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308)

作品数:20 被引量:245H指数:9
相关作者:常庆瑞刘广全王鸿喆刘京王德彩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黄土高原
  • 3篇植物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壤
  • 3篇丘陵
  • 3篇丘陵沟壑区
  • 3篇黄土丘陵
  • 3篇沟壑
  • 2篇退耕
  • 2篇退耕还林
  • 2篇区系
  • 2篇区系研究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酶活性
  • 2篇黄土丘陵沟壑...
  • 2篇耕地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含量
  • 1篇导数光谱

机构

  • 20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咸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10篇常庆瑞
  • 9篇刘广全
  • 5篇王鸿喆
  • 3篇刘京
  • 2篇徐国策
  • 2篇徐怀同
  • 2篇李红生
  • 2篇邢东兴
  • 2篇侯龙鱼
  • 2篇刘炜
  • 2篇李庆梅
  • 2篇郭曼
  • 2篇岳庆玲
  • 2篇赵鹏祥
  • 2篇陈存根
  • 2篇王德彩
  • 2篇陈涛
  • 2篇员永生
  • 1篇岳曼
  • 1篇张铁婵

传媒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渭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鞘翅目森林昆虫区系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调查渭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森林昆虫区系,为该区人工林害虫控制及害虫种群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内随机网捕法和五点法(地下昆虫),定期对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陕西省永寿县退耕还林人工植被森林昆虫区系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区有鞘翅目昆虫24科129属182种(含亚种)。该区森林昆虫主要类群有步甲、金龟、瓢虫、天牛、叶甲和象鼻虫等6大类10科142种,其中北界有65种,占该10科总种数的45.77%;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48种,占33.80%;东洋界14种,占9.86%;其他15种,占10.56%。【结论】古北界和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是渭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鞘翅目森林昆虫区系的主要组成成分。
王鸿喆刘广全李文华康云霞
关键词:鞘翅目昆虫区系
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以吴起县为例被引量:9
2009年
基于吴起县1950-2005年的统计和调查资料,分析了吴起县1950-2005年50多年来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初步探讨了1990-2005年间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表明:50多年来,吴起县耕地数量总体上经历了快速减少、震荡波动、急剧增加和持续缓慢减少四个阶段,耕地总量减幅达39.6%;人均耕地面积减少31.7%,总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压力、农业科技进步和政策等因素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卞德鹏常庆瑞柳艺博段正松高欣张铁婵
关键词:耕地数量驱动力主成分分析
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光合特性及气孔导度的数值模拟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特性及其耦合关系,建立干旱条件下沙棘叶片气孔导度模型。【方法】以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的气体交换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沙棘叶片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的相关性,用Ball-berry和非直角双曲线光合模型描述了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间的关系。【结果】沙棘叶片Pn与Gs日变化相对应且均呈现同步不对称"双峰"波动,具有典型"午休"现象,首峰出现在上午9:00左右,次峰峰值小于首峰,出现在下午15:00以后;沙棘叶片Pn与Gs呈正偏相关关系,而与Ci呈负偏相关关系,且不同月份Ci与Pn的偏相关系数均高于Gs与Pn,但Gs与Ci的简单相关并不稳定,8月份未达显著水平;Pn与Gs、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简单相关分析表明,Pn与Gs、PAR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95 4,R2=0.990 2)。【结论】沙棘叶片衰老期间非气孔因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联合Ball-berry气孔导度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光合模型建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叶片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李红生刘广全陈存根王鸿喆徐怀同周海光
关键词:沙棘气孔导度光合速率环境因子
黄土高原土石山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在陕西省陇县土地利用数据和1∶5万地形图的基础上,利用ArcGIS 9.3软件和Spss17.0软件探讨不同海拔、坡度与坡向上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除林地、草地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主要集中在海拔小于1300m、坡度小于15°的区域中;耕地在平地占优势地位,其他坡向级别中林地占最大比例,其次是耕地和草地,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较少。耕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与海拔相关关系均达显著水平;除水利设施用地外其余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度均显著相关;除耕地、草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向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
吕静常庆瑞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形因子
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查清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改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ENVI 4.0软件对2006年延河流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结合野外考察,在ArcGis 9.0平台下获得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从景观格局的角度,根据国标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分类体系,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住宅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耕地(水浇地、旱地)、园地(果园)、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内陆滩地、湖泊水面、水库水面、河流水面)和其他土地(裸地、沙地、沼泽地、设施农用地)共7个大类17个二级类,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景观形态结构特征。【结果】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的面积比最大,约为37%,其次是天然牧草地、裸地和有林地,分别为22.17%,23.6%和14.4%,其他类型面积均较小;旱地、有林地、天然牧草地和裸地频率比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较高;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沼泽地平均面积指数最大,其次是裸地和天然牧草地;旱地、有林地、天然牧草地、裸地等图斑形状简单且各形状的图斑数呈正态分布;耕地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优势度较大。【结论】延河流域土地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开展土地整理和规模经营,减少土地利用地块数量,降低形状指数,增加水域、人工草地和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和促进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均匀化;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
刘京常庆瑞陈涛
关键词:延河流域
夏玉米可见/近红外光小波主成分提取与氮素含量神经网络检测被引量:14
2011年
使用高光谱仪ASD Field Spec于吐丝期采集不同氮素处理的夏玉米叶片光谱,并进行对数变换处理;通过对"绿峰"(450~680nm)和"近红外反射平台"(760~1000nm)谱段光谱数据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获取第二层离散近似小波系数向量;采用主成分分析,从第二层离散近似小波系数向量中提取特征作为输入参数,建立对叶片氮素含量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对数变换显著地增强了"绿峰"和"近红外反射平台"谱段夏玉米叶片光谱对不同氮素处理的响应差异;从第二层离散近似小波系数向量中提取的小波主成分能够反映夏玉米叶片光谱在不同氮素处理下的整体变化趋势;以小波主成分作为输入参数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夏玉米叶片氮素含量,并且具有一定的推广能力.
刘炜常庆瑞郭曼邢东兴员永生
关键词:夏玉米小波系数低通滤波器主成分分析
退耕还林后陕北吴起县植物区系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陕西省吴起县1998年确立了封山退耕的战略,并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实施退耕还林后,吴起现有种子植物56科160属235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53科157属232种。中国特有属2个,包含中国特有种2个。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包括了种子植物科的8个分布类型和2个变型,以及种子植物属的14个分布类型和11个变型。温带成分构成了本区系的主体,本区系属于温带性质。同时本区系又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成分,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性。
徐怀同王鸿喆刘广全陈存根周一琴王强曹笑皇李红生
关键词:退耕还林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质量被引量:24
2008年
以黄土高原北部的陕西省吴起县为例,通过对不同灌木类型和不同生长年限的乔木林地土壤样品的分析测试与数理统计,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人工林植被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碱解N和速效K,柠条林地是沙棘林地的2倍以上,二者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柠条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效果要优于沙棘,仅从对土壤性质的改善来看,建议选择种植柠条。2)乔木林地,从幼年林地到成年林地,土壤全N、碱解N、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不断增加,土壤速效K、全P和速效P略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表聚性加强。3)总体上,乔木林地0~100cm土层土壤碱解N、速效K、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N、全P、全K均高于灌木林地,表明乔木林地对土壤的培肥效果优于灌木林地。
常庆瑞岳庆玲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肥力黄土丘陵区
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07年
为了研究吴旗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对农耕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了调查、样品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和乔木林地0~20cm表层土壤有机质增长率均较大,为36.11%和32.96%,二者碱解氮含量也较高,分别为66.88和69.37mg/kg;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0~20cm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高于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乔木林地速效钾含量最高。乔木林地O~20cm土层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3种水解酶活性均高于其他4种土地利用方式,0~20cm土层土壤酶活性均高于20-40cm土层,表明人工种植乔木林可以使土壤水解酶活性增强,尤其表现在表层土壤。总之,乔木林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酶活性的增强效应最为明显。
岳庆玲常庆瑞刘京刘梦云王德彩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酶活性
黄土高原南缘土石山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被引量:39
2010年
以黄土高原南缘土石山区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为例,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获取大量耕地地力相关信息,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地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耕地基础地力可分为6等,其中1等地占3.7%,2等地占17.2%,3等地占36.8%,4等地占24.1%,5等地占9.4%,6等地占8.9%。水浇地、园地和菜地主要集中在1、2、3等地;4等地在该区分布范围较广;而5、6等地主要分布于坡度较大、海拔较高、土壤耕层较薄的山区,利用类型主要为旱地。本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各乡镇耕地数量及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可持续利用及测土配方施肥有积极意义。
刘京常庆瑞陈涛刘宗院王银福
关键词:黄土高原GIS耕地地力空间分布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