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4172)

作品数:9 被引量:55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宜强王伟杨怀军王淼刘少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驱油
  • 2篇聚合物驱
  • 2篇非均质
  • 2篇丙烯
  • 2篇丙烯酰胺
  • 1篇缔合
  • 1篇调剖
  • 1篇调剖剂
  • 1篇堵水
  • 1篇段塞
  • 1篇段塞组合
  • 1篇断块
  • 1篇断块油藏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异噻唑啉酮
  • 1篇油藏
  • 1篇油层
  • 1篇油水
  • 1篇油水井
  • 1篇油田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海油能源发...
  • 2篇中国石油
  • 2篇天津工程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5篇李宜强
  • 3篇杨怀军
  • 3篇王伟
  • 2篇王淼
  • 1篇孙先达
  • 1篇闫云贵
  • 1篇丁云宏
  • 1篇董加宇
  • 1篇吕秀芹
  • 1篇张宁
  • 1篇戴琦雯
  • 1篇卢拥军
  • 1篇崔丹丹
  • 1篇庄永涛
  • 1篇江雪源
  • 1篇邹洪岚
  • 1篇吴柏志
  • 1篇汪娟娟
  • 1篇孙杰文
  • 1篇李辉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油田化学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微孔隙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4年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具有分辨率高、制样简单、具有一定穿透能力、集激光扫描和数字图像处理为一体等优点。用于研究储层中的微孔隙,其能够快速、准确、直观地提供微孔隙的孔隙结构与面孔率等信息,本文通过对致密砂岩粒缘微缝、砂岩长石粒内溶蚀孔、云母内微孔、火山凝灰岩脱玻化气孔和英安岩溶蚀微孔进行激光共聚焦三维扫描,可以检测出孔径在0.1μm以上的微孔隙,有助于分析微孔隙特征与油气集输之间的关系,对天然气储层和致密砂岩储层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孙先达李宜强戴琦雯
关键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碎屑岩火山岩
耐温抗盐聚合物PAMA的表征及溶液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合成了新型单体4-烯丙基庚烷基苯酚(AHP),然后以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引入单体AHP,同时引入适量的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了疏水缔合AM-AMPS-AHP三元共聚物(PAMA)。利用1H-NMR和FT-IR分别对AHP和PAMA进行表征。考察AHP加入量、聚合物浓度、NaCl浓度和温度对共聚物溶液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AHP单体使共聚物具有优良的增黏和抗盐能力,含AHP(摩尔分数为1.0%)、质量浓度为1 500mg/L的PAMA溶液在53℃、20 000mg/L NaCl盐水中的黏度达到178.6mPa·s,在90℃、7 000mg/L NaCl盐水中的黏度达到110.8mPa·s,显示出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
王伟杨怀军闫云贵王淼
关键词: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疏水缔合
油水井双向堵调控水挖潜技术室内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大庆油田老油层进入高含水期后,通常采用堵水调剖技术来改善注水开发效果。为优化堵调控水挖潜技术方案,利用三维非均质模型分别模拟油井堵水、水井调剖和双向堵调3种控水挖潜方式,研究不同调堵顺序、堵水半径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先调后堵和先堵后调的驱油效果基本一致,但先调后堵比先堵后调见效早;同时调堵的驱油效果优于先调后堵和先堵后调;同时调堵实验结果表明封堵半径越大,封堵效果越好,当封堵距离达到井距的1/10时,再增加堵水半径驱油效果增加不明显,所以推荐最佳堵水半径为井距1/20~1/10倍。
吴柏志张宁苏伟明吕秀芹李宜强
驱油FPS-B剂的表界面化学性能和微观驱油机理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FPS-B剂胶束聚集体和乳状液的微观形态。采用静态实验和核磁共振法研究FPS-B剂的乳化增溶性和润湿性,并进行了模型驱油实验。结果表明,FPS-B剂具有较强的乳化增溶性,并且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的乳状液,不但可以保持岩石的水湿状态而且可以将亲油岩石不同程度地转变成亲水状态。在此基础上,从分子结构和性质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机理。微观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湿和油湿岩心模型中FPS-B剂驱的采收率提高值接近三元复合驱提高值,高于二元驱提高值,扩大了洗油效率,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江雪源董加宇李宜强
关键词:微观仿真模型洗油效率
聚合物驱油体系用杀菌剂的研究与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考察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异噻唑啉酮(Kathon 886)两种杀菌剂单独使用、复配使用时的杀菌效果和与聚合物的配伍性。结果表明,1227与异噻唑啉酮按照质量比1∶3复配时的杀菌效果优于两剂单独使用时的效果,且与聚合物相配伍,在除氧、53℃的条件下老化90天,聚合物黏度保留率达到64.7%,该药剂可用作三次采油用新型高效杀菌剂。
王伟李辉汪娟娟王淼
关键词:异噻唑啉酮
驱油用聚合物特性黏数测定新方法
2015年
采用布氏黏度计、ULA转子,在30℃、77 r/min(85.6 s-1)下测定并计算了4种聚合物特性黏数[η],并与乌氏法进行对比,分别计算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布氏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提高工效4数5倍以上,且测量误差相对较小。布氏法和乌氏法R2标准偏差分别为0.6261%数1.4750%和3.3980%数4.9860%,[η]标准偏差分别为23.2579%数27.6825%和30.2660%数101.2736%,布氏法中[η]与R2标准不确定度均低于乌氏法,且二者R2标准不确定度相差1个数量级。布氏法测定精度高于乌氏法,平均测定精度达到0.8775%,克服了乌氏法测量范围与适用聚合物种类较窄的局限性,适用于测定中高相对分子质量普通聚合物、抗盐聚合物和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特性黏数,可以在石油行业推广应用。
杨怀军王伟崔丹丹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特性黏数
二类油层不同注采类型井组聚驱最佳调整时机被引量:18
2012年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油层非均质性更加严重,决定了其聚驱动态特征与主力油层有较大差别,二类油层笼统注聚过程中,层间开采矛盾依然较突出,薄差层动用程度低,厚层突进现象严重,聚驱整体技术经济效果不理想。为明确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不同注采类型井组的聚驱调整时机,达到最佳的聚驱效果,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4种典型的矿场注采类型,建立厚注厚采、厚注薄采、薄注薄采、薄注厚采4种注采类型井组,通过开展4种注采类型模型等压聚合物驱油实验,得到厚注厚采、厚注薄采、薄注厚采、薄注薄采最佳调整时机聚合物用量分别为740 PV.mg/L、780 PV.mg/L、810 PV.mg/L和860 PV.mg/L。各井组在最佳调整时机时吨聚增油量最大,提高采收率值最高,应在最佳调整时机停止注聚合物,同时应在注聚过程中及时采取跟踪调整措施,最大限度地达到不同注采类型井组技术经济界限注入量,提高聚合物驱效率和效果。通过对比厚注薄采与薄注厚采聚合物驱效果,得到了平面非均质地层开采时,高渗带注入、低渗带采出的注采模式驱替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开采。
李宜强苏伟明王争进刘少鹏吕秀芹郭虎
关键词:二类油层聚合物驱非均质
高浓聚合物黏弹性分析及驱油参数优化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高浓度聚合物黏弹性动态力学模型,利用RS600型流变仪测定了不同稀释条件下的高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和聚合物溶液母液的黏弹性,分析各因素对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改进油田用聚合物溶液配制方法,开展相关高浓度聚合物驱油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水质和配制浓度可获得较好驱油效果.段塞组合注入时,提高第1段塞注聚合物质量浓度可有效封堵大孔喉,保证第2段塞转向进入中小孔喉驱替剩余油.现场应用发现,采用低相对分子质量、高质量浓度聚合物驱油方式可降低开采成本,获得较高注采收益比;结合室内实验研究证实,某油田矿场试验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7、质量浓度为3 000 mg/L的聚合物溶液,注入后油井综合水质量分数由96%降至80%,单井日增油最高达2.8 t,累计增油24 068 t.
孙杰文丁云宏李宜强卢拥军邹洪岚张程
关键词:采油工程提高采收率黏弹性驱油效果段塞组合
非均质性对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影响实验研究——以大港油田官109-1断块油藏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大港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官109-1断块特点,建立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模型,对水驱之后的模拟油层进行聚合物驱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层内非均质条件下,渗透率级差越大,水驱效果越差,转聚合物驱后提高采出程度幅度越高;反韵律组合前期水驱采出程度最高,正韵律组合后期聚合物驱提高采出程度幅度最大,最终采出程度最高;聚合物溶液注入速度对最终驱油效率影响较小;随着聚合物注入量增加,提高采出程度幅度增加,超过一定量后,增幅减缓。层间非均质条件下,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中低渗层吸液能力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层间非均质性越强,水驱后转聚合物驱改善开发效果越明显;层间渗透率级差相同时,平均渗透率越低,聚合物驱提高采出程度幅度越大。
庄永涛杨怀军王雪茹
关键词:大港油田聚合物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