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KRH3142011)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 相关作者:伍伶飞毛立坤杨敬敏吴松弟更多>>
- 相关机构:密歇根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地狭人稠型城市的困境与治理——以港九时期(1860—1897)的香港为例
- 2017年
- 港九时期(1860—1897)的香港处在一个空前绝后的艰难发展阶段,因地狭人稠导致城市拥挤不堪,由此引发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均表现出日益尖锐的势头,尤其是底层华人的日常生活环境已败坏到极其骇人的地步;而在当时的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难度极大。鉴于这一领域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有着凌乱的表现形式和复杂的发生机理,因此港府也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去应对和处理,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而在另一些方面却收效甚微。在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与矛盾的过程中,港府有失策之处,也提出了一些应当加以肯定的施政理念,值得后人反思。
- 毛立坤
- 关键词:城市公共卫生
- 朱正元与《御览图》:晚清地图史的视角被引量:8
- 2018年
- 许多翻译、改绘、新绘的中国海图在晚清出现,《御览江浙闽沿海图》(以下简称《御览图》)就是其中之一。已有研究对该图评价较高,但相关成果侧重制图技术的考辨,该图编纂的时代背景、朱正元在编纂中所担负的角色尚待厘清,而这些对于理解该图的历史地位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在考查《御览图》及其图说产生背景和经过后认为,正是在西方测绘技术的进步和清政府面临海上威胁背景下,洋务运动中兴起的西学教育培养了朱正元等测绘人才。而朱正元基于英版海图测绘和编纂的《御览图》融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是晚清作为中国海图由传统转向近代重要阶段的标志之一。
- 伍伶飞
- 关键词:图说
-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与空间分布被引量:2
- 2014年
- 近代是我国城市得到较快发展的时期,发展的动力在于近代工商业的成长。随着外来的先进生产力和政治、文化的传人,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在沿海沿江口岸地带成批出现,并带动了一大批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转型。近代城市的巨大变化,不仅对中国经济,也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1921年,我国诞生了"市"这一主要管理城市区域的新型行政区划单位,凡是工商业发达、并具有一定人口数量的大型聚落。
- 吴松弟
- 关键词:城市发展人口数量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埠通商大城市
- 近代长江中下游灯塔体系及其防护被引量:3
- 2017年
- 灯塔对近代航运发展和航道安全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传统研究更多是从全国层面切入或以沿海地区为中心分析灯塔的发展变迁,并未对内河特别是长江流域的灯塔建设进程及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过专门讨论,忽视了内河流域相较于沿海地区在灯塔建设防护中的特殊性。利用灯塔表和相关报刊资料对长江中下游灯塔发展及其防护措施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由于灯塔建设中资金不足、人员较少、防护措施简陋和配套制度不够完善,长江中下游的灯塔及其人员比沿海灯塔和灯塔职员更容易成为盗窃和抢劫犯罪的目标,这种风险的存在也影响到航运和航行人员的安全。
- 伍伶飞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航运犯罪
- “封锁香港”(1868~1887)问题再解被引量:3
- 2015年
- 19世纪60年代晚期,随着香港转口贸易日趋繁荣,华商假道香港走私之风日渐猖獗,广东官府采取"封锁香港"遏制歪风。此举引发粤港双方旷日持久的争执,随着双方围绕反对封锁行动的人士是否具有代表性、粤方的封锁行动是否侵犯香港主权、《天津条约》涉及贸易问题的条款该如何解释、粤方是否蓄意毁灭香港贸易繁荣景象、封锁行动是否对合法民船贸易造成危害、粤方在开展缉私行动时拥有多大权限等六类纠纷的争辩日渐深入,相关问题的症结也次第凸显,走私者、地痞无赖、基层税务官员三种隐藏幕后的害群之马相继浮出水面。此后,鉴于阻碍问题妥善解决的各种困局相继得到消解,赫德成功推动了粤港双方达成妥协方案,"封锁香港"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 毛立坤
- 关键词:走私
- 近代中国开埠通商的时空考察被引量:16
- 2013年
- 关于近代早期通商口岸的开埠、设关时间及过程,学术界有着较大的争议。本文对开埠通商早期的22个口岸开埠和近代海关设置时间及过程进行考察,对实际开埠时间和设立海关的时间做出尽量准确的判断。并且结合其开埠和设关过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口岸中外对开埠通商的态度变化,以及从中反映出的各方利益的冲突和调整。
- 吴松弟杨敬敏
- 关键词:开埠通商通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