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50023)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康晓静时晓辉任丹阳普雄明于世荣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黑素
  • 7篇黑素瘤
  • 5篇基因
  • 5篇黑色素
  • 4篇黑色素瘤
  • 2篇突变
  • 2篇恶性
  • 2篇恶性黑素瘤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逆转录...
  • 1篇端粒酶逆转录...
  • 1篇新疆维
  • 1篇新疆维吾尔族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肿瘤

机构

  • 7篇新疆维吾尔自...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7篇康晓静
  • 2篇吴秀娟
  • 2篇靳颖
  • 2篇于世荣
  • 2篇任丹阳
  • 2篇普雄明
  • 2篇时晓辉
  • 1篇柴莉
  • 1篇李静
  • 1篇陈文静
  • 1篇刘广勇

传媒

  • 3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6例新疆维吾尔族恶性黑素瘤病理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恶性黑素瘤的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6例新疆维吾尔族恶性黑素瘤,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进行病理分析。结果:恶性黑素瘤的组织结构及病理形态复杂多样性,以多种细胞类型和组织形态混合存在为主要特征,细胞类型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小痣样细胞型、气球样细胞型、混合型。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表达HMB-45、S-100、Ki-67、Vim-entin、Melan-A分别为90%、100%、100%、90%、96%。结论:恶性黑素瘤临床表现复杂,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
康晓静李静陈文静于世荣靳颖吴秀娟普雄明
关键词:恶性黑素瘤免疫组织化学
黑素瘤与NRAS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目前,国际上将黑素瘤分为肢端型、黏膜型、慢性日光损伤型(CSD)和非慢性日光损伤型(NonCSD)4型。在亚洲人和有色人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肢端型(即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部位),约占72%;其次为黏膜型。在白种人黑素瘤患者中70%为浅表扩散型黑素瘤,原发部位位于背部、胸腹部和下肢的皮肤。
刘广勇康晓静
关键词:黑素瘤RAS基因原发部位损伤型
BRAF V600E突变蛋白在皮肤黑素瘤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皮肤黑素瘤BRAF V600E突变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V600E突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应用抗BRAF V600E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法检测103例皮肤黑素瘤、40例色素痣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BRAF V600E突变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BRAF V600E突变蛋白阳性表达率在皮肤黑素瘤中为20.4%(21/103),色素痣中为5.0%(2/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P< 0.05).黑素瘤BRAF V600E突变蛋白的表达率在不同年龄组[<60岁组表达率为29.8%(14/47),≥60岁组为12.5%(7/56)]、不同民族[维吾尔族组为30.2%(13/43),汉族组为13.3%(8/60)]、不同发病部位[肢端为13.6%(6/42)、黏膜为11.8% (4/29)、非肢端为45.8%(11/32)]、不同Clark分级[Ⅰ~Ⅲ级组为8.6%(4/42),Ⅳ~Ⅴ级组为12.4%(17/61)]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恶性黑素瘤中BRAF V600E突变灵敏度为100%(15/15),特异度为98.5%(65/66).结论 BRAF V600E突变蛋白在皮肤黑素瘤中高表达,在维吾尔族人群表达率高于汉族人群;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具有准确、快速等特点.
任丹阳康晓静于世荣时晓辉吴秀娟靳颖普雄明
关键词:黑色素瘤突变
原发性黏膜黑素瘤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原发性黏膜黑素瘤是一种起源于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黑素细胞的潜在危及生命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与皮肤恶性黑素瘤相比,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分子生物学特征性等因素尚待确定。虽然几乎任何黏膜表面都可以发生黑素瘤,但是大多数起源于头颈部、肛门直肠、或者是外阴阴道的黏膜。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的特征,临床表现多样,易于漏诊及误诊,预后不良。手术仍然是黏膜黑素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任丹阳康晓静
关键词:黑色素瘤黏膜基因
黑素瘤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研究进展
2014年
黑素瘤是起源于表皮黑素细胞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编码端粒酶的催化亚单位,该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的永生化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决定端粒酶活性高低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特别是该基因启动子区的突变和甲基化状态与黑素瘤密切相关,目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与黑素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
柴莉康晓静
关键词:黑色素瘤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突变
单克隆抗体在黑素瘤诊断中的作用
2014年
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原发于皮肤的高度恶性肿瘤,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所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肿瘤标记物可由肿瘤细胞产生或由非肿瘤细胞,如与肿瘤有关的免疫系统产生,可存在于细胞内或细胞表面[2]。因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检测简便易行,所以在肿瘤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在黑色素瘤中大多数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且大多数在疾病晚期才高表达,因而不适于早期和亚临床期[3]。新的黑素瘤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黑色素细胞瘤建立一种更加准确的具有治疗意义的肿瘤分期和分类方法[4]。
热依拉.莫合塔尔康晓静
关键词:恶性黑素瘤单克隆抗体血清肿瘤标记物黑色素细胞瘤肿瘤细胞
黑素瘤与kit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黑素瘤起源于表皮黑素细胞,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倾向将黑素瘤分为四种亚型:肢端型、黏膜型、慢性日光损伤型和非慢性日光损伤型。病因学研究中环境因素和遗传易感性是黑素瘤主要致病因素。kit基因是定位于人类染色体4q11-12的原癌基因,研究发现,其是亚洲黑素瘤重要的致病基因。kit基因在肢端型和黏膜型黑素瘤中突变率较高,对黑素瘤肿瘤生长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kit基因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时晓辉康晓静
关键词:黑色素瘤基因KI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