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032203)

作品数:22 被引量:126H指数:7
相关作者:刘训伟谢志勇王志国邓国英叶晓健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济南军区总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生物材料
  • 5篇球囊
  • 5篇椎体
  • 5篇骨水泥
  • 5篇骨折
  • 5篇成形术
  • 4篇椎体压缩
  • 3篇溶骨性
  • 3篇经皮骨成形术
  • 3篇可降解
  • 3篇可降解材料
  • 3篇降解材料
  • 3篇骨性
  • 2篇压缩性
  • 2篇压缩性骨折
  • 2篇氧氟沙星
  • 2篇植入
  • 2篇沙星
  • 2篇体外
  • 2篇转移瘤

机构

  • 10篇济南军区总医...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0...
  • 1篇济南市第四人...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 1篇威海卫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刘训伟
  • 6篇谢志勇
  • 4篇孙钢
  • 4篇叶晓健
  • 4篇邓国英
  • 4篇王志国
  • 3篇余将明
  • 3篇钟建
  • 3篇程自申
  • 3篇李吉东
  • 3篇黄伟
  • 3篇李玉宝
  • 2篇左奕
  • 2篇李丽梅
  • 2篇陈诚
  • 2篇杜艳霞
  • 2篇杨成伟
  • 2篇吴建英
  • 2篇彭湘涛
  • 2篇杨洋

传媒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材料科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均相自发泡法制备抗菌多孔复合骨修复支架被引量:2
2016年
与植入骨修复材料相关的感染仍是临床面临的难题,能控释或缓释抗菌剂的骨修复材料在易感染骨缺损修复领域越来越受到青睐。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成骨作用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酯(nHA/PU)复合材料中添加磷酸银作为抗菌剂,复合磷酸氢钙结晶水合物(DCPD)作为发泡剂水的来源,通过释放DCPD中结晶水与PU中异氰酸根反应产生CO_2气体实现了复合材料均相发泡成型。实验结果显示,85℃条件下自发泡制备的载磷酸银羟基磷灰石/磷酸氢钙/聚氨酯(Ag_3PO_4-nHA/DCPD/PU)复合支架的孔隙率高达80%,抗压强度可达2.83 MPa;制备的抗菌支架能有效抑制细菌在材料表面黏附,与细菌接触24h后抑菌率可达95.45%。该方法简便易行,制备的孔隙分布均匀、贯通性好、孔隙率高和力学性能佳的抗菌复合支架在骨修复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李根李丽梅蒋佳兴李炯炯左奕李玉宝邹琴张利李吉东
关键词:抗菌纳米羟基磷灰石
纤维环缝合对腰椎稳定性及椎间盘内压力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研究纤维环缝合对腰椎稳定性以及椎间盘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具L4/5的小牛脊柱标本在纤维环完整、切开以及缝合3种状态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标本在屈伸、侧弯、旋转时的活动度(ROM)、中性区(NZ)的变化以及椎间盘内压力的变化。[结果]纤维环切开后,在前屈、左右侧弯的ROM和NZ值较完整组显著增加(P<0.05),纤维环缝合后,上述方向上的ROM和NZ值较切开组显著下降(P<0.05),而与完整组无明显差异;3组在后伸、左右旋转的ROM和NZ值均无明显差异。完整组、切开组和缝合组的泄露压力分别为(5.0±0.0)MPa、(0.5±0.5)MPa和(1.7±0.8)MPa,纤维环缝合组的泄露压力较切开组增加,但仍小于完整组。[结论]腰椎纤维环切开术后缝合纤维环能部分恢复椎间盘内压力和腰椎节段运动的稳定性。
杨洋尹晓红余将明杨成伟邓国英程自申叶晓健
关键词:纤维环生物力学
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球囊不同扩张方式的对比性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球囊三种扩张方式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效能差异,以选取最佳的球囊使用方法。方法:30个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经万能力学试验机轴向加载,制造椎体压缩骨折,并随机分为双侧交替扩张组、跨中线扩张组和双侧同时扩张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测量椎体原始高度、压缩后高度及注入骨水泥后的高度,记录手术前、后椎体最大负荷,并根据压力负荷曲线计算其刚度,统计手术时X射线曝光时间及骨水泥渗漏例数。结果:双侧交替扩张组、跨中线扩张组和双侧同时扩张组均能增加椎体最大负荷和恢复刚度。双侧交替扩张组椎体压缩负荷由术前(1420.00±80.55)N恢复到术后(2938.00±175.15)N,椎体刚度由(1030.00±50.74)N/mm恢复到(963.00±20.66)N/mm;双侧同时扩张组椎体压缩负荷由术前(1398.00±85.35)N恢复到术后(2801.00±157.79)N,椎体刚度由(1024.00±57.50)N/mm恢复到(950.00±23.08)N/mm;跨中线扩张组椎体压缩负荷由术前(1433.00±80.73)N恢复到术后(2876.00±156.46)N,椎体刚度由(1035.00±51.04)N/mm恢复到(969.00±16.59)N/mm。三组在椎体高度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同时扩张组、双侧交替扩张组、跨中线扩张组高度恢复率分别为(96.30±0.02)%、(96.60±0.02)%、(94.40±0.05)%。双侧同时扩张组、双侧交替扩张组和跨中线扩张组手术曝光时间分别为(60.47±3.77)s、(65.53±3.63)s和(40.55±2.11)s,跨中线扩张组X射线曝光时间短于双侧交替扩张组和双侧同时扩张组(P<0.01)。三组中仅有跨中线扩张组有1例骨水泥外溢。结论:三种不同球囊扩张方式的椎体后凸成形术生物力学测量结果表明,椎体高度恢复及骨水泥的渗漏性能相当,但跨中线扩张组可减少手术时间和放射暴露,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郝润松李娟刘训伟左金良邱思强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骨成形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骨盆骨转移瘤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比较经皮骨成形术和经皮骨成形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骨盆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骨盆骨转移瘤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应用经皮骨成形术治疗,观察组46例应用经皮骨成形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统计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MDA评价。结果 1)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 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5); 3) MDA评价,实验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骨转移瘤客观缓解率为78. 26%和69. 57%,高于对照组的54. 35%和47. 8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5)。结论经皮骨成形术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对骨盆骨转移瘤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巩庆雷刘训伟周遵伟王志国李尊勇谢志勇孙钢
关键词:溶骨性骨转移经皮骨成形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C臂CT引导穿刺灌注骨水泥治疗扁骨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穿刺及骨水泥灌注治疗扁骨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1例患者均在INNOVA 4100引导下完成,在透视监视下行穿刺和骨水泥灌注,应用C臂CT确定穿刺位置、针尖位置及骨水泥弥散情况,并与透视采集图像比较,评价准确性。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透视在扁骨穿刺时对针尖位置、骨水泥渗漏的准确性分别是71.4%和85.7%,低于C臂CT重建图像的100%。手术能较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DSA的C臂CT功能在扁骨行POP时,可避免穿刺及骨水泥灌注观察不到位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谢志勇崔锡范刘长瑞刘训伟王志国杜艳霞孙钢
关键词:扁骨骨转移溶骨性经皮骨成形术
FDG-PET/CT在风湿性多肌痛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是常见的老年期炎性关节性疾病,临床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以氟代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为示踪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技术,能实现对炎性病变组织的功能定位和解剖定位,有助于炎性疾病的诊疗。本文对FDG-PET/CT在PMR的诊断、发现合并疾病、鉴别诊断、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临床应用管理进行综合阐述,为优化和拓展PMR的诊疗提供信息支持。
刘国平岳敬艳李敏
关键词:风湿性多肌痛氟代脱氧葡萄糖
CT引导下骨水泥灌注治疗髂骨转移瘤被引量:6
2017年
背景:髂骨是骨转移瘤较常见发病部位,易穿破皮质并形成软组织肿块。髂骨形态不规则,周围结构复杂,在行骨水泥灌注时存在穿刺困难和骨水泥弥散情况难以判定等问题。目的:比较CT引导和DSA引导下穿刺并行骨水泥灌注治疗髂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行髂骨骨水泥灌注治疗,按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应用DSA监视下穿刺灌注骨水泥,实验组32例应用CT引导穿刺,术后行CT扫描观察骨水泥弥散情况。统计并比较分析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骨水泥的渗漏率、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并骨水泥灌注,DSA引导组骨水泥外溢2例,CT引导组骨水泥外溢1例;②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2种方法缓解疼痛和恢复活动的效果无差异;④结果表明,在注意骨水泥灌注时机后,CT引导下治疗髂骨转移瘤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宋蓬威于杨刘明镇刘训伟王志国谢志勇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溶骨性经皮骨成形术
HPLC法检测兔胫骨及骨髓中的左氧氟沙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兔胫骨及骨髓中左氧氟沙星的方法,用于评价纳米微球载左氧氟沙星可控降解骨修复材料中的左氧氟沙星在兔局部骨组织及骨髓中的缓释特点。方法:分别将不同浓度左氧氟沙星加入空白胫骨、骨髓,以环丙沙星作为内标,采用Sepax BR-C18(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1 mol/L磷酸二氢钾—甲醇—0.5 mol/L四丁基溴化铵(75∶25∶4),流速:1.0 ml/min,柱温:40℃,紫外检测波长290 nm。评价指标为:专属性、检测线、定量线、回收率、稳定性、精密度。结果:当胫骨中的左氧氟沙星浓度在0.05μg/ml^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低、中、高3个浓度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8.81±1.14)%、(96.85±3.64)%、(114.38±0.27)%;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10.92±0.42)%、(110.48±0.97)%、(80.39±0.08)%;日内精密度的RSD分别为1.30%、0.23%、5.51%;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7.09%、3.71%、2.55%,样品稳定性良好。骨髓中的左氧氟沙星浓度在0.01μg/ml^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低、中、高3个浓度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1.67±3.73)%、(101.77±0.26)%、(87.72±0.72)%;提取回收率分别为(102.97±0.81)%、(87.00±0.62)%、(99.97±1.15)%;日内精密度的RSD分别为1.49%、1.06%、0.11%;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5.61%、2.56%、2.37%,样品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稳定、回收率高,适用于检测新型载药骨修复材料中的左氧氟沙星在兔局部骨组织中的分布。
王琦黄伟梁熙胡宁周年赵辰孙泽绪于超张晶夏春勇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左氧氟沙星胫骨骨髓
腰椎间盘纤维环切口不同修复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研究腰椎间盘纤维环切口不同修复方法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选取小牛腰椎标本制成50个脊柱功能节段,每个节段均在纤维环上作一10mm横切口。按照不同修复方法随机平均分为5组:粘合剂组(A组,选用DermaBond粘合切口)、简单缝合组(B组,采用常规U型缝合法处理切口)、MPSS组(C组,采用改良荷包缝合法处理切口)、粘合剂+简单缝合组(D组)及粘合剂+MPSS组(E组),然后进行纤维环抗静水压强度测试及疲劳测试,根据各组的泄露压力和极限转数来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A^E组的泄露压力分别为(0.76±0.11)MPa、(1.66±0.11)MPa、(1.84±0.15)MPa、(1.88±0.13)MPa、(2.16±0.24)MPa。E组泄露压力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疲劳测试中,从A^E组各组最后的极限转数分别为(4.42±0.59)万次、(8.06±0.75)万次、(8.44±1.01)万次、(9.76±0.23)万次、(9.88±0.21)万次。E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粘合剂+改良荷包缝合法处理纤维环切口,具有较高的生物力学强度。
杨洋叶晓健杨成伟邓国英程自申余将明
关键词:纤维环生物力学
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修复椎体压缩骨折:可降低骨水泥椎体外渗漏率被引量:33
2015年
背景:利用骨填充网袋包裹骨水泥,可使少量骨水泥通过网眼渗入到骨小梁间隙,形成微观绞锁,达到加固椎体的目的,但尚未见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报道。目的:比较应用骨填充网袋与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楔形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楔形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骨填充网袋、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Ⅱ型,统计并比较3组的骨水泥类型、椎体抬升、骨水泥渗漏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Cobb角。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为100%。经皮椎体成形组骨水泥外溢2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骨水泥外溢1例。3组治疗后3 d的椎体抬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与骨填充网袋组抬升椎体和矫正后凸畸形的效果优于经皮椎体成形组(P<0.05),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种方法缓解疼痛和恢复行动的效果无差异。表明应用骨填充网袋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改善疼痛、抬升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等方面具有满意效果,并可降低骨水泥椎体外渗漏率。
李东华刘训伟彭湘涛王志国王备成金鹏谢志勇
关键词:生物材料椎体压缩骨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