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841)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曹建平沈玉娟徐馀信王燕娟胡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吸虫
  • 5篇日本血吸虫
  • 5篇吸虫
  • 4篇血吸虫感染
  • 4篇日本血吸虫感...
  • 4篇吸虫感染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分子
  • 2篇表面分子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印迹
  • 1篇血吸虫抗原
  • 1篇印迹
  • 1篇早期胚胎
  • 1篇早孕
  • 1篇人早孕

机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安徽省血吸虫...

作者

  • 6篇沈玉娟
  • 6篇曹建平
  • 5篇徐馀信
  • 4篇王燕娟
  • 4篇胡媛
  • 3篇姜岩岩
  • 2篇吴缨
  • 2篇袁忠英
  • 2篇郑力
  • 2篇巩文词
  • 1篇蔡顺祥
  • 1篇刘海鹏
  • 1篇汪天平
  • 1篇张玉梅
  • 1篇章乐生
  • 1篇黄希宝
  • 1篇刘华
  • 1篇赵洪波
  • 1篇孙磊

传媒

  • 4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对人早期胚胎滋养细胞的影响
2015年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抗原对原代培养的人早孕期滋养细胞的分泌功能的影响,为疫区育龄妇女及孕产妇的临床寄生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6-10孕周行人工流产术的正常妊娠妇女的绒毛组织;分离、培养滋养细胞;液态芯片ProcartaPlex法检测给予25 μg/ml虫卵排泌抗原(ex/secretory antigen, ES)、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 SEA)和可溶性虫体抗原(soluble worm antigen, SWA)18 h后滋养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 结果 ES可以明显促进人早孕期滋养细胞分泌IL-6和IL-8,其浓度为(155.58±20.07)pg/ml(t=8.472,P〈0.05)和(12.78±2.35)ng/ml(t=8.006,P〈0.05),而SEA仅明显促进滋养细胞分泌IL-8,其浓度为(14.18±2.24)ng/ml(t=7.413,P〈0.05)。SEA可以促进滋养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其浓度为(212.2±14.57)pg/ml(t=15.640,P均〈0.05)。ES和SWA均可以明显促进滋养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其浓度为(78.56±5.71)pg/ml和(66.61±5.55)pg/ml(t=8.892,6.538,P均〈0.05)。SEA和SWA均促进滋养细胞分泌组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 TIMP-1),分泌量为(1 925.93±143.22)pg/ml和(1 749.83±53.91)pg/ml(t=4.417,4.402,P均〈0.05)。 结论 本研究采用日本血吸虫不同虫期的抗原作用人早孕原代滋养细胞,发现ES和SEA促进滋养细胞分泌炎症因子;SWA明显促进TGF-β1和TIMP-1分泌。这些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不同时期的抗原影响人早孕期的滋养细胞功能,为加大疫区育龄妇女妊娠期间的监测提供新的线索。
姜岩岩赵洪波袁忠英吴缨沈玉娟曹建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抗原
四种刺激剂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脏CD8^+T细胞内细胞因子及表面分子CD62L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4种常用刺激剂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离子霉素(ionomycin,I)、布雷非德菌素A(brefeldin A,B)和莫能霉素(monensin,M)对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感染小鼠脾脏CD8+T细胞内细胞因子及表面分子CD62L的影响。方法 21只C57BL/6雌性小鼠腹部贴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2)条/鼠。感染后第8周和第12周,分别取小鼠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用P(50 ng/ml)+I(1μmol/L)+M(2μmol/L)体外刺激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CD8+T细胞比例,同时检测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情况。制备感染后4周的小鼠脾脏单细胞悬液,按I组(1μmol/L)、P组(50 ng/ml)、B组(1μg/ml)、M组(2μmol/L)、P+I组、P+I+M组、P+I+B组、P+I+M+B组分组,用对应刺激剂体外刺激4 h后,利用细胞因子微球检测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IL-17A、IFN-γ、IL-10、IL-1β和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细胞因子水平,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情况,计算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8周和第12周,产生IFN-γ的CD8+T细胞比例分别降至(1.3±0.8)%和(0.7±0.2)%,均低于未感染对照组的(5.6±0.8)%(P<0.0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CD8+T细胞表面均未检测到CD62L阳性群。不同组合刺激剂作用感染后4周,小鼠脾脏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显示,P+I组和P+I+M组的IL-4水平分别为(177.2±56.0)和(13.7±2.2)pg/ml;P+I组和P+I+M组的IL-17A浓度分别为(361.8±81.3)和(33.7±2.9)pg/ml;P+I组和P+I+M组上清中的IFN-γ浓度分别为(1 534.0±316.6)和(135.3±16.1)pg/ml;P+I组、P组和I组上清中IL-10的浓度分别为(705.5±179.6)、(34.8±13.9)和(43.1±13.9)pg/ml;P组和P+I组中G-CSF的浓度为(44.6±8.0)和(21.7±2.9)pg/ml;P组、I组和P+I+M组中IL-1β的浓度分别为(3.9±1.0)、(6.4±0.2)和(3.7±0.3)pg/ml;上述各组与其对应�
郑力胡媛王燕娟黄希宝沈玉娟徐馀信巩文词蔡顺祥曹建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细胞因子CD62LCD8^+T细胞
吡喹酮治疗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表面分子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感染小鼠肝脏、脾脏的病变情况及经吡喹酮治疗后小鼠外周血及脾脏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其表面分子的变化。方法将15只6~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吡喹酮治疗感染组(治疗组)、未治疗感染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每组5只。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条;治疗组小鼠于感染后6周给予200 mg/(kg·d)吡喹酮灌胃治疗,连续3 d;未感染组和未治疗组不治疗。于治疗后4周解剖各组小鼠,观察小鼠肝脏和脾脏病变情况,计算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Tfh占CD4^+T细胞的比例,检测其表面分子可诱导T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与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小鼠的肝脏和脾脏病变明显较轻,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分别为84.1%和69.1%(P<0.01)。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Tfh细胞的比例分别是14.7%~18.0%和15.6%~25.0%、13.7%~16.7%和12.4%~18.2%、2.5%~6.8%和4.9%~8.0%,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中ICOS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1.1%和1.8%~6.8%、1.3%~3.2%和4.1%~7.0%、0.2%~0.3%和0.5%~0.8%,未治疗组高于治疗组和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脾脏ICO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而外周血的表达水平与未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和脾脏中Tfh细胞PD-1水平分别为0.5%~1.5%和4.5%~8.9%、0.8%~1.9%和4.1%~10.7%、0.4%~0.8%和1.2%~1.8%,未治疗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喹酮治疗后4周,治疗组、未治疗组和未感染组的SE
张玉梅王燕娟刘华姜岩岩徐馀信郑力胡媛沈玉娟曹建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滤泡辅助性T细胞小鼠
Toll样受体7敲除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TLR7)敲除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野生型C57BL/6小鼠(WT,n=9)和TLR7-/-敲除小鼠(TLR7-/-,n=9)以腹部贴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条)。感染后42 d处死小鼠,以胸主动脉灌注法收集虫体(n=6),并取肝脏进行虫卵计数;分别取WT、TLR7-/-未感染小鼠,WT、TLR7-/-感染小鼠的脾脏(n=3),制备脾细胞悬液;加入日本血吸虫虫卵(250个/ml)刺激72 h,ELISA法检测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0水平。结果感染后42 d,WT组平均虫荷数为(10.5±3.3)条,每克肝卵数为(38 251.9±4 891.5)个;TLR7-/-组平均虫荷数为(9.8±5.2)条,每克肝卵数为(38 160.9±3 341.0)个,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感染的情况下,TLR7-/-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的IL-10[(1702.6±572.3)pg/ml]和IL-4[(59.5±10.1)pg/ml]水平远高于WT组小鼠[(595.2±386.3)和(8.3±0.9)pg/ml](P<0.05,P<0.01)。感染后42 d,TLR7-/-组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的TNF-α[(43.7±9.8)pg/ml]和IFN-γ[(215.2±35.4)pg/ml]水平低于WT组[(63.4±22.9)和(383.5±253.3)pg/ml],而IL-4[(63.9±33.9)pg/ml]水平高于WT组小鼠[(23.3±11.5)pg/ml],但TLR7-/-组与WT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7-/-小鼠在未感染的状态下偏向Th2反应,不影响感染日本血吸虫6周后的免疫应答。
姜岩岩徐馀信袁忠英沈玉娟吴缨刘海鹏胡媛曹建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免疫应答
免疫组化法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破坏小鼠脾脏淋巴滤泡结构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IHC)方法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破坏小鼠脾脏淋巴滤泡结构的现象。方法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20条尾蚴/鼠)8周后剖杀,取脾脏样本石蜡包埋、切片,先以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脾脏淋巴滤泡整体结构,再以IHC法用抗B220、CD21及Ki67抗体标记淋巴滤泡内B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及生发中心细胞,观察滤泡内具体细胞分布。结果 HE染色显示,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脾脏淋巴滤泡结构模糊难辨,相较于正常小鼠滤泡数目及面积均显著减少;IHC染色发现,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脏T、B淋巴细胞分区及FDC网络结构和生发中心结构均消失。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可显著破坏小鼠脾脏淋巴滤泡结构。
王燕娟沈玉娟徐馀信曹建平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免疫组化淋巴滤泡生发中心
蓝氏贾第鞭毛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制备并鉴定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Giardia lamblia)单克隆抗体(m Ab)。方法以贾第虫滋养体抗原免疫2只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抗贾第虫抗原杂交瘤细胞株并制备mAb。制备贾第虫滋养体可溶性抗原(STA)和排泄-分泌抗原(ESP),采用免疫球蛋白及亚型检测试剂盒鉴定mAb的类型及亚型。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鉴定mAb对贾第虫滋养体STA和ESP的识别。采用ELISA检测mAb与贾第虫滋养体抗原反应性,并检测与其他寄生虫抗原的交叉反应。结果获得12株分泌贾第虫单克隆抗体细胞株(BB3、CE5、CC10、EG4、GC7、CC1、EF6、DB8、BG10、GH7、HC7和EB2),均为IgG1亚型。其中EB2能识别贾第虫滋养体STA和ESP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75 000和191 000的蛋白条带,与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猪蛔虫(Ascaris suum)、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虫卵、日本血吸虫成虫和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成虫抗原等均无交叉反应。结论制备的贾第虫特异性m Ab为Ig G1亚型。
章乐生孙磊胡媛巩文词王燕娟沈玉娟徐馀信汪天平曹建平
关键词: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质印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