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7-2062)

作品数:6 被引量:107H指数:4
相关作者:申昆玲谢正德刘春艳杨双金颖康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血细胞
  • 5篇噬血细胞
  • 4篇增生
  • 4篇增生症
  • 4篇组织细胞
  • 4篇组织细胞增生...
  • 4篇细胞增生
  • 4篇细胞增生症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组织
  • 4篇淋巴组织细胞...
  • 4篇儿童
  • 4篇病毒
  • 3篇增多症
  • 3篇噬血细胞性
  • 3篇噬血细胞性淋...
  • 3篇细胞性
  • 3篇细胞增多
  • 2篇单核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6篇谢正德
  • 6篇申昆玲
  • 3篇杨双
  • 3篇刘春艳
  • 2篇吴润晖
  • 2篇黄志卓
  • 2篇卢根
  • 2篇金颖康
  • 1篇杜忠东
  • 1篇闫静
  • 1篇高立伟

传媒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视儿童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疾病的研究被引量:41
2010年
Epstain-Barr病毒(Epstain-Barr virus,EBV)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病毒,成人感染率超过90%。EB病毒与鼻咽癌、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移植后淋巴增生症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重点介绍了儿童常见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EB病毒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指南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谢正德申昆玲
关键词: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儿童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穿孔素基因突变筛查及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穿孔素基因(PRF1)突变和序列变异在中国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基因突变型与临床表现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HLH的30例患儿(HLH组)及50名新生儿(对照组)PRF1基因外显子编码区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在3例HLH患儿的PRF1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发现3个杂合错义突变,这3个突变均导致氨基酸改变(C102F、S108N和T450M),而在对照组中却未发现。1例患儿为复合杂合错义突变(S108N和T450M),从遗传学上可明确诊断为家族性HLH亚型2(FHL2);1个同义序列变异(Q540Q)在1例患儿中发现,而在对照组中未发现;在HLH组和对照组的PRF1基因编码区发现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A274A、H300H),但这2个SNP的基因型频率在HLH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我国HLH患儿中存在PRF1基因突变,而突变位点(C102F和S108N)目前仅在中国患儿中发现。显示了我国HLH患儿PRF1基因突变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于无HLH家族史和起病年龄较晚的HLH患儿,也要考虑家族性HLH的可能。
卢根申昆玲谢正德吴润晖杨双刘春艳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基因突变
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组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增生伴噬血细胞增多而引起多脏器浸润及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威胁生命的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HLH主要包括家族性HLH和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HLH.目前家族性HLH可分为5型,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HLH包括Chediak-Higashi综合征、格里塞利综合征2和X连锁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这些原发性HLH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随着原发性HLH遗传学、基因筛查和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功能研究,人们对这些基因和蛋白质在HL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黄志卓谢正德申昆玲
关键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原发性基因突变
儿童Epstein-Barr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总结儿童Epstein-Barr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pstein-Barr virus 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的临床特征,探讨其预后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北京儿童医院78例EBV-HLH病人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和预后等,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法。结果EBV-HLH的发病年龄高峰在1~2岁,大部分(70.5%)患者血清EBV核抗原EBNA-IgG阳性。总死亡率为56.7%,其中死亡病人中有12例(30.8%)死于诊断后2月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接受化疗(P=0.002)、发病到诊断时间超过4周(P=0.004),白蛋白水平小于20g/L(P=0.045)与死亡密切相关。结论EBV-HLH在儿童中死亡率高、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化疗可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同时需积极治疗出血性疾病以减少早期死亡。
金颖康谢正德杜忠东杨双申昆玲
关键词:EPSTEIN-BARR病毒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EB病毒感染特征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了解儿童EB病毒(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患儿的EBV血清学抗体及病毒复制水平等特征。方法对67例EBV-HLH患儿和60例原发性EB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EBV特异性抗体和血清EBV DNA载量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 EBV-HLH患儿EBV特异性抗体结果:EBV-CA-IgM、EBV-CA-IgG、EBV-EA-IgG和EBV-NA-IgG的阳性率分别为28.8%、100.0%、51.5%和78.8%,EBV-VCA-IgG高亲和力为78.9%,低亲和力为12.1%;血清学抗体结果显示,71.2%的患儿为EBV再激活感染,其余为急性原发EBV感染;45.5%的EBV-HLH患儿可在血清中检测到EBV DNA,其拷贝数中位数为1.976×103copies.L-1。EBV-IM患儿的EBV-CA-IgM、EBV-CA-IgG、EBV-EA-IgG和EBV-NA-IgG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58.3%和26.7%,EBV-VCA-IgG高亲和力为18.3%,低亲和力为81.7%,EBV DNA阳性率为10.0%,DNA拷贝数均值为8.495 copies.L-1。IM患儿均为EBV原发感染状态。结论EBV-HLH可发生在EBV原发感染或既往EBV感染再激活时期,但多数患儿由既往EBV感染再激活所致。EBV-HLH患儿血清中EBV复制水平显著高于EBV-IM患儿。
黄志卓谢正德闫静高立伟刘春艳申昆玲
关键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
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分析儿奄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62例EBV—HLH患儿临床特征、血清学、病毒载量、病理改变、基因筛查及预后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根据随访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62例患儿中,男36例,女26例,发病年龄2个月~14岁,26例(41.9%)在婴幼儿期发病,38例(61.3%)发病是由于EBV感染再激活所致;(2)所有患儿均有持续或间断发热,至少有外周血两系减低。伴有肝肿大52例,脾肿大45例,淋巴结病43例。58例患儿血清白蛋白降低,52例血清铁蛋白增高,大部分患儿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和脂质代谢紊乱。48例诊断时骨髓中出现吞噬血细胞现象;31例EBV—HLH患儿中14例血清中EBV—DNA检测阳性,病毒载量拷贝数在5.12×10^2~7.69×10^7/ml之间(平均10^3.9/ml);(3)在3例EBV—HLH的PRF1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发现3个杂合错义突变,这3个突变均导致氨基酸改变(C102F,S108N和T450M),1例患儿为复合杂合错义突变(S108N和T450M),从遗传学上可明确诊断为家族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亚型2(FHL2);(4)随访57例病例中35例(61.4%)死亡,其中21例经过HLH-94或04治疗方案。15例是在住院后2个月内死亡。死亡病例相比存活病例白蛋白降低和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延长(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大于1个月、未进行免疫化疗、白蛋白≤25g/L和深部出血与EBV—HLH的预后呈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EBV—HLH患儿病情严重,预后凶险,病死率高;多数病例由于EBV感染再激活所致;早期诊断并尽早开始化疗可以提高患儿的存活率;病程�
卢根谢正德申昆玲吴润晖金颖康杨双刘春艳
关键词:疱疹病毒4型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