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1B061300087)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林珣珣唐庆李付贵刘杰唐诗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干细胞
  • 1篇定向诱导分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形成
  • 1篇诱导分化
  • 1篇脂肪
  • 1篇脂肪干细胞
  • 1篇脂肪细胞
  • 1篇脂肪移植
  • 1篇体细胞
  • 1篇培养内皮细胞
  • 1篇前体
  • 1篇前体细胞
  • 1篇瘢痕
  • 1篇瘢痕疙瘩
  • 1篇细胞共培养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细胞
  • 1篇间充质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东莞市妇幼保...

作者

  • 2篇唐庆
  • 2篇林珣珣
  • 1篇武日东
  • 1篇唐诗
  • 1篇刘杰
  • 1篇李付贵
  • 1篇张有良

传媒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促进Matrigel培养内皮细胞血管形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研究(共培养体系建立)直观表现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进血管形成能力,阐述脂肪干细胞作为辅助细胞通过促进早期血供建立而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率的可能机制。方法:临床通过Coleman法抽吸成人大腿或腹部浅层脂肪,并通过经典方法培养获取ADSCs。对ADSCs进行形态学、表面分子标记物及多向分化等生物学特性鉴定,并通过Matrigel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管腔样结构形成实验探讨ADSCs体外促血管形成能力,说明ADSCs促进血管新生及移植物早期血供建立的潜力。结果:ADSCs/HUVECs共培养体系可于体外促进内皮细胞形成血管腔样结构,提高早期血管新生。结论:通过共培养体系模拟提示ADSCs体外具备促血管形成的能力,具有促进早期血供建立而提高移植物存活的潜力,为临床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提高存活率的可能机制。
张有良林珣珣后晨蓉牛星堂唐庆
关键词:脂肪移植脂肪干细胞血管形成细胞共培养
人体瘢痕疙瘩前体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向脂肪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研究人体瘢痕疙瘩来源的前体细胞(keloid-derived precursor cell,KPC)的体外分离、扩增方法,及其在特定培养基条件下向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脂肪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取人体瘢痕疙瘩组织在改良L-DMEM培养基条件下培养,传代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相关基因表达,并以特定H-DMEM培养基[含1 μmol/L的地塞米松,0.5 mmol/L的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BMX),10 mg/L牛胰岛素,100 mmol/L的消炎痛,10%的胎牛血清(FBS)]诱导,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油红O染色测定脂滴生成.结果 超过95%的KPC表达CD29、CD44、CD90/Thy-1和CD105;几乎不表达CD45和CD34(1.0%~2.5%);且诱导后该细胞渐增大,由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角形,72 h出现脂滴,19d油红O染色细胞阳性率78.6%.结论 KPC能表达多种MSC表面标志物,不表达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HSC)标志物,能够在诱导培养基条件下分化为脂肪细胞,可能成为组织工程脂肪的一种新种子细胞来源.
林珣珣刘杰武日东唐庆李付贵唐诗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脂分化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