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S2004A001)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永普贾守菊倪小英肖国强柴雪良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小荚蛏
  • 2篇淀粉酶
  • 2篇纤维素
  • 2篇纤维素酶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性状
  • 1篇幼虫
  • 1篇脂肪酸
  • 1篇软体部
  • 1篇生理阶段
  • 1篇数量性状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人工育苗
  • 1篇人工育苗试验
  • 1篇温度
  • 1篇纤维素酶活性

机构

  • 6篇温州大学
  • 2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浙江广播电视...

作者

  • 6篇张永普
  • 3篇贾守菊
  • 2篇方军
  • 2篇倪小英
  • 2篇张炯明
  • 2篇林志华
  • 2篇柴雪良
  • 2篇肖国强
  • 1篇董迎辉
  • 1篇胡利华
  • 1篇吴爱春
  • 1篇应雪萍
  • 1篇陆荣茂
  • 1篇薛林海
  • 1篇张环
  • 1篇胡金乾
  • 1篇万桂平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江西科学
  • 1篇温州师范学院...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荚蛏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22
2006年
测量了小荚蛏壳长、壳宽、壳高等壳性状和活体重、软体部重等经济性状.分析表明,小荚蛏各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与壳高、壳长与壳宽、壳高与壳宽、体重与软体部重均呈线性相关;壳长与体重、软体部重呈幂函数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的壳长(SL)、壳高(SH)和壳宽(SW)、估计活体重(WB)和软体部重(WF)的回归方程为:WB=-2.43+0.07SL+0.21SW+0.06SH,WF=-1.09+0.04SL+0.13SW-0.01SH.
薛林海张永普胡金乾
关键词:小荚蛏数量性状
小荚蛏软体部不同生理阶段脂肪酸的组成与变化
2009年
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小荚蛏不同生理阶段(配子发生期、成熟期和排放期)软体部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小荚蛏软体部含有2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13种.各生理阶段的SFA、MUFA和PUFA含量差异极显著,23种脂肪酸除C20:3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22种脂肪酸含量差异均显著;SFA含量以排放期为最高,配子发生期为最低;MUFA含量在配子发生期高于成熟期和排放期,PUFA含量在配子发生期和成熟期高于排放期.
吴爱春张永普应雪萍贾守菊
关键词:小荚蛏软体部脂肪酸生理阶段
小荚蛏人工育苗试验被引量:3
2007年
对小荚蛏(Siliqua minima)繁殖、幼虫培育、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荚蛏繁殖盛期是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壳长3cm左右的雌性成熟个体最多,产卵可达10万粒左右,卵径约60μm。在盐度20,水温21~22℃,pH7.8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8h发育至D形幼虫。26℃时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最高,盐度21~36之间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差异不大。温度对幼虫生长发育影响明显,18℃和30℃试验组,幼虫不能存活,22℃组幼虫存活率最高,但生长速度慢于26℃组。盐度对幼虫生长影响明显,盐度为16时,幼虫存活率最高,但生长速度略慢,随着盐度升高,存活率略有下降。金藻和小球藻是浮游幼虫前期生长适宜的单胞藻饵料。
柴雪良张炯明方军肖国强张永普胡利华林志华
关键词:胚胎发育幼虫
小荚蛏的核型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以小荚蛏(Siliqua minimai Gmelin)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热滴片法进行染色体制备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小荚蛏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38,核型公式为2n=12m+14sm+10st+2t,染色体臂数(NF)=64,未发现性染色体和随体。与已经研究的大竹蛏、缢蛏和长竹蛏相比,小荚蛏核型更不对称,st/t类型数量更多,推测小荚蛏较为原始。用类平均法对它们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小荚蛏与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远。
陆荣茂张永普林志华柴雪良董迎辉肖国强张炯明方军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
pH和温度对小荚蛏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研究了pH和温度对小荚蛏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当温度在5~75℃之间,小荚蛏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5-45℃,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5℃;在不同的pH条件下。淀粉酶的最适pH为5.6~6.2,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4.2~4.6。实验测定结果表明小荚蛏的淀粉酶活性远高于纤维素酶活性。
倪小英张永普贾守菊万桂平
关键词:小荚蛏PH温度淀粉酶纤维素酶
小荚蛏消化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被引量:9
2007年
研究了小荚蛏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在不同季节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消化酶的活力在不同季节差异极显著。纤维素酶的活力大小为: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蛋白酶的活力大小为:春季和秋季>冬季和夏季;淀粉酶的活力大小为:秋季>冬季和春季>夏季;三种消化酶的活力均为夏季最低。
倪小英张永普贾守菊张环
关键词:小荚蛏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