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11027-1)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吴文彬张招崇刘俊来李津唐索寒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同位素
  • 2篇钼同位素
  • 2篇稀释剂
  • 1篇大象
  • 1篇等离子体质谱
  • 1篇多接收器等离...
  • 1篇岩系
  • 1篇质谱
  • 1篇特提斯
  • 1篇特提斯构造域
  • 1篇同位素比
  • 1篇同位素比值
  • 1篇同位素地球化...
  • 1篇同位素组成
  • 1篇年代学
  • 1篇稳定同位素
  • 1篇钨锡矿
  • 1篇西北部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朱祥坤
  • 2篇刘俊来
  • 2篇唐索寒
  • 2篇李津
  • 2篇张招崇
  • 2篇吴文彬
  • 1篇赵志丹
  • 1篇王东升
  • 1篇陈文
  • 1篇郭强

传媒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钼同位素比值的双稀释剂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报道了运用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测定Mo同位素组成的方法,测定过程中使用双稀释剂法校正仪器的质量分馏。Fisher-Mo标准溶液和双稀释剂的100Mo/97Mo使用Fisher-Pd标准溶液中的104Pd/102Pd标定,其他Mo同位素比值通过100Mo/97Mo标定;本文对运用双稀释剂技术进行Mo同位素测定的长期重现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95%的可信度范围内,Mo同位素比值测定的外部精度均不低于0.035‰/amu,好于样品-标样交叉法;将经过化学纯化后的Fisher-Mo作为样品进行分析,使用本实验室和英国开放大学的标定结果分别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两个标定结果计算出的Mo同位素数据在误差范围内相同,说明不同的标定结果对Mo同位素数据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也说明104Pd/102Pd的精度对Mo同位素数据几乎没有影响;在本实验室和英国开放大学分别分析了2块黑色页岩的Mo同位素组成,两个实验室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所建方法有效准确。
李津朱祥坤唐索寒
关键词:钼同位素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
双稀释剂测定钼同位素比值的方法研究
2011年
Mo有7个稳定同位素,分别是92 Mo、94 Mo、95 Mo、96 Mo、97 Mo、98 Mo和100 Mo。由于92 Mo与100Mo间的核质量差异(~8.00%)较大、自身有多个价态(+2、+3、+4、+5、+6)和易形成共价键的性质,Mo被认为是容易发生同位素质量分馏的元素(Anbar,2004;Anbar et al.,2007a)。研究表明。
李津朱祥坤唐索寒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组成同位素比值稳定同位素
越南东北部静足(Tinh Túc)钨锡矿区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区域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11年
越南东北部高平地区静足(TInhTúc)钨锡矿床分布在银山-静足成矿带上,属于中国西南-越东北花岗岩相关的钨锡成矿带的一部分。花岗岩的锆石SIMSU-Pb测年结果为93.9±3.0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点,高硅(SiO2含量73.5%~74.6%),铝过饱和(Al2O3含量14.21%~14.88%),高碱(Na2O+K2O为6.64%~8.47%)、富钾贫钠(K2O/Na2O>1),同时富集Rb、Th、U、Zr、Hf,亏损Ba、Nb、Sr、Ti、Eu,轻稀土相对富集,呈现明显的负Eu异常。同位素研究表明,样品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49±0.027,εNd(t)为-10.71~-10.42。本文依据派洼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派洼花岗岩为燕山期后造山环境中形成的高度分异岩浆结晶的结果。通过与华南西南部矿床相关岩体比较,将静足派洼岩体归入个旧-大厂花岗岩带。并通过与缅甸境内腾冲-毛淡棉花岗岩带岩体特征对比并结合构造环境判别,提出个旧-大厂花岗岩带的形成可能受到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双重影响,但以后者为主。
王东升刘俊来TRAN MyDungNGYUEN QuangLuat郭强吴文彬张招崇赵志丹
关键词:特提斯构造域
越南西北部大象山超高温变质岩的发现及其区域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越南西北部大象山群孔兹岩系中发育一套含刚玉+尖晶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的富铝岩石块体,它们呈透镜状包体形式赋存于孔兹岩系内。岩石中刚玉+尖晶石+石榴石+夕线石组合的发育指示岩石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的改造。其中尖晶石和石英的共生组合表明了变质温度高于900℃,而利用岩石退变质矿物组合中的黑云母-石榴石温度计,黑云母-斜长石-石榴石-石英组合温度-压力计估算的变质温度压力条件分别为879~917℃、0.90~0.94GPa。岩石中的早期刚玉+夕线石的组合的存在说明岩石变质作用已经从高角闪岩相进入到了麻粒岩相;而峰期变质矿物组合尖晶石+石英的出现,指示了变质温度高于900℃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另一方面,退变质过程中钛铁矿的发育表明岩石经历了快速抬升降压的过程。变质作用的P-T轨迹分析揭示出岩石经历了早期同步升温增压后的快速增温达到峰期条件,后经历快速等温减压过程。这种温压条件的变化与板块会聚过程中由于俯冲板片的断离而使软流圈上涌造成热异常的温压条件变化基本一致。通过对超高温变质岩石进行锆石SIMSU-Pb测年获得的结果大于58Ma,推测这次超高温变质与喜马拉雅运动中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期会聚-碰撞作用相关。
吴虎峻刘俊来TRAN My DungNGUYEN Quang LuatPHAM Binh吴文彬陈文张招崇
关键词:孔兹岩系超高温变质作用P-T轨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