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6B00)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小平勾蕾王萌陈捷敏夏文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天津市安定医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入院
  • 1篇入院方式
  • 1篇扫描图像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机制
  • 1篇特质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取证
  • 1篇品行障碍
  • 1篇情感
  • 1篇情感冷漠
  • 1篇卫生法
  • 1篇描图
  • 1篇精神卫生
  • 1篇精神卫生法
  • 1篇精神障碍患者
  • 1篇冷漠
  • 1篇房角
  • 1篇房角关闭
  • 1篇房角后退

机构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天津市安定医...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篇王小平
  • 1篇勾蕾
  • 1篇刘冬梅
  • 1篇彭书雅
  • 1篇俞晓英
  • 1篇方艳梅
  • 1篇周姝
  • 1篇蔡伟雄
  • 1篇刘瑞珏
  • 1篇夏文涛
  • 1篇陈捷敏
  • 1篇陈琛
  • 1篇王萌
  • 1篇房穗韬

传媒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法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插值检测的扫描图像源辨识方法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扫描图像真实性的问题,提出了应用EM算法与扫描仪传感器噪声的自然统计特性相结合的识别方法。该识别方法一共生成63维特征,用SVM进行训练,通过大量实验图像,文中对取证方法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扫描图像虽然在生成过程中不存在CFA插值过程,但是在被显示前,仍经过了插值运算,傅立叶频谱图仍具有周期性。该算法对SG图像(扫描图像)与CG图像、SG图像与DG图像(数码相机生成图像)之间的识别,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房穗韬方艳梅
关键词:图像取证扫描图像EM算法
UBM、SL-OCT及房角镜检查前房角结构的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裂隙灯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lit lamp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L-OCT)与房角镜检查房角后退和房角关闭的一致性。方法在同一暗室中对被检查眼上方、下方、颞侧、鼻侧4个方位进行UBM、SL-OCT及房角镜检查,记录前房角情况,应用χ2检验和Kappa检验对3种检查方法就房角关闭、房角后退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应用UBM、SL-OCT及房角镜检查判断房角关闭和房角后退,3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M与房角镜检查房角后退结果一致性更好(Kappa值0.882),而SL-OCT与房角镜检查房角后退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0.624)。结论以房角镜检查作为标准,对房角后退的判断UBM优于SL-OCT;对房角关闭的判断,UBM、SL-OCT及房角镜检查一致性均良好。
刘瑞珏王萌夏文涛俞晓英陈捷敏周姝彭书雅刘冬梅
关键词:房角镜房角后退房角关闭
综合医院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方式现状调查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调查《精神卫生法》实施前综合医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入院方式。方法采用《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对本次住院主观意愿、"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等)对2012年7月26日至9月10日间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的259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符合《精神卫生法》"严重精神障碍"定义的患者共176例(67.95%),符合非自愿住院标准的患者117例(45.17%)。开放病房和封闭病房符合非自愿住院标准的患者构成比分别为19.19%和61.25%。结论《精神卫生法》实施前,我国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大部分住在封闭病房,而这其中半数以上的患者即使表示自愿或并不反对住院,也不得不住在封闭病房接受治疗。
勾蕾王小平
关键词:入院方式精神卫生法
品行障碍伴情感冷漠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品行障碍是一种持续、反复侵犯他人基本权利和违反与其年龄相称的社会基本法则的不良行为模式,包括打架、欺负他人、偷窃、破坏他人财物、撒谎等行为。据2010年全球流行病学调查的系统综述显示,男性品行障碍的发病率约3.6%,女性约1.5%[1]。儿童青少年期品行障碍预示着成人期的其他很多问题,如精神健康问题(物质滥用、抑郁、自杀等)、法律问题(被捕风险)、社会职业问题(婚姻、工作状况差)和躯体问题(呼吸功能差)等[2]。品行障碍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疾病,故而研究者们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品行障碍的 临床分类学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根据是否存在情感冷漠特质,该疾病被划分为伴(高)情感冷漠特质和不伴(低)情感冷漠特质型品行障碍[3]。这两类品行障碍在临床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拟对品行障碍伴情感冷漠这一亚型的临床特征进行详细阐述。
陈琛蔡伟雄王小平
关键词:品行障碍生物学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