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2144)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桂娥刘小珍张丽许振良刘小舟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能谱
  • 3篇光谱
  • 2篇电沉积
  • 2篇镀层
  • 2篇乙烯
  • 2篇水性
  • 2篇偏氟乙烯
  • 2篇气体
  • 2篇气体分离
  • 2篇亲水性
  • 2篇接枝
  • 2篇聚醚
  • 2篇聚醚砜
  • 2篇聚偏氟乙烯
  • 2篇光谱性
  • 2篇光谱性能
  • 2篇氟乙烯
  • 1篇学法
  • 1篇氧化硅
  • 1篇杂化膜

机构

  • 7篇上海应用技术...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作者

  • 4篇陈桂娥
  • 3篇张丽
  • 3篇许振良
  • 3篇刘小珍
  • 2篇刘小舟
  • 1篇罗一凡
  • 1篇朱良伟
  • 1篇高峰
  • 1篇顾静芳
  • 1篇孙丽
  • 1篇熊莉萍
  • 1篇孙颖
  • 1篇石勇
  • 1篇邵银萍
  • 1篇郭玲玲
  • 1篇谢广
  • 1篇张骋

传媒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化学世界
  • 1篇膜科学与技术
  • 1篇广东化工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应用技术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分离工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文章阐述了《分离工程》双语教学的目标及特点,总结了开设分离工程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双语教学在综合学生的英语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授课模式。通过对教学环节的综合设计,为双语教学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在《分离工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积累了一定经验。
陈桂娥高峰张丽顾静芳石勇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法
丙烯酸接枝改性聚偏氟乙烯及其微孔膜制备的研究
2018年
用丙烯酸对聚偏氟乙烯(PVDF)进行接枝改性,采用pH致相转化法制备了改性的聚偏氟乙烯(PVDF-g-AAC)微孔膜;通过ATR-FTIR和XPS分析,表明丙烯酸单体已接枝在PVDF链上;利用SEM和AFM表征了PVDF膜和PVDF-g-AAC改性膜的表面及断面的形貌;通过纯水通量、污染通量、静态和动态接触角验证了纯PVDF膜和PVDF-g-AAC改性膜的抗污染性能和亲水性。结果表明,丙烯酸的存在使得膜的各项性能都得到显著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亲水性提高,水通量上升,抗污染性能提高。并且随着凝胶浴pH的增加,改性的PVDF膜的性能也逐渐得到提高。从对接触角的测量,证明膜的亲水性随着pH的增大而得到了提高。膜的纯水通量从670L/(m^2·h)增加至1 140L/(m^2·h);膜的蛋白吸附量从80.1μg/cm^2下降到46.7μg/cm^2,膜的抗污染性大大提高。
张建清孔亚芳陈桂娥徐孙杰朱维伟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丙烯酸亲水性
燃烧法合成La2Zr2O7粉及其光谱性能被引量:1
2016年
以La_2O_3,Zr(NO_3)_4和甘氨酸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合成La_2Zr_2O_7粉。分别用发射光谱法(ICPAES)、能谱法(EDAX)、X衍射法(XRD)、红外光谱法(IR)和热重-差热法(TG-DTA)等对La_2Zr_2O_7粉进行表征。分别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La_2Zr_2O_7粉的X衍射谱和红外光谱的影响。La_2Zr_2O_7粉的ICP-AES和EDAX分析结果表明,用燃烧法可合成出La_2Zr_2O_7粉。不同温度热处理后La_2Zr_2O_7粉的XRD分析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600℃时,出现一个衍射峰,且衍射峰较宽,该结构为半晶型结构;提高热处理温度,衍射峰逐渐尖锐,峰形变窄,衍射峰逐渐增多;热处理温度在750~800℃范围,可得到烧绿石结构的La_2Zr_2O_7粉。在650~750℃热处理后La_2Zr_2O_7粉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与XRD分析结果相同,热处理温度为750℃时,可得到烧绿石结构的La_2Zr_2O_7粉。La_2Zr_2O_7粉的TG-DTG分析结果表明,在120~1 600℃范围,La_2Zr_2O_7粉的结构稳定。
刘小珍张骋陈捷沈钦伟郭玲玲谢广
关键词:燃烧法能谱红外光谱
聚醚砜-纳米二氧化硅气体分离复合膜的性能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的添加对聚醚砜-纳米二氧化硅气体分离复合膜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采用SEM、机械性能和气体分离性能等评价方法分别表征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分离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iO2添加量的增加,杨氏模量增大,H2、N2、O2、CH4和CO2气体的渗透通量增大,但O2/N2,CO2/CH4和H2/N2的分离因子有所降低;中空纤维气体分离复合膜在放置一段时间后,性能趋于稳定;制备好的膜以乙醇和正己烷为交换剂,在烘箱中烘干作为后处理方式能够使膜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
陈桂娥张丽许振良
关键词:中空纤维复合膜聚醚砜二氧化硅气体分离
热处理温度对铜镍镀层的光谱性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电沉积法在镍表面制备铜镍镀层,并将该铜镍镀层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分别用扫描电镜法(SEM)、能谱法(EDAX)和X衍射法(XRD)等对热处理后的铜镍镀层进行表征,研究热处理温度对铜镍镀层的光谱性能的影响。用电镀的方法获得的铜镍镀层表面是由节瘤组成,热处理温度在25~600℃范围,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铜镍镀层表面的节瘤变小;热处理温度在600~900℃范围,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铜镍镀层表面的节瘤变小,铜镍镀层表面的节瘤间的分界线越不明显。热处理温度在25~900℃范围,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铜镍镀层中铜的含量减小,从82.52at%减小到78.30at%;镍的含量增加,从17.48at%增加到21.70at%。铜镍镀层为Cu0.81Ni0.19立方晶型结构,热处理温度在25~300℃范围,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Cu0.81Ni0.19的晶型结构更完整;热处理温度在600~900℃范围,铜镍镀层中可能有部分的Cu0.81Ni0.19立方晶型结构转变为Cu3.8Ni立方晶型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有利于Cu3.8Ni(311)和Cu0.81Ni0.19(311)晶面的生长。
刘小珍沈钦伟刘小舟陈捷朱良伟祁婕
关键词:电沉积镀层能谱
钼镍镀层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能(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电沉积法在镍合金表面制备钼镍镀层。研究钼镍镀层的硬度、磨损质量和摩擦系数、热膨胀等性能。分别用发射光谱法、能谱法、扫描电镜法和X衍射法等对钼镍镀层进行表征。在镍合金表面镀上一层钼镍镀层,可使其的硬度和耐磨性大幅度提高并减小磨擦系数,钼镍镀层的硬度为518HV,比镍合金的硬度(300HV)提高了72.67%;钼镍镀层的磨损质量是镍合金的磨损质量的1/1.94;镍合金和钼镍镀层的磨擦系数分别为0.640和0.559。镍合金的物理热膨胀曲线在100~120℃温度范围和570~640℃范围形成了2个峰,镍合金+钼镍镀层的物理热膨胀曲线在570~640℃范围形成了1个峰。在570~640℃范围可明显改善其热膨胀,镍合金+钼镍镀层的物理热膨胀曲线在570~640℃范围形成的峰远比镍合金的物理热膨胀曲线在570~640℃范围形成的峰小,可能是因为钼进入到镍的晶格中,抑制了镍在570~640℃范围发生晶格转变(bcc→fcc)所致。镍合金+钼镍镀层的物理热膨胀曲线在595~625℃范围形成的小峰,可能是由于MoNi4和MoNi由半晶型结构转变为晶型结构所致。
刘小珍熊莉萍刘小舟陈捷罗一凡孙颖
关键词:电沉积镀层能谱
溶胶-凝胶法制备PES-SiO_2气体分离杂化膜及其表征
2013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干/湿相转换法制备PES-SiO_2气体分离杂化膜,探讨了不同二氧化硅的添加量、是否预留空气段以及不同酸作为催化剂对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SEM等对膜的结构性能、力学性能进行表征。通过实验发现,用醋酸作为脱水缩合催化剂,不预留空气段,当SiO_2的添加量为2v%时,O_2、N_2、CO_2、CH_4和H_2的通量分别增加471%、596%、181%、181%和232%,O_2/N_2、CO_2/CH_4和H_2/N_2的选择性分别降低到79%、73%和39%,杨氏模量提高为原来的2倍,PES-SiO_2气体分离杂化膜放置16 d后,分离性能趋于稳定。
陈桂娥张丽许振良
关键词:聚醚砜气体分离杂化膜
聚偏氟乙烯膜表面亲水改性被引量:1
2015年
分3步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进行亲水改性,首先采用碱液处理脱除PVDF微孔膜表面的氟化氢(HF),然后通过热聚合接枝在PVDF微孔膜上接枝丙烯酸(AA),最后通过酯化反应在PVDF-g-AA链上酯化聚乙二醇PEG(200),以改善PVDF膜亲水性.优化了碱液处理条件对PVDF膜接枝率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接枝率对膜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改性前后膜的化学结构、表面接触角、水通量和蛋白吸附等.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增加(≤15wt%),改性后膜表现出优异的抗污染性和亲水性.
孙丽邵银萍陈桂娥许振良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碱处理亲水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