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499)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郭雪君冯净净揭志军宋志刚张悦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病毒
  • 2篇呼吸道合胞病...
  • 2篇合胞病毒
  • 2篇TH17细胞
  • 2篇病毒感染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性疾病
  • 1篇炎症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通路
  • 1篇细胞
  • 1篇小鼠
  • 1篇呼吸道合胞病...
  • 1篇骨髓
  • 1篇骨髓树突状细...
  • 1篇合胞病毒感染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公共卫...

作者

  • 3篇揭志军
  • 3篇冯净净
  • 3篇郭雪君
  • 2篇宋志刚
  • 1篇张悦
  • 1篇胡芸文

传媒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Th17细胞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Th17细胞系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Th细胞系,通过分泌一些特征性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7发挥效应。最近的研究表明它参与多种人类免疫炎症反应性疾病,且发挥重要作用,而Th17细胞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现就Th17细胞在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冯净净揭志军郭雪君
关键词:TH17细胞白介素17病毒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Th17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肺部炎症中的变化,探讨其在RSV感染后宿主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3~5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每只小鼠鼻腔滴入0.1 mL滴度为107.5TCID 50/mL的病毒液,对照组鼻腔滴入0.1 mL的2.5%灭活鸡血清的DMEM维持液。在处理后的第1、4、8 d分别处死小鼠,并留取肺脏和肺门淋巴结。用HE染色观察RSV感染后肺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中RSV-F、IL-17A、IL-17F和IL-23p19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门淋巴结中Th17细胞水平。结果在RSV感染后第4 d小鼠肺组织出现典型间质性肺炎表现,第8 d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肺组织中RSV病毒的相对表达量在第4 d为9.208±0.548,较第1 d显著增多(P<0.01),到第8 d则较第4 d显著减少(P<0.01);肺组织中IL-23p19和IL-17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在RSV感染后也呈现增高的趋势,并在第4 d达到高峰,但IL-17F mRNA表达在RSV感染后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RSV感染后第4 d和第8 d小鼠肺门淋巴结Th17亚群比例分别为(0.370±0.043)%和(0.853±0.048)%,均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而且第8 d的Th17比例也显著高于第4 d(P<0.01)。结论在RSV感染小鼠导致的肺部炎症反应过程中,出现肺组织中IL-17A的表达增加和肺门淋巴结Th17细胞水平增高,说明Th17细胞可能参与宿主的抗病毒免疫过程。
冯净净胡芸文宋志刚揭志军郭雪君
关键词:TH17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肺部炎症小鼠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干扰素(IFN)信号通路STAT蛋白核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研究呼吸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后,对Ⅰ型和Ⅱ型干扰素(interferon,IFN)诱导的JAK/STAT通路蛋白活化后核转移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的长骨中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培养和刺激后得到BMDCs。将BMDCs接种于带小室的玻片上,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的RSV感染细胞,并设紫外线灭活的RSV(UV-RSV)和培养液(media)刺激为对照。在培养24h后,分别用100IU/mL的IFN-β刺激30min或0.64pmol/L的IFN-γ刺激45min,然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STAT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在未感染的BMDCs中,STAT1和STAT2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当用IFN-β刺激BMDCs后可见到明显的STAT1和STAT2蛋白向细胞核转移,核转移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9.0%±4.6%和83.7%±5.1%,与未处理组(NT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RSV感染后,发现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较IFN-β刺激组明显减少(P<0.01),说明RSV感染可以抑制IFN-β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应用UV-RSV感染后与IFN-β刺激组相比,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用IFN-γ刺激BMDCs后也可见到明显的STAT1蛋白向细胞核转移(阳性细胞为85.3%±6.4%);而RSV感染后与IFN-γ刺激组相比,STAT1核转移阳性细胞数(79.3%±4.9%)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结论 RSV感染BMDCs后,能特异性地抑制Ⅰ型IFN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对II型IFN诱导的STAT1蛋白的核转移却没有影响。
揭志军冯净净宋志刚张悦郭雪君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骨髓树突状细胞干扰素信号通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