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世界银行贷款山东生态造林项目

作品数:43 被引量:377H指数:12
相关作者:杨吉华董智张永涛李红丽王荣荣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林业引用外资项目办公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2篇土壤
  • 9篇造林
  • 9篇石灰岩山地
  • 8篇盐碱
  • 8篇盐碱地
  • 8篇碱地
  • 7篇树种
  • 7篇保土
  • 7篇滨海盐碱
  • 7篇滨海盐碱地
  • 6篇水分
  • 6篇混交
  • 6篇混交林
  • 5篇蓄水
  • 5篇造林树种
  • 5篇蒸腾
  • 5篇土壤水
  • 5篇抗旱
  • 5篇抗旱性
  • 5篇侧柏

机构

  • 43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山东省林业引...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山东省林业科...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7篇杨吉华
  • 14篇董智
  • 11篇张永涛
  • 10篇李红丽
  • 6篇王志伟
  • 6篇陈志成
  • 6篇王荣荣
  • 6篇胡建朋
  • 6篇李星辰
  • 5篇李亦然
  • 5篇张晓晓
  • 4篇罗明达
  • 4篇艾钊
  • 4篇耿兵
  • 4篇郑云龙
  • 4篇张国庆
  • 4篇王华田
  • 4篇苏丹
  • 3篇马胜国
  • 3篇高鹏

传媒

  • 13篇中国水土保持...
  • 8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蚕业科学
  • 2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农技服务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水利科技与经...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鲁中南石灰岩山地不同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以山东省世行生态造林项目区新泰市汶南镇岩庄村洞山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选择侧柏纯林(S1)、侧柏黄栌混交林(S2)、侧柏五角枫混交林(S3)和侧柏山杏混交林(S4)4种典型造林模式,并以荒坡(CK)作为对照,对不同造林模式对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种造林模式中,侧柏五角枫混交林(S3)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最明显,其次是侧柏黄栌混交林(S2),再次是侧柏山杏混交林(S4),最后是侧柏纯林(S1);(2)4种造林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均高于荒坡(CK),以侧柏黄栌混交林对土壤的有机质、氮元素改良效果较好,侧柏山杏混交林对土壤磷元素的改良效果较好;(3)在相同土壤水吸力条件下,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含水量表现为,侧柏五角枫混交林(S3)>侧柏黄栌混交林(S2)>侧柏山杏混交林(S4)>侧柏纯林(S1)>荒坡(CK)。
杨同珂朱超郑云龙张钦敬李玉霞徐西利李华
关键词:造林模式理化性质石灰岩山地
基于TOPSIS法的鲁中南山区不同混交林水土保持效益评价被引量:7
2018年
为更好地开展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生态工作,有必要对该地区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适宜的混交林模式。以鲁中南山区典型石灰岩山地和砂石山地的12种10年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林分的蓄水保土效益和改良土壤的效益,运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并基于TOPSIS原理对各混交林模式进行评价;综合13项水土保持效益指标,对不同混交林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石灰岩山地和砂石山地的混交林。结果表明:对于石灰岩山地,乔灌混交林中的侧柏黄栌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中的侧柏刺槐混交林表现较优;对于砂石山地,针阔混交林中的黑松刺槐混交林、阔阔混交林中的刺槐麻栎混交林较为适宜。
李亦然张兴刚李泽东张如明程甜甜张永涛
关键词:混交林生态效益评价TOPSIS法
鲁中南山地典型植被土壤颗粒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学特征被引量:10
2013年
土壤粒径分布与水分特征曲线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状况和土壤肥力有显著影响。以鲁中南山地典型植被下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形学理论研究5种典型植被土壤颗粒与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学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单重分形维数、多重分形参数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形维数具有显著差异,均表现为麻栎+刺槐混交林>黑松+黄连木混交林>黑松林>核桃林>荒草地;2)土壤分形维数有林地大于荒草地,混交林大于纯林;3)土壤分形维数与黏粒体积分数、粉粒体积分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体积分数呈显著负相关;4)土壤颗粒单重分形维数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形维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颗粒分布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参数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结构性状变化的定量指标,可利用土壤颗粒分形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形维数的相关关系来描述对应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成果可为鲁中南山地退耕还林与生态造林工程建设及其生态效益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张杰高鹏孙会敏郑云龙董智
关键词:土壤粒径分布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形维数
鲁中南山地6个造林树种根系形态的比较被引量:20
2015年
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树种选择是制约这一特殊生境植被修复的关键问题。为明确不同树种对干旱瘠薄生境的生态适应策略,为困难地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依据,采用挖掘法获取树木整体根系,用根系扫描仪测定细根形态参数,对比分析鲁中南干旱瘠薄山地黑松、侧柏、黄连木、麻栎、黄栌、扶芳藤6个造林树种根系构型及细根形态特征,阐明干旱瘠薄生境中不同树种根系形态的差异性及其对特殊生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相同立地条件下6树种根系构型差异较大,黑松、侧柏、扶芳藤根系表现为浅根性,依靠水平空间的拓展获得水分和养分是它们对干旱瘠薄生境的适应策略;而黄栌、黄连木、麻栎根系则为深根性。2)各树种细根形态存在较大差异,扶芳藤各级细根数量最多,且长度、表面积和体积显著高于其他树种(P〈0.05),表明其具有极强的生根能力及水分和养分利用能力。3)麻栎和扶芳藤低级细根(1-2级)的比根长在所有树种中最大,表明它们的细根具有良好的吸收功能。根据各树种的根系形态特征,在干旱瘠薄山地造林实践中,可利用其根系生长策略的不同考虑树种混交,营建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等多种林型,充分发挥森林固水保土等生态效益。
蔡鲁朱婉芮王华田张光灿刘霞杨吉华王延平
关键词:根系构型细根形态
山东砂石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蓄水效益被引量:14
2011年
以山东省临朐县辛庄水土保持试验站营造的5种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蓄水效益。结果表明:刺槐、五角枫、黄连木等阔叶树种林分的枯落物多,枯落物腐烂分解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良好,增加了土壤蓄水量,3种阔叶树种林分与对照(各林分类型附近立地条件相同的荒坡)相比增加的土壤饱和贮水量以刺槐林的最大(为549.8 m3/hm2),其次是五角枫林(为416.9 m3/hm2)和黄连木(为392.3 m3/hm2);而黑松、侧柏等针叶树种林分相应地增加土壤饱和贮水量较少,分别仅为257.9和223.7 m3/hm2。通过对枯落物已分解层蓄积量与0~20 cm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林分类型的枯落物已分解层蓄积量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相关性,与土壤密度、土壤总孔隙度呈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毛管孔隙度相关但不显著。计算结果显示,5种林分类型的土壤蓄水效益表现为刺槐林>五角枫林>黄连木林>黑松林>侧柏林。
胡建朋杨吉华罗明达李星辰
关键词:林分类型
滨海盐碱地白蜡人工林的小气候效应被引量:5
2014年
以滨海盐碱地白蜡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旷野裸地为对照,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白蜡人工林的动力、热力和水文等小气候效应,以期为滨海盐碱地人工造林的生态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林内太阳辐射、风速、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明显低于旷野;空气相对湿度林内显著高于旷野;而林内空气温度春季高于旷野,夏秋季则低于旷野.林带防风效应和遮荫效应在夏季发挥最好,分别可达77.87%和67.50%,气温最高可降低0.40℃,空气相对湿度可增加7.59% ~ 18.61%.林内不同小气候因子间极显著相关,且气温和土温的相关性最好.
沈运扩董智王丽琴张志鹏邵水仙
关键词:动力效应水文效应滨海盐碱地
盐胁迫对白榆无性系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为了促进滨海盐渍荒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引种栽培与盐碱土的改良利用,以3个白榆无性系Y65225、Y46和Y51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模拟方法,分析白榆无性系在不同浓度(0.0%、0.3%、0.5%、0.7%和0.9%)Na Cl处理下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各指标的相关性,并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个白榆无性系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在各盐浓度胁迫下,Y51能够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最强;Y46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最大,抗氧化能力最差,Y46的MDA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受到的盐害最大;Y51的MDA含量增加幅度最小,受到的盐害最小。3个白榆无性系的SOD活性与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SOD活性、POD活性相关性不显著,CAT、POD活性与MDA含量相关性不强,SOD活性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SOD活性的增加,可显著减少MDA的积累,增强其抗盐性。综合各项指标,Y51抗盐能力最强,Y65225次之,Y46最差。建议在滨海盐碱地区造林时,优先采用Y51无性系。研究结果将为今后白榆无性系在盐碱地的栽培,提供一定的参考。
苏丹李红丽董智张晓晓贾淑友
关键词:抗氧化酶丙二醛耐盐性滨海盐碱地
白榆无性系生长特性及离子分布对NaCl胁迫的响应被引量:5
2017年
白榆是滨海盐碱地最重要的潜在造林树种,以白榆无性系EC7和EC51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5种NaCl浓度(0、50、85、120、155 mmol/L)下2个无性系生长状况及Na^+、Cl^-和K^+在各器官的积累特点,以期探索白榆无性系各器官离子分布与积累特征及其对NaCl的响应,比较2个无性系的耐盐性,为白榆无性系在滨海盐碱地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1)盐胁迫条件下,白榆无性系叶片黄化、干枯等盐害症状会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加重,在155 mmol/L的高盐浓度胁迫下,EC7植株死亡而EC51无死亡现象,且在相同NaCl浓度下EC7的盐害症状较EC51严重;NaCl胁迫明显抑制了白榆无性系生物量的积累,地上部位的抑制现象更加明显,在大于50 mmol/L的盐浓度胁迫下EC7各部分的生物量显著减少(P<0.05),EC51的生物量变化更加稳定,适应性更强。2)EC7和EC51各器官Na^+和Cl^-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Na^+的分布特点为根>茎>叶。Cl^-的分布特点为根>叶>茎。在大于85 mmol/L的盐浓度胁迫下,EC51各器官的Na^+含量增加幅度较EC7小;EC51根中的Cl^-积累较叶中多,而EC7在叶中积累较多。EC51的离子分配模式减少了盐害离子在光合器官的积累。Cl^-含量在茎中最少,由此推断,茎器官可能只是一种传输通道。3)K^+在各器官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EC7的降幅较大,在根和叶中尤为明显,EC51在大于85 mmol/L的盐浓度下K^+含量变化较稳定,且EC51各器官中K^+含量均高于EC7。EC51在茎和叶中K^+/Na^+离子比值高于同浓度下EC7,表明EC51更能适应盐胁迫的高渗环境。研究表明,白榆无性系EC7和EC51均有一定的耐盐能力,能够在小于85 mmol/L的环境中良好生长,在盐浓度大于85 mmol/L的胁迫条件下,EC51较EC7有更强的适盐能力。
苏丹殷小琳董智慕德宇张晓晓贾淑友
关键词:生物量离子分布滨海盐碱地
鲁中南砂石山区不同林分类型保土功能及其效益被引量:12
2011年
以临朐县辛庄水土保持试验站营造的6种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刺槐、麻栎、五角枫、黄连木等阔叶树种林分的枯落物多,林下草本植物盖度大,吸持和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强,枯落物腐烂分解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良好,土壤渗透速度快,0-20 cm草本植物根系生物量大,固持土壤免遭地表径流的冲刷,保土功能强;而黑松、侧柏等针叶树种林分相应的保土功能较弱。6种林分类型与对照相比减少的土壤侵蚀量:以刺槐林最大,为43.22 t/hm2;麻栎林、五角枫林和黄连木林的次之,分别为41.85,39.74,38.39 t/hm2;而黑松林和侧柏林的较小,分别为31.32,29.41 t/hm2。通过对不同林分类型的枯落物层蓄积量、土壤总孔隙度、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渗透速率、林下草本植物生物量、减少土壤侵蚀量等进行方差分析,均存在显著差异,计算结果显示,6种林分类型保土效益大小排序为刺槐林>麻栎林>五角枫林>黄连木林>黑松林>侧柏林。
杨吉华胡建朋罗明达李星辰
关键词:林分类型土壤侵蚀量保土效益
鲁东沿海丘陵茶园防护林的小气候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近年来山东乳山茶业逐渐兴起,但由于北方冬春季温度低和倒春寒频繁发生,茶叶种植面积逐年减小。如何在低成本管理的基础上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成为乳山茶园管理的一大难题。以2007年春季采用水平梯田整地种植的茶园为试验区,以梯田周围营造的4种网格(8 m×80 m,12 m×80 m,20 m×80 m,40 m×80 m)茶园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13年4月、8月和12月,测定风速、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及土壤相对湿度,以纯茶园作为对照,进行了小气候因子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4种防护林均能有效地降低茶园内风速,调节气温、土壤温度和土壤相对湿度,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为茶树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2)由于区域水分通量和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4种防护林的小气候调节效应也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差异;(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茶园防护林中,影响小气候因子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土壤温度,其因子负荷量分别为–0.978和0.986,但风速与气温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与土壤温度之间无显著线性关系,因此,风速也能间接地影响林内小气候;(4)8 m×80 m的防护林对小气候的总体调节效应优于其他3种防护林。
杨菲杨吉华艾钊张国庆胡建朋
关键词:小气候防护林温度风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