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20120049)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2
相关作者:孙航杨祝良杨扬龚明李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分类学
  • 1篇叶色
  • 1篇英文
  • 1篇幼叶
  • 1篇植食动物
  • 1篇秋季
  • 1篇秋季叶色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系统学
  • 1篇警戒色
  • 1篇繁殖器官
  • 1篇高等真菌
  • 1篇高山植物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孙航
  • 2篇杨祝良
  • 1篇李俊
  • 1篇龚明
  • 1篇杨扬
  • 1篇葛再伟

传媒

  • 3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生命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植物警戒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植物为适应植食动物的取食压力而进化出物理、化学等多种防御机制,以把植食伤害降到最低程度,但动物不断的抽样尝试行为还是让有防御行为的植物受到伤害。因此,向潜在的植食动物传达自己的防御信号对植物是有益的。颜色作为一种稳定有效的视觉信号通常是花和果实的诱惑信号,某些情况下也是一种警戒防御信号,植食动物经过抽样学习后能识别这种防御信号并主动回避,从而形成了植物的警戒色。起源于猎物-捕食者关系的警戒色理论在动物界得到了充分研究,但植物警戒色却不为人所知,直到2001年Hamilton关于秋季树叶颜色的信号假说公开发表后,才引起人们对植物警戒色的初步研究。如今在早秋变色树种、幼叶、多刺植物、植物繁殖器官都发现了警戒色的一些例证,尽管有些还不太明确甚至存在争议,但至少为植物警戒色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植物营养体颜色在时空上的多态性变化值得人们更深入地研究,防御权衡假说也预示了防御有害植食动物的警戒作用存在于繁殖器官的可能性,研究它们生理和生态适应意义有利于人们更深程度地理解植物-动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李俊龚明孙航
关键词:警戒色植食动物秋季叶色幼叶繁殖器官
横断山区高等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中国西南横断山地区地形复杂、山陡谷深、生境多样,是真菌栖息、繁衍和分化的理想地区。国内外真菌学家们对该区的真菌早就给予过关注和研究,曾报道了该区真菌4000余种,约占我国已知真菌总种数的40%。然而,总的说来,人们对该区真菌物种多样性的了解还知之甚少。近十余年来,我们对该地区的真菌中的高等真菌部分进行了十余次野外考察和采集,共获得标本7000余份、分子材料4200余份、真菌及其生境照片1万余张,这是研究和认识该区真菌多样性不可或缺的第一手科学资料。通过对该区有关标本的研究,正式发表了2新属及50余新种;但还有大量新物种和一些新属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描述。加强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为经济发展服务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祝良
关键词:高等真菌分类学系统学物种多样性
高山和极地植物功能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06年
由于环境条件恶劣,所以高山地区(特别是树木分布线以上区域)和极地地区通常被认为是陆地上最为极端的生境之一,但是高山和极地区域却也拥有众多极具价值的生物资源。因此自1896年以来,作为生物进化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高山和极地植物对生境的适应机制和策略一直倍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以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等学科资料,分析了高山和北极植物的特有生活型,并认为它是一种主要的适应机制。通过对全球主要高山和极地植物生长地的局部气候特点的分析,作者肯定了植物的特化适应现象与极端环境各因素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杨扬孙航
关键词:高山植物
鬼笔腹菌在东亚首次发现(英文)
2008年
根据采自我国四川的材料和对模式标本的研究,对鬼笔腹菌(Phallogaster saccatus)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有插图。该种所隶属的鬼笔腹菌属(Phallogaster)为一个单型属,在东亚为首次报道。其主要特征是包被单层,表面有不规则的下陷,成熟时下陷处发育成不规则小孔;孢体由不规则的小腔组成,成熟时与中柱一并全部胶化溶解,仅剩下深绿色至橄榄色的孢子成堆附着在包被的内表面;担子果无菌托,成熟时袋状、中空。
杨祝良葛再伟
关键词:分类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