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科技计划研究与开发项目(2010BCB012)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李俊马廉亭陈刚向伟楚盛柳青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研究与开发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瘤
  • 3篇颅内
  • 3篇DSA
  • 2篇血管
  • 2篇影像融合
  • 2篇容积重建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脑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栓塞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血管内介入治...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流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活化
  • 1篇血小板活化状...
  • 1篇影像

机构

  • 7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西门子(中国...

作者

  • 7篇李俊
  • 6篇马廉亭
  • 5篇向伟楚
  • 5篇陈刚
  • 4篇李欢欢
  • 4篇盛柳青
  • 3篇李国栋
  • 3篇蔡明俊
  • 3篇王强
  • 2篇祝源
  • 2篇杨铭
  • 2篇潘力
  • 2篇甘志强
  • 1篇杨李
  • 1篇赵曰圆
  • 1篇卢文婕
  • 1篇张戈
  • 1篇吴文英
  • 1篇曾晓华
  • 1篇孙琦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评价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例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应用西门子Artis zee biplane双平板DSA,所配设备System syngo X-WP三维后处理工作站,将DSA二维原始序列数据用Iflow软件分析处理,在一张图像上分别用红色、淡蓝色、深蓝色标记显示一侧颈内动脉或一侧椎动脉的全程血流情况。结果利用Iflow软件处理后能在同一张影像上显示脑血流彩色全循环图像,清晰显示血管走向、狭窄、闭塞等病变,可以自动计算出循环不同期血流达峰时间,帮助诊断、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指导治疗。结论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影像诊断学的新方法。
陈刚向伟楚李俊盛柳青李欢欢祝源赵曰圆马廉亭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平板DSA“双容积重建”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管壁钙化及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颅内动脉瘤多发于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动脉硬化。尽管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显微手术治疗动脉瘤的疗效在不断进步,但仍有很多因素制约和影响了最后治疗效果。在颈内动脉(ICA)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中,
李欢欢李俊陈刚盛柳青向伟楚马廉亭王强李国栋甘志强蔡明俊
关键词:颈内动脉容积重建颅内段DSA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小板活化状态检测在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流式检测血小板活化状态对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调整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利用流式细胞术方法监测血小板活化状态,血小板激活率〈20%,减少氯吡格雷药量;血小板激活率〉50%,增加氯吡格雷药量;血小板激活率为20%~50%,不调整药量。所有患者阿司匹林药量均不调整。结果氯吡格雷剂量未调整32例,调整为35 mg 6例、150 mg 26例、225 mg 1例,改用西洛他唑1例。药物调整后用药不当发生率(1.5%,1/66)较调整前(51.5%,34/66)明显降低(P〈0.05)。3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1例调整用药前即发生再缺血事件,调整用药方案后随访6个月未见再狭窄;4例药物调整前有明显的临床出血症状,调整用药方案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流式细胞术是一种检测血小板活化状态有效的方法。流式检测结果对临床调整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杨李卢文婕蔡明俊吴文英甘志强李俊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术血小板活化状态流式细胞术
“双血管三维影像融合”对脑血管病诊治评估的价值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双血管三维影像融合"技术的影像融合方法及其在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Artis zee biplane双平板DSA机及其所配设备System syngo X-WP三维后处理工作站,双容积重建出数据,利用Inspace-3D3D-Fusion软件分析合并数据,显示两侧颈内动脉或一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与血管病变的供血关系。结果利用软件能显示双血管供血病变(如脑动静脉瘘、脑动静脉畸形等),清晰显示血管病变与供血动脉、走向等关系,帮助诊断和指导治疗。结论"双血管三维影像融合"对诊断脑血管病血供情况和指导治疗有较大临床价值,并且利用融合Fusion技术改进重建工作流程,因此可以大大扩展双血管融合技术的临床适应症,提高显示的准确性,是判断Willis环的结构和双血管供应的血管病变的新方法,对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对科研与教学增加了新的评估手段与直观方法。
向伟楚李欢欢李国栋李俊陈刚杨铭潘力祝源盛柳青马廉亭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
DSA与MRI或MRA双三维影像融合技术要点及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探讨DSA与MRI或MRA双三维影像融合技术条件与要点及对颅内大与巨大型动脉瘤诊断、对脑深部微小动脉瘤与静脉瘤实施神经导航手术的价值。方法早期应用手工操作,目前在Siemens Artis Zee Biplane双大平板DSA机的SystemSyngo X-WP三维后处理工作站上,将符合三维融合条件的DSA与MRI或MRA影像数据,利用Inspace 3D-3D-Fustion软件分析合并数据后,将DSA与MRI或MRA双三维影像进行融合,获得融合后影像供临床诊断、评估颅内大与巨大型动脉瘤以及治疗脑深部小型动脉瘤、静脉瘤时输入神经导航实施手术。结果对1例左颈内动脉后交通巨大型动脉瘤伴血栓形成病人,通过DSA与MRI或MRA双三维融合影像,提高了巨大型动脉瘤血管內治疗前后对瘤体大小及瘤内血栓与临床占位效应相关性的认识;对1例脑室岀血铸型病人,经DSA确诊为moyamoya病合并胼胝体下室旁脉络膜后动脉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及1例脑深部动静脉畸形合并血流相关性静脉瘤病人成功实施了神经导航手术。结论 DSA与MRI或MRA双三维影像融合是一项用特制软件后处理新技术,融合后三维影像对颅内大与巨大型动脉瘤的诊断有新认识,发现DSA影像瘤体小于MRI影像瘤体而大于MRA影像瘤体,以及对脑深部血流相关性动脉瘤及静脉瘤融合数据输入神经导航实施手术有很高应用价值。
向伟楚杨铭李俊潘力陈刚李国栋蔡明俊刘鹏严丙孙琦孙彪马廉亭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DSAMRIMRA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临床解剖学的3D-DSA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3D-DSA的特点,为前交通动脉瘤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全脑3D-DSA检查阴性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量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回返动脉直径,以及大脑前动脉A1段与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A1段与A2段夹角。结果左、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直径分别为(1.91±0.36)mm和(1.81±0.36)mm,长度分别为(13.0±1.60)mm和(14.0±2.28)mm;左、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直径分别为(1.88±0.38)mm和(1.69±0.36)mm;左侧和右侧回返动脉直径分别为(0.50±0.15)mm和(0.42±0.13)mm;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与A2段夹角为(94.13±23.59)度,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与A2段夹角为(97.74±25.19)度,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与右侧颈内动脉夹角为(89.14±16.61)度,左侧大脑前动脉A1与左侧颈内动脉夹角为(82.30±21.06)度。结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存在较多的变异,充分了解其解剖学3D-DSA的特点对处理前交通动脉瘤具有重要意义。
盛柳青李俊陈刚张戈马廉亭王强李欢欢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大脑前动脉
动脉瘤栓塞前后大小对比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栓塞前后大小对比的意义。方法应用GE Innova 3100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利用三维后处理工作站测量30例动脉瘤其栓塞前后的大小。结果动脉瘤栓塞前后的大小对比,相差±10%。结论栓塞前后的大小对比与动脉瘤的填塞率有着密切关系,是评估动脉瘤会不会被弹簧圈撑破的重要依据。三维动脉瘤测量以及适当的填塞率是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更加安全地实施手术起关键作用。
向伟楚李俊王强曾晓华马廉亭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