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ZW004)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滕云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唐代
  • 4篇落第
  • 3篇文学
  • 2篇心态
  • 2篇诗词
  • 2篇唐宋
  • 2篇科举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困境
  • 1篇怨恨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原因
  • 1篇宋诗
  • 1篇唐宋诗
  • 1篇唐宋诗词
  • 1篇屡败屡战
  • 1篇科举制
  • 1篇科举制度
  • 1篇归家

机构

  • 6篇桂林师范高等...

作者

  • 6篇滕云

传媒

  • 4篇玉林师范学院...
  • 2篇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唐宋诗词看科举制度由唐至宋的人文进步性被引量:1
2016年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经过由唐至宋的变迁,到宋代逐渐成熟完善。一是在选拔过程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公正性,包括废荐举、绝请托,完善推广考试回避制度,以及殿试、锁院、糊名、誊录制度的实行等;二是逐步实施了增加录取名额、特奏名制度等人文关怀性政策。考试及录取程序中的一系列渐进的改革措施,体现出显著的人文进步性。这一变迁在唐宋文人的诗词中亦有所体现。
滕云
关键词:唐宋诗词科举制度
论唐宋落第诗词的流变
2020年
落第诗词随科举制度产生而出现,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随其生态环境的变迁而变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一样的时代风貌。初唐时期,科举选官制度初行于世,偶有落第诗出现。盛唐时期,赴举的考生人数逐年增加,落第人数也在扩大,落第诗数量增加。这一时期士人入仕途径仍然宽广,落第诗中表现出盛唐士人追求事业功名及战胜困难险阻的豪情。中晚唐时期,士人入仕途径逼窄,落第人数连年扩大,落第诗数量激增,诗歌中充满了落第的伤情。到宋代,科举录取的人数比唐代大为增加,选拔的程序也逐渐成熟完善,宋人在落第诗中表现出的态度比较客观和理性,呈现出与唐代落第诗不同的风貌。同时,曲子词在宋朝兴盛,宋人把落第的情绪写入词中。顺应文学自身的发展轨迹,落第词作为一种文学类型,随时代文学样式的新变应运而生。
滕云
唐代落第举子李山甫的科举历程及心态探析被引量:2
2015年
唐代开科取士,全社会形成科举热潮。然而应考举子大多数是落第的,李山甫便是其中之一。从李山甫的落第诗可以探寻到他在经历了赴考落第的伤心痛苦、求荐无门的辛酸无奈之后,便由怨生恨,心理失衡,进而报复朝臣,对抗社会,给社会造成祸患。从历史上看,凡是统治者采取有效措施安抚、安置落第士子,科举制度就能发挥出它的作用,使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相对稳定;反之,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安置社会竞争中的失意者,是建设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措施。
滕云
关键词:唐代心态
羞惭与怨恨——从唐代落第文学看落第举子的双重心态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研究唐代落第文学发现,落第举子应考落地后,一方面表现为因科考失败而羞愧难当,羞于见亲人、朋友、资助自己应考的恩人甚至是不相识的陌生人,这种羞愧之情在文学创作中表露无遗;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朝廷及自己的怨恨。科举取士程序的不完善,无人举荐的无奈都滋生了落第举子内心的怨恨情绪。
滕云
关键词:唐代心态怨恨
从唐代落第文学看落第举子屡败屡战的原因
2012年
唐代落第举子留下了大量落第诗文,袒露了应考落第后的心迹。研究这些落第文学,可以窥探这种科举热潮的现象后面应举人屡败屡战的社会原因以及落第举子应考的心路历程。
滕云
关键词:唐代科举社会原因
从唐代落第文学看落第举子归家的心理困境
2014年
在唐代的科举热潮中,及第者一举成名天下知,返归故里荣己荣亲荣乡国。举而不第者,却要遭遇榜前痛入骨髓的失意伤心,进取无门的绝望无奈,无颜归家的羞愧难当。唐代落第文学,记录了落第举子欲归不得、归而难安的心理困境。他们难过、思亲却不敢轻易回家,一旦踏上归途却又备受自卑羞惭心态的折磨,回到家里更有可能会陷于难堪、心痛的境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在经历落第的打击和磨难后的心路历程。
滕云
关键词:唐代归家心理困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