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5Z114)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陈云贵吴朝玲周晶晶郑欣胡凡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合金
  • 8篇放氢
  • 7篇贮氢
  • 6篇吸放氢性能
  • 6篇放氢性能
  • 5篇贮氢合金
  • 5篇CR
  • 4篇贮氢材料
  • 4篇TI
  • 4篇储氢
  • 3篇BCC
  • 3篇储氢合金
  • 3篇X
  • 2篇循环性能
  • 2篇微观结构
  • 2篇密度泛函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固溶
  • 2篇固溶体
  • 2篇钒基固溶体

机构

  • 13篇四川大学
  • 1篇赣州有色冶金...

作者

  • 13篇吴朝玲
  • 13篇陈云贵
  • 9篇周晶晶
  • 5篇郑欣
  • 3篇杨菲
  • 3篇胡凡
  • 2篇高涛
  • 2篇吴海文
  • 2篇庞立娟
  • 2篇肖艳
  • 2篇罗林山
  • 2篇童桂蓉
  • 1篇严义刚
  • 1篇闫康平
  • 1篇童桂容
  • 1篇管建红
  • 1篇陶明大
  • 1篇刘艳
  • 1篇周健
  • 1篇曾华勇

传媒

  • 5篇功能材料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物理学报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有色金属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o含量对(VFe)_(48)Ti_(26)Cr_(26-x)Mo_x(0≤x≤5)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系统研究了(VFe)_(48)Ti_(26)Cr_(26-x)Mo_x(0≤x≤5)合金吸放氢性能及微观组织结构。XRD及PCT测试结果表明,随着Mo含量增加,合金的晶格常数增大,放氢平台压升高,吸放氢量在Mo含量0≤x≤2范围内不出现显著变化,且有效放氢量(质量分数)均能保持在2%以上。当Mo含量为1at%时,合金吸放氢量均达到最大值,吸氢量为3.59%,放氢量为2.08%,室温下的放氢平台压为0.337MPa。SEM与EDS分析表明,不同Mo含量的合金均由bcc主相、Laves相及稀土氧化物相组成,且Mo主要存在于合金的bcc主相中,而在Laves相中分布相对较少。
杨菲吴朝玲陈云贵周晶晶吴海文
关键词:BCC吸放氢性能
Ti/Cr比对(VFe)_(50)Ti_(26-x)Cr_(24+x)(0≤x≤2.0)储氢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为研究不同Ti/Cr比对(VFe)_(50)Ti_(26-x)Cr_(24+x)(0≤x≤2.0)储氢合金吸放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Fe V_(80)中间合金制备了低成本储氢合金并系统研究了储氢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及组织结构.PCT及XR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i/Cr比的降低(x的增加),合金的吸放氢量均呈现减小的趋势,放氢平台压则不断增大,所有的合金均由主相BCC及稀土氧化物Ce O_2相组成,主相BCC的晶格常数随着Ti/Cr比的降低而减小.
罗林山周健文小强刘雯雯管建红
关键词:储氢合金吸放氢性能晶格常数
NaAlH_4表面Ti催化空间构型和X射线吸收光谱:Car-Parrinello分子动力学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采用Car-Parrinello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掺杂Ti前后的NaAlH4(001)2×2×1超晶胞表面晶体在333K(60℃)温度条件催化脱氢的空间构型做了理论研究,发现掺杂Ti的合金中AlH4团的其中两个Al—H键长分别从约1.64(1=0.1nm)增大至1.74和1.93,而未掺杂合金表面中AlH4团的4个Al—H键长基本不变,这意味着掺杂Ti相对未掺杂的合金更易于放氢.但在模拟温度条件下并未发现Ti-Al成键趋势,分析认为这可能在于模拟过程温度不够高.在所得表面晶体结构基础上,采用全势能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计算了TiAl3,TiH2晶体及Na8Ti8Al16H64(001)表面晶体的TiK边X射线近边结构(XANES)谱,通过与实验测试的XANES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对比发现,Ti原子不仅可能是以TiAl3和TiH2混合物形态存在,一部分Ti还可能取代NaAlH4表面的Na原子而存在。
周晶晶陈云贵吴朝玲肖艳高涛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熔体快淬与退火处理对公斤级钒基贮氢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考察了真空高温退火工艺与熔体快淬工艺对用FeV80中间合金代替纯钒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制备的公斤级V-60%(TiCrFeMn)贮氢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温退火,合金的BCC主相成分均匀性有所改善,初始吸放氢量有一定提高,平台斜率降低,熔体快淬工艺使合金的活化性能和吸放氢性都恶化。
胡凡吴朝玲陈云贵周晶晶
关键词:贮氢材料退火熔体快淬吸放氢性能
添加纳米TiO_2对Mg_(17)Al_(12)吸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高能球磨在Mg17Al12合金中添加纳米级金红石型TiO2,并研究了材料的吸氢动力学性能、结构及微观形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2的添加可显著地提高材料的吸氢动力学性能和吸氢量,降低吸氢温度.Mg17Al12合金在573 K及1 150 min的最大吸氢量(质量分数)仅为1.45%,而添加TiO2后,Mg17Al12合金在393 K下可快速吸氢,60 min时的吸氢量达到1.97%,在473 K下15 min内的吸氢量可达到1.68%,饱和时的吸氢量达到了3.94%.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添加TiO2后,Mg17Al12合金在球磨过程中没有新相生成,但放氢后会出现Al及Al3Ti等相,其中Al3Ti很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庞立娟陈云贵严义刚吴朝玲刘艳郑欣
关键词:MG17AL12吸氢动力学纳米TIO2
Mg_(17)Al_(12)氢化物的水解放氢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金属Mg和Al都是水解制氢原料的最佳候选之一,但存在制粉难、氢化难、产氢量低等问题。而金属间化合物Mg17Al12易粉化和氢化,并且氢化产物(MHA)的水解产氢量高达13.6%(质量分数)。研究了溶液pH值对Mg17Al12氢化物水解放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17Al12氢化物只能在强酸溶液中才能放出理论氢量,在其它条件下只能实现部分水解放氢。而采用球磨的方法在MHA中添加盐也能显著地提高Mg17Al12氢化物的化学活性。研究结果表明,Mg17Al12氢化物与MgCl2质量比为1时,该复合物球磨1h后在70℃下水解反应1h后,产氢率达到90%。
肖艳吴朝玲陈云贵吴海文杨菲
关键词:水解制氢酸碱度球磨
钒基贮氢合金的公斤级熔炼工艺与性能改善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了V-60%(TiCrFeMn)贮氢合金的公斤级熔炼工艺和热处理工艺,采用真空中频感应和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两种不同的熔炼方法制备公斤级钒基贮氢合金,采用高温退火方法改善合金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的合金由于熔炼过程中合金液与坩埚反应,致使合金含氧量过高,合金性能恶化,而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的合金表现出优良的吸放氢性能,初始吸氢量为3.69%(质量分数),放氢量达到了2.25%(质量分数),平台压为0.45MPa。
胡凡陈云贵吴朝玲周晶晶
关键词:吸放氢性能
淬火对V_(40)Ti_(26)Cr_(26)Fe_8贮氢合金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淬火工艺被广泛应用于钒基固溶体贮氢合金的热处理过程中,并被认为能够有效改善合金成份均匀性,提高合金的有效放氢量。考察了淬火对V40Ti26Cr26Fe8贮氢合金放氢PCT性能的影响。合金微观结构变化的分析表明,合金在退火态时存在C14Laves相,淬火后Laves相固溶于BCC主相中,含量下降。成分分析表明,合金BCC主相淬火后Ti含量上升。与退火处理相比,合金放氢量和平台压在淬火后均出现下降。而合金在淬火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及应力,导致了放氢平台倾斜,滞后增大且放氢量下降。
郑欣陈云贵吴朝玲童桂蓉周晶晶
关键词:贮氢材料淬火微观结构
钒基固溶体储氢材料弹性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59Cr-41Ti)100-xVx(x=5,15,30,60,80,100)六种钒基储氢合金的晶格常数、弹性性质和电子态密度,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发现当x=60时的钒基合金具有较好弹性性质,杨氏模量为149.30GPa,切变模量为54.42GPa及体弹模量为193.96GPa.结合实验循环性能分析认为在吸放氢过程中合金已经发生塑性变形,弹性性质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电子态密度分析了掺杂合金弹性性质的微观机制.
周晶晶陈云贵吴朝玲庞立娟郑欣高涛
关键词:钒基固溶体密度泛函理论
V_(40)Ti_(26)Cr_(25)Fe_8Mo_1贮氢合金循环放氢过程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考察了V40Ti26Cr25Fe8Mo1贮氢合金的循环放氢性能,发现合金放氢量随循环次数呈指数衰减。对合金循环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分析表明,合金一氢化物的结构在循环过程中由BCC结构向BCT结构转变,同时其晶格应变增长遵循指数增长模型,并且合金放氢量与晶格微应变呈线性关系。
郑欣陈云贵吴朝玲童桂蓉周晶晶
关键词:贮氢材料循环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