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4162)

作品数:17 被引量:367H指数:9
相关作者:靖洪文宋锦虎苏海健魏思祥牛双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矿业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巷道
  • 7篇围岩
  • 3篇动压
  • 3篇动压巷道
  • 3篇应力
  • 3篇深井
  • 3篇煤层
  • 2篇支护
  • 2篇深部开采
  • 2篇隧道
  • 2篇隧道工
  • 2篇隧道工程
  • 2篇千米深井
  • 2篇倾斜煤层
  • 2篇巷道围岩
  • 2篇卸压
  • 2篇保护层开采
  • 1篇导坑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波法

机构

  • 12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河南城建学院
  • 3篇平顶山天安煤...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1篇靖洪文
  • 5篇宋锦虎
  • 3篇魏思祥
  • 2篇牛双建
  • 2篇杨旭旭
  • 2篇王迎超
  • 1篇蔚立元
  • 1篇陈坤福
  • 1篇杨圣奇
  • 1篇王文龙
  • 1篇周路军
  • 1篇杨大方
  • 1篇尚岳全
  • 1篇徐兴华
  • 1篇苏海健
  • 1篇刘永莉
  • 1篇惠功领
  • 1篇李哲豪
  • 1篇张忠宇
  • 1篇吴俊浩

传媒

  • 2篇金属矿山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煤矿安全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施工技术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采矿与安全工...
  • 1篇Intern...

年份

  • 2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的集对分析模型被引量:17
2011年
针对隧道围岩分级问题的复杂性,基于集对分析理论,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c、岩体完整性指数Kv、洞轴线与主要结构面的夹角θ、结构面状况Ss和地下水流量W 5个因子建立隧道围岩分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围岩分级的各个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构筑成一个集对,建立隧道围岩分级的集对分析模型,并引用围岩实测样本数据进行模型检验,运用集对分析法以实际的围岩为例进行级别判别.研究表明:集对分析法判断结果与实际围岩级别相符,由此证明该方法用于隧道围岩判别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集对分析法原理简单、算法简捷、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围岩分级方法.
王迎超徐兴华刘永莉周路军
关键词:隧道工程围岩分级集对分析法联系度指标体系
深部原岩应力对巷道围岩破裂范围的影响规律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为研究煤矿深部原岩应力对巷道围岩破裂范围的影响规律,采用空心包体法在郓城千米埋深煤矿井底车场进行地应力实测,得到了煤矿深部原岩应力状态,并应用声波测试方法,测量得到了不同巷道帮部的围岩破裂范围。将原岩应力转化为与巷道帮部直墙面平行截面上的初始径向应力和初始剪切应力,研究不同初始应力状态下巷道围岩破裂范围发现:初始径向应力对深部围岩破裂范围影响较为显著,且初始径向应力越大破裂范围就越小;而初始剪切应力对围岩破裂范围的影响显著性较小。此外,实测结果还证实了围岩岩性和巷道断面大小是影响围岩破裂范围的重要因素。
杨旭旭靖洪文陈坤福王文龙
关键词:原岩应力
基于围岩渐进破坏的深部巷道承载结构演化分析
2011年
针对深部巷道的变形特点,提出采用围岩渐进破坏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ANSYS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基于围岩渐进破坏的有限元计算程序,然后根据平煤四矿地质资料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获得了有支护和无支护情况下顶板应力的变化过程,并结合帮部综合分析了围岩承载结构的演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围岩承载结构的演化具有明显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特征,无支护时可划分为调整变化阶段、稳定变化阶段和加速变化阶段,有支护时加速变化阶段转化为稳定阶段,帮部是承载结构演化的关键部位。由此说明:对深部巷道的支护需运用动态过程性原理对支护施工进行优化,并且注意对关键部位加强支护,从而实现深部巷道的长期稳定。
惠功领宋锦虎靖洪文
关键词:深部巷道过程控制
千米深井保护层开采煤层卸压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矿己15-31010工作面垂深为1 015~1 130 m,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采用开采解放层己14煤层预抽瓦斯是解决己15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关键技术,因此,针对深部保护层开采过程中下部煤层的卸压效果需进行深入分析。首先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计算了己14煤开采过程中下部己15煤层的应力分布。计算结果显示,下部己15煤层在上部保护层开采过程中压力先升高后降低,在采面通过40 m后煤层压力降低至小于1 MPa;但在采空区外侧集中应力区,最大应力值高达42 MPa。现场监测数据显示,采空区下方煤层巷道瓦斯浓度显著增大,但外侧煤层巷道瓦斯浓度变化较小,在上方采面通过40 m后,巷道变形趋于稳定,煤层得到充分卸压。综合数值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可知,深部近距离保护层开采可以显著降低下部煤层压力,释放煤层瓦斯,但由于集中应力的影响,难以释放位于采空区边缘的下部煤层瓦斯。
魏思祥宋锦虎靖洪文
关键词:深部开采保护层开采瓦斯煤层卸压千米深井
隧道塌方段施工方案优化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6
2011年
对于隧道塌方地段,选取合适的施工方案是关键问题。结合乌竹岭隧道塌方工程实际条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两种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案相对于上弧形导坑施工方案,能够更好地控制围岩位移、改善其受力状况、减小初期支护受力,且围岩破坏区范围较小,可见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案更适合于隧道塌方段的施工。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分析,隧道断面净空收敛变形和拱顶下沉稳定速度较快,最终变形值较小,隧道主体稳固,没有任何变形,说明所选处治方案对抑制隧道塌方段效果良好。
王迎超尚岳全靖洪文蔚立元
关键词:隧道工程塌方双侧壁导坑法超前支护
深部高应力动压巷道支护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深部高应力巷道的支护方法是目前的工程难点问题。中平能化集团十二矿31010己15煤层皮带巷和回风巷埋深超过1 000m,同时将承受上部保护层开采的动压作用,巷道稳定性不易控制。首先通过地应力测试和围岩松动圈测试,得知巷道为高地应力环境下大松动圈巷道;之后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分析,获得了上部保护层开采过程中下部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得知巷道将受到高应力动压作用。针对此巷道高应力动压特点采用卸压让压以及高强锚索的联合支护方法,即在围岩卸压让压的基础上采用高强锚索进行加强支护,同时采用单体柱进行局部临时加强支护。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说明卸压让压以及高强锚索组成的联合支护系统可用于深部高应力动压巷道的稳定性控制。
宋锦虎魏思祥靖洪文王冲李哲豪
关键词:巷道动压锚索
千米深井保护层开采对下部巷道稳定性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为研究深井高应力、倾斜岩层条件下,保护层开采对下部巷道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平煤十二矿地质情况,基于相似材料试验对保护层己14煤层开采过程中,下部己15煤层回采工作面的矿压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层开采前后,处于保护层采场外侧的回风巷始终受到高水平应力作用,在开挖60 cm后因采场初次来压影响,巷道下帮水平方向压应力由3.42 kPa增至50kPa,两帮变形较大;而处于保护层采场正下方的运输巷在保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变形破坏较为严重,但保护层开采后,顶板垂直应力由最大值42 kPa降至拉应力-17 kPa,卸压效果非常明显,巷道稳定性好。
吴俊浩靖洪文苏海健
关键词:千米深井保护层开采巷道变形相似模拟试验围岩应力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被引量:153
2011年
在对某深部矿井典型极软岩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特点长期现场观测结果分析和室内岩石成分及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分析并揭示了该矿井典型巷道围岩变形失稳机理。结合现场松动圈测试结果,针对该深部矿井典型极软岩巷道提出了初期采用主动柔性支护对破碎围岩力学性能"固"、中期预留变形量对高应力"卸"、后期采用全断面高强度和高刚度支护对其流变变形强"抗"的刚柔耦合动态加固技术。通过在该矿区集中胶带巷进行工业性试验,验证了该加固技术对深部极软岩巷道大变形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牛双建靖洪文张忠宇杨圣奇
关键词:深部开采极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矿压显现
围岩松动圈常用测试方法分析与比较被引量:45
2012年
为便于在不同工程背景下对现有多种松动圈测试方法进行选择应用,对获得围岩松动圈范围的理论方法和多种物理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各物理测试方法的适用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声波法技术相对成熟,但对测试岩体岩性要求较高;多点位移计法测量数据量大,测试精度不高;地震波法与地质雷达法可实现无损检测,但成本较高,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的工程;钻孔摄像方法直观、精度高,但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以及不适用于破碎程度高的岩体等缺点。
杨旭旭王文庆靖洪文
关键词:松动圈测试声波法地震波法地质雷达法
Fast determination of meso-level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PFC models被引量:4
2013年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blindness and inefficiency existing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meso-level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particle flow code (PFC) models, we firstly designed and numerically carried out orthogonal tests on rock sample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macro-and meso-level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rock-like bonded granular materials. Then based o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he intelligent prediction systems for nine meso-level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PFC models were obtained by creating, training and testing the prediction models with the set of data got from the orthogonal tests. Lastly the prediction system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meso-level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one kind of sandy mudstone, and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ed results the macroscopic properties of the rock were obtained by numerical tests. 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numerical test results and real rock properties is 3.28% which satisfies the precision requirement in engineering. It shows that this paper provides a fast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eso-level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PFC models.
Guo JianweiXu GuoanJing HongwenKuang Tieju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