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2007CA009)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5
相关作者:陈明清董坚珠珠李文亮杨军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肠癌
  • 5篇基因
  • 4篇肿瘤
  • 4篇息肉
  • 4篇大肠
  • 4篇大肠癌
  • 3篇息肉病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癌
  • 3篇肠肿瘤
  • 2篇遗传性
  • 2篇直肠
  • 2篇直肠肿瘤
  • 2篇上皮
  • 2篇上皮钙黏素
  • 2篇突变
  • 2篇启动子
  • 2篇启动子甲基化
  • 2篇族性
  • 2篇腺瘤

机构

  • 7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云南省肿瘤医...

作者

  • 9篇陈明清
  • 7篇董坚
  • 3篇珠珠
  • 3篇李文亮
  • 2篇张洪斌
  • 2篇陈圣雄
  • 2篇洪敏
  • 2篇任俊宇
  • 2篇刘为青
  • 2篇李臣
  • 2篇杨军
  • 1篇叶盛威
  • 1篇李少遂
  • 1篇缪延栋
  • 1篇杨静
  • 1篇彭勇
  • 1篇高嫦娥
  • 1篇耿计伟
  • 1篇张楠
  • 1篇李云峰

传媒

  • 2篇昆明医学院学...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5个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家系APC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在5个云南省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家系的突变情况。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例进行统计,查找FAP家系,绘制家系图谱。抽取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利用PCR方法扩增APC基因,应用DNA自动测序仪进行测序。结果 5个家系(2个白族家系,2个彝族家系,1个汉族家系)中,只有汉族家系查出APC基因1196S>SX(1196号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了终止密码子)的突变。其余家系均未查出APC基因的无义突变。结论通过对5个FAP家系进行APC基因测序,发现云南省少数民族家系APC基因的突变率不高,APC基因突变存在民族差异。
珠珠黄鉴董坚洪敏田晰晰杨军陈明清
关键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突变APC基因基因检测
BALB/c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建立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建立BALB/c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方法以BALB/c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腹腔脾脏内(分为保脾组和切脾组)、直肠粘膜内注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0.2ml(浓度为1×107 ml),观察小鼠平均生存期、成瘤情况、肝转移率、肝脏转移肿瘤大小和其他脏器的转移情况。结果这3种方法均能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切脾组小鼠平均生存期为(28±5)d,肝转移率为100%,均有肺、胃、膈肌转移及腹水形成,保脾组小鼠平均生存期为(30±5)d,肝转移率为95%,均有肺、胃、膈肌转移及腹水形成;直肠黏膜内注射组小鼠平均生存期为(20±5)d,肝转移率为30%,无肺、胃、膈肌转移及腹水形成。结论保脾组和切脾组比直肠黏膜注射组的成瘤率、转移率更高,小鼠平均生存期较长,同时也增加了其他脏器的肿瘤转移率,建模更稳定,观察期能更好地完成各项指标的评价。
王跃刘为青陈明清张楠田晰晰
关键词:结肠癌肝转移肿瘤模型
青年性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遗传背景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遗传背景。方法: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9年~2007年间收治的229例年龄≤40岁青年性大肠癌患者的资料,与同期收治的年龄60岁以上的818例老年大肠癌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大肠癌占同期大肠癌的13.65%;临床症状以大便性状改变和血便为主,但与老人组相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直肠为主;组织学类型以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为主占66.4%;TNM分期以Ⅲ期和Ⅳ期为主,占71.7%;遗传背景分析发现,有家族史的青年性大肠癌患者占14.0%,与老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性大肠癌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困难。组织类型分化较差;遗传在青年性大肠癌发病上起重要作用。
李文亮张洪斌董坚陈明清
关键词:青年人大肠癌遗传易感性
上皮钙黏素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结肠癌上皮钙黏素和β-连接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素基因(CDH1)启动子甲基化与结肠癌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及β-连接素(β-cateni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68例结肠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状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herin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CDH1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2.4%(22/68)、57.4%(39/68),正常组织均为阴性表达(P〈0.05)。E—cadherin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6%、66.2%和44.1%。正常组织中β—catenin均表达于细胞膜上,无胞质和(或)胞核表达。而β—catenin在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胞质和(或)胞核表达分别为29.4%和50.0%。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与E-cadheftn表达则呈负相关(r=-0.312,P=0.01),与β-catenin胞质和(或)胞核表达呈正相关(r=0.309,P=0.018)。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E-cadherin、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均与结肠癌分化程度及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结肠癌E-cadheftn与β-catenin异常表达及肿瘤侵袭性增强的重要原因。
李臣董坚陈明清李文亮任俊宇陈圣雄李秋恬耿计伟缪延栋杨静
关键词:上皮钙黏素Β-连接素结肠肿瘤甲基化
云南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云南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特点。方法收集云南地区10个FAP家系,抽取10例先证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APC基因,应用DNA自动测序仪进行测序。结果 10例FAP先证者中,1例检出APC基因致病突变,此突变存在于APC基因第15外显子上c.3587 C>A(S1196X);随后对检出突变的先证者家系中另外8名成员进行该突变位点筛查,其中7人有突变。结论云南地区FAP患者APC基因致病突变检出率明显低于国内外报道;未检出APC基因致病突变的FAP患者可能存在其他发病的因素。
武治国陈明清
关键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突变
结肠癌细胞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E-上皮钙黏素和β-连接素表达的调控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结肠癌细胞中上皮钙黏素基因(CDH1)启动子甲基化对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β-连接素(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NA甲基化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干预前后人结肠癌HT-29细胞株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E—cadherin mRNA的改变,并运用免疫荧光标记及激光共聚焦观察E—cadherin和β-catenin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分布。结果(1)HT-29细胞在用药前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扩增阳性,非甲基化扩增阴性,用5-Aza-CdR处理后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扩增阴性,非甲基化扩增阳性;(2)5-Aza—CdR处理前细胞RT—PCR不能扩增出E—cadherin mRNA特异性条带,5-Aza—CdR处理后则可检测到E—cadherinmRNA转录,且mRNA水平与药物的浓度呈正相关,平均灰度比值1μmol/L时为0.491±0.011,2μmol/L时为0.568±0.013(P〈0.05:(3)5-Aza-CdR处理前细胞未见E-cadherin表达,13-catenin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及细胞核中,5-Aza—CdR处理后在细胞膜可见E—cadherin及-catenin表达。且随着5-Aza—CdR诱导E-cadherin的表达,β-catenin在细胞膜的分布增加,而在细胞质及细胞核的分布明显减少。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显示β-catenin胞膜分布与E—cadherin一致。结论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结肠癌细胞E—cadherin表达缺失及β—catenin异位分布的重要因素。
李臣任俊宇洪敏李少遂刘为青高嫦娥陈圣雄周华华陈明清董坚
关键词:上皮钙黏素Β-连接素结肠癌甲基化
1992~2007年昆明地区大肠癌临床发病特点及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调查分析研究昆明地区近16a来大肠癌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发病趋势.方法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2年至2007年经病理确诊的1411例大肠癌患者资料.按其发病时间分为1992~1999年和2000~2007年两个连续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2~1999年时间段有555例,2000~2007年时间段856例.前后两时间段比较,收治率上升54.2%.平均年龄由54.00岁上升至58.04岁(P<0.001).青年性大肠癌(≤40岁)比例由19.6%下降至11.3%(P<0.001).直肠癌比例由58.0%下降至50.2%(P<0.05).诊断DukesA期患者比例由5.6%上升到9.7%(P<0.05).结论该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直肠癌比例下降;青年性大肠癌比例下降;早期诊断患者比例上升.
陈明清张洪斌杨军珠珠王志强董坚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MMR蛋白在云南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在云南地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根据目前国内外通常采用的三个标准在云南地区选择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病例13个家系中19例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 HC)检测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结果在这13个家系中,MLH1、MSH2、PMS2和MSH6四种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0.77%、38.46%、23.08%、15.38%,其中2例家系先证者同时存在MLH1和PMS2蛋白表达缺失,2例家系先证者同时存在MSH2和MSH6蛋白表达缺失,四种MMR蛋白总的表达缺失率为84.62%。结论云南地区HNPCC病例存在MLH1、MSH2、PMS2和MSH6四种MMR蛋白不同程度的缺失表达,应用I HC检测MMR蛋白可以作为筛选HNPCC家系的一有效手段。
彭勇武治国毛剑峰陈明清董坚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遗传性非息肉病性错配修复蛋白
典型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1例家系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提出HNPCC在临床和基因水平上的筛查策略.报道1例典型的HNPCC家族的临床资料.方法提取肿瘤组织、正常组织DNA,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检测1个家系3例HNPCC患者的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状态、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3例先证者3个肿瘤组织均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3例均表现为hMSH2蛋白表达异常.结论典型的HNPCC病例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率较高,hMLH1、hMSH2蛋白免疫组化的检测可作为HNPCC可疑家系的临床筛选,以及DNA测序前的筛选手段.
珠珠李文亮李云峰叶盛威陈明清董坚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家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