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0-001)
- 作品数:53 被引量:371H指数:11
- 相关作者:侯加根吴小斌李树庆王大兴刘钰铭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延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高弯曲分流河道中废弃河道的精细识别及分布模式被引量:1
- 2020年
- 鉴于松辽盆地大型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废弃河道平面组合面貌和成因的复杂性,及其对老油田剩余油潜力有效开发的重要性,以大庆长垣河流-三角洲高弯曲分流河道为研究对象,以丰富的岩心、测井和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利用不同成因废弃河道的地球物理综合响应特征分析、岩心观察描述及地震沉积学等技术手段,系统分析渐弃型、轻度废弃型及重度废弃型3种废弃河道测井相、地震波形及振幅属性特征,建立“井点微相控制与地震沉积学平面预测协同分析”的废弃河道精细描述方法,实现复杂废弃河道的精细识别。结果表明井震结合废弃河道精细描述方法使废弃河道的平面识别精度提高11%;依据废弃河道分布的复杂程度,可建立截弯取直模式、可分连续多河道模式、交叉连续多河道模式、交叉不连续鳞片状模式4种分布模式;应用上述模式指导废弃河道导致的“局部遮挡型”剩余油精细挖潜,应用效果良好,能够为水聚两驱综合措施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
- 蔡东梅杨会东孙立东刘朋坤杨丽瑛石荣
- 关键词:废弃河道开发地震
- 浅水湖盆三角洲分流河道单砂体精细识别与应用被引量:6
- 2017年
- 为了提高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描述精度,改善二类油层开发效果,开展了浅水湖盆三角洲分流河道单砂体描述方法研究。通过区域沉积调查和岩心观察分析确定了萨、葡油层沉积环境。按照"垂向分期、侧向划界、模式预测"的思路开展储层描述方法研究,形成了地层细分对比、测井相模式建立、平面微相模式预测三角州相储层精细描述技术流程,实现了浅水湖盆河控三角州分流河道砂体精细解剖,把分流河道砂体划分为复合板状、拼合带状、交织网状、分叉枝状、单一连续型5种分流砂体类型,从一类到五类河道规模依次变窄,砂体发育依次变差。深化了储层非均质特征认识,研究方法实现了在油田其他区块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在水平井部署和完善注采系统方面进行了应用,见到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 王玥何宇航郭彦如张延玲孙远实王晓峰
- 关键词:分流河道沉积微相
- 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泉四段沉积微相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以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从岩石类型、泥岩颜色、粒度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入手,对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田泉四段4个砂岩组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2个沉积亚相,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及决口扇等12种沉积微相。根据不同微相的测井相特征,研究了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研究了其沉积演化特征,为研究区的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 蔡东梅
- 关键词:沉积微相扶余油田松辽盆地
- 曲面型断层的露头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曲面型断层与平面型断层相比,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更加复杂,与盆地形成演化的关系更加密切,且构造样式更易于矿产的富集,对其开展研究显得更为重要。以新泰-垛庄大断裂为例,通过详尽的露头定性定量地质数据分析,得出断层两盘的岩性、产状以及断层面的擦痕、产状、运动学性质等是揭示曲面型断层发育特征的几大要素。断层控制盆地的性质、形成演化以及现今格局,与此同时,受到盆地沉积—剥蚀旋回和构造应力场的影响,造成断层曲面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断层曲面形成圈闭,易于油气等流体矿产成藏;同时盆地沉陷中心的迁移造成煤等固体矿产的富集。
- 张丹锋周进峰王震宇杜智朋
- 关键词:野外露头地质意义
- 夹层倾角计算新方法及其在滩坝砂泥质夹层描述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研究滩坝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模式,定量描述泥质夹层的发育规律,揭示夹层发育模式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以港中油田沙一段滩坝砂为例,在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及青海湖现代滩坝砂沉积考察基础上,对滩坝砂内部夹层3种类别进行了识别和划分。基于精细三维构型模型和倾角测量原理基础上提出“三维层面扫描最大值法”计算夹层倾角的计算新方法,实现了对“小井距对子法计算方法”的改进。该方法在滩坝砂体内部夹层的定量描述中得到了初步应用,最终建立了泥质夹层发育模式。研究表明。滩坝砂单一坝内部侧向泥质夹层倾角在2°-5°之间,夹层平均密度为1条/70m,坝内增生体的规模在60~90m。
- 吴小斌侯加根王大兴崔智林李树庆
- 关键词:滩坝砂
-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模式及井控程度分析
- 2017年
- 针对萨尔图油田萨中开发区中区西部不同类型油层砂体与目前井网不适应的难点,利用详实的岩心、测井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精细解剖成果等资料,对中区西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模式及井网控制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区西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组合模式可细分为拼合宽带型、交织网状型、树枝分叉型、干枝型、单一连续型、断续孤立型6种类型,除拼合宽带型砂体外,其他类型分流河道砂体井网控制程度均较低,与井网适应性差,可依靠对现井网进行加密或对层系井网进行重组来完善单砂体的注采关系。
- 王胜男
- 关键词:水下分流河道井网密度萨尔图油田
- 葡西油田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2014年
- 随着勘探开发过程的不断深入,对沉积时间单元划分的精细程度也要求越来越高,长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划分已经不足以满足油田的开发需求,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方法具有高度精细和准确的特征,是层序地层学的新发展方向。结合测井、岩心、地震和露头等资料,明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划分原则并且给出合理划分方案,建立封闭骨架剖面,由标准井出发,首先完成骨干剖面上井的层位对比,再把非骨干剖面井对比到与其相邻的骨干剖面井上,这样既保证了全区对比具有统一的标准,又确保了对比的精细程度。
- 曾冰艳马世忠王文广范广娟钟丹
- 关键词: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 庙西-新北地区泉头组四段低渗透油层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 2014年
- 基于庙西-新北地区的古构造演化、油气来源、成藏期次、成藏要素耦合及典型油气藏解剖的分析,研究庙西-西北地区泉头组四段低渗透油层组油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是研究区扶余油层最主要的油气来源,研究区油气来自北部以及西部青一段烃源岩;2新立-庙西-新北三者共为一个鼻状构造,其中包含一个鼻状构造高点和三个次级鼻状构造,为继承性古隆起所致,同时也是源岩大量生排烃期之前形成的,后期未发生强烈构造运动,保存完好,是油气的优势富集区;3通过典型油藏精细解剖,识别出嫩2井区的油藏在垂向上主要分布于5和12小层;在平面上以河道边界、封闭断层和底部油水界面为界圈定油藏展布范围。本文所提出的油水分布规律研究方法将会在油田下一步的勘探部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 曾冰艳马世忠范广娟王文广张金言
- 关键词:油水分布规律鼻状构造
- 基于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恢复地层剥蚀厚度——以松辽盆地X油田青山口组为例被引量:9
- 2018年
- 基于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理论分析松辽盆地X油田青山口组剥蚀厚度,频谱分析和小波变换揭示出青山口组存在米兰科维奇天文旋回,可检测出100 ka偏心率、40 ka斜率和20 ka岁差3个周期。研究区的42口探井滤波结果显示,100 ka偏心率周期数量在35~43之间,说明地层存在剥蚀现象。研究表明,X油田青山口组剥蚀量在0~98 m之间,自东北向西南,其剥蚀厚度逐渐减薄,在西南出现大面积分布的未剥蚀区;青山口组在沉积过程中或沉积末期,X油田局部区域出现构造抬升并遭受剥蚀。
- 赵军赵军付宪弟张飞飞秦国英闫文雯
- 关键词:频谱分析米兰科维奇旋回剥蚀厚度青山口组松辽盆地
- 基于砂岩三维数字岩心图像的图像处理与相划分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CT成像设备的发展和普及在石油工程、地球科学、地质学等领域和学科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T扫描成像可以在样本无损的条件下岩心等进行扫描重构获得的三维数字岩心图像,可以较为清楚的反映岩心内部结构;同时,基于CT扫描的岩心三维图像的分析,为油藏驱替原理分析和油田生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基于某砂岩岩心CT扫描后的重构灰度图,开发了一套应用于石油工程领域砂岩三维数字岩心图像的处理方法。首先,对图像处理过程中所应用的滤波和蒙版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详细介绍各图像滤波和蒙版处理方法的原理与其在三维数字岩心图像上的应用;最后在处理优化的图像之上,运用区域限定和活动收敛轮廓的方法,从而获得适用于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分析的分相图像,将原始的数字岩心灰度图像划分成为了含孔隙、颗粒骨架和泥质三相的相划分图像。
- 刘培刚刘钰洋潘懋陈曦张驰李兆亮郭艳军
- 关键词: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