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9J-14)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刘红红徐国荣张玉春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艺术
  • 2篇魏晋
  • 1篇艺术本体
  • 1篇隐逸
  • 1篇造型艺术
  • 1篇正品
  • 1篇神思
  • 1篇声无哀乐
  • 1篇声无哀乐论
  • 1篇诗品
  • 1篇陶渊明
  • 1篇钟嵘《诗品》
  • 1篇庄子
  • 1篇庄子思想
  • 1篇子思
  • 1篇宗炳
  • 1篇逍遥
  • 1篇逍遥游
  • 1篇魏晋时代
  • 1篇魏晋时期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
  • 1篇华文学院

作者

  • 3篇刘红红
  • 2篇徐国荣
  • 1篇张玉春

传媒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孔子研究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暨南学报(哲...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晋宋庐山僧团与文艺“神思”的逻辑生成被引量:1
2011年
系统阐述中国古代文艺"神思"理论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但"神思"基本内涵的确立则在晋宋之际已为庐山僧团所完成,宗炳及其师慧远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以佛教徒身份对"神"认识的深入,增强了对物象的"理感";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造型艺术的实践,加强了对"象"的认识,又通过晋宋之际佛玄儒道的大融合,在艺术实践中体会出"神思"论的精髓所在。
刘红红徐国荣
关键词:宗炳神思造型艺术理感
从“逍遥游”到“人境庐”--论庄子思想与传统士人出世隐逸人格在魏晋时代的确立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传统士人的人格形态具有"入世"和"出世"的二元对立特征,其"出世隐逸"的一元导源于庄子的"逍遥游"思想,确立于魏晋时代。正是魏晋时代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环境,为士人"出世隐逸"人格的最终确立提供了内外部条件。从庄子的"逍遥游"到陶渊明的"人境庐",不仅展现了魏晋士人充满艰辛曲折和悲愤痛苦的心路历程,而且为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于世事红尘之外找到了一个身心栖息的家园。
刘红红张玉春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出世隐逸陶渊明
中正品状与钟嵘《诗品》之结构模式
2011年
钟嵘《诗品》以三品论诗,在结构模式上采用品级、评语与溯源的方式,这是受九品制度中中正品人之品、状与簿伐的影响,彼此之间可直接对应:中正九品可对应钟氏三品,中正之"状"可对应钟氏评语,中正之讲究簿伐可对应钟氏论诗之溯源。钟嵘评论方法中最重要的比较法也与九品制度中之求辈目如出一辙。而钟嵘自身的经历与身世背景也说明他接受这种模式是自然而然的文化选择。
徐国荣
关键词:《诗品》
“声无哀乐”论与魏晋时期艺术本体的独立
2011年
与玄学的中心论题"名教与自然"相联系,嵇康的乐论在探讨音声"有无哀乐"的过程中,不但在批驳儒家"声有哀乐"观念的基础上,否定了礼乐教化的功利主义文艺观,而且深化了对音乐审美本质的认识,提出了"以平和为体"的本质论和"有自然之和"的形式论,以及"导养神气,宣和情志"的功能论,初步构建了审美和超功利的音乐本体论体系,对魏晋时期艺术本体的独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刘红红
关键词:声无哀乐艺术本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