痫灶完整切除癫痫预后更好。结论手术完整切除是FCDII型最佳的治疗措施,FCDⅡA和FCDⅡB术后癫痫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刘长青陈凯栾国明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预后
HNF1B基因相关疾病临床表型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了解HNF1B基因相关疾病临床表型.方法 选择2013至2017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和妇产科住院、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肾功能减退的4例患者(例1、2、4为男性患儿,例3为成年女性患者),胎儿期肾脏超声异常的胎儿3例,经目标区域捕获二代测序、实时定量PCR或Sanger测序验证检测到HNF1B基因突变.以其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肾脏影像、血生化、尿液常规和其他必要检查结果.结果 4例患者中,例1和例4自胎儿期起病,例2和例3分别于13岁和28岁起病;除例3外,其余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例4尚表现有肾病综合征和糖尿,例2尚表现有早发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肾性骨病,例3尚有糖尿病;仅例3有肾脏病家族史,其余3例患者均无肾脏病家族史;4例患者均有肾脏结构异常,包括双肾多发囊肿、肾脏小和肾脏高回声.3例胎儿均经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肾脏高回声,伴或不伴肾脏囊肿;仅1例胎儿羊水过多;2例胎儿有肾脏病家族史.结论 HNF1B基因相关疾病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肾脏受累最为常见,多表现为肾脏囊肿,儿童期会出现肾功能减退;胎儿期肾脏超声显示肾脏高回声或肾脏囊肿者应想到HNF1B基因相关疾病的可能.
王芳姚勇杨慧霞时春燕张潇潇肖慧捷张宏文苏白鸽张琰琴郭冀帆丁洁
编外标记染色体与18p染色体异常被引量:2
2016年
人类正常细胞核中有22对常染色体与1对性染色体,但一些人细胞核内另有多余的常染色体片段,被称为编外标记染色体(small supernumerary marker chromosome,sSMC)。sSMC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因其片段太小,并缺少明显的显带模式,无法通过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显带技术进行识别,需要采用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或荧光原位杂交等多种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才能确诊。由sSMC导致的染色体异常综合征较多,常见为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等臂18p染色体综合征、猫眼综合征、Emanuel综合征。智力障碍人群中sSMC中发生率较高,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技术的提高,sSMC的识别率逐步提高。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是减少sSMC发生的重要措施,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明确sSMC的必要方法。现就sSMC相关18p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的核型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进行综述。
刘玉鹏秦炯
关键词:比较基因组杂交荧光原位杂交
枫糖尿症患儿13例临床、生化及基因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研究枫糖尿症的临床、治疗及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 13例患儿中男6例,女7例,仅1例为新生儿筛查发现,12例于2 d~1岁6个月发病,分别因"呕吐、喂养困难、昏迷及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就诊,对患儿进行血液氨基酸、血清支链氨基酸测定,并进行基因分析。 结果 13例患儿于16 d~1岁8个月时来院,其中11例为新生儿早期发病,符合经典型;1例为幼儿期发病,符合中间型;1例新生儿筛查检出的患儿于9 d时就诊,现2.5岁,无症状,发育良好,分型不明。11例经典型患儿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治疗前均伴有枫糖样体臭。患儿血清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别异亮氨酸)。10例患儿接受了基因分析,共检出14种突变,其中BCKDHA基因突变7种(c.178G〉T、c.491T〉C、c.659C〉T、c.740A〉G、c.1214_1219dupCCAACC,c.1234G〉A及IVS6+1delG),BCKDHB基因突变5种(c.482T〉G、c.508C〉T、c.767A〉G、c.768C〉G及IVS4,-2A〉C),DBT基因2种突变(c.1A〉G及c.1150A〉G)。3例患儿死亡,2例为死亡后诊断,1例于4岁6个月时因感染诱发代谢危象,死于呼吸衰竭。10例经治疗后病情好转,2例智力运动正常。 结论 枫糖尿症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氨基酸代谢病,以代谢紊乱及脑损害为主要特点,若不及时干预,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新生儿筛查、早期诊断、饮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李溪远丁圆刘玉鹏王峤宋金青吴桐菲王立文李梦秋秦亚萍杨艳玲
关键词:枫糖尿症支链氨基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