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xjj2011062)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昊齐随涛杨伯伦伊春海岳佳琪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密度泛函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泛函
  • 2篇泛函理论
  • 2篇
  • 1篇双金属
  • 1篇双金属催化剂
  • 1篇态密度
  • 1篇氢吸附
  • 1篇脱氢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 1篇金属
  • 1篇金属催化剂
  • 1篇活性炭负载
  • 1篇PT
  • 1篇催化
  • 1篇催化剂

机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伊春海
  • 2篇杨伯伦
  • 2篇齐随涛
  • 2篇陈昊
  • 1篇高子丰
  • 1篇李迎迎
  • 1篇岳佳琪

传媒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活性炭负载Pt-Ni双金属催化剂上十氢化萘脱氢被引量:11
2014年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的具有脱氢活性的Pt-Ni双金属催化剂及相应的Pt单金属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和NH3-程序升温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在290°C下,研究了间歇反应条件下催化剂以过热液膜状态催化十氢化萘脱氢活性,考察了温度、浸渍顺序和Pt/Ni摩尔比对十氢化萘脱氢活性和萘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金属催化剂相比,Pt-Ni双金属催化剂上产氢效率显著提高.当Pt/Ni摩尔比为1:1,Pt首先浸渍时,得到的催化剂上脱氢转化率和萘产率最高.将实验结果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氢原子在不同催化表面的结合能关联证实,具有更强原子氢结合能的双金属表面具有更高的脱氢活性.
齐随涛李迎迎岳佳琪陈昊伊春海杨伯伦
关键词:双金属脱氢密度泛函理论
氢原子在Pt及Pt系双金属催化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考察了Pt(100)、(110)、(111)三种表面氢原子的吸附行为,计算了覆盖度为0.25 ML时氢原子在Pt三种表面和M-Pt(111)双金属(M=Al,Fe,Co,Ni,Cu,Pd)上的最稳定吸附位、表面能以及吸附前后金属表面原子层间弛豫情况.分析了氢原子在不同双金属表面吸附前后的局域态密度变化以及双金属表面d带中心偏离费米能级的程度并与氢吸附能进行了关联.计算结果表明,在Pt(100),Pt(110)和Pt(111)表面,氢原子的稳定吸附位分别为桥位、短桥位和fcc穴位.三种表面中以Pt(111)的表面能最低,结构最稳定.氢原子在不同M-Pt(111)双金属表面上的最稳定吸附位均为fcc穴位,其中在Ni-Pt双金属表面的吸附能最低,Co-Pt次之.表明氢原子在Ni-Pt和Co-Pt双金属表面的吸附最稳定.通过对氢原子在M-Pt(111)双金属表面吸附前后的局域态密度变化的分析,验证了氢原子吸附能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掺杂金属Ni、Co、Fe的3d-Pt(111)双金属表面在吸附氢原子后发生弛豫,第一层和第二层金属原子均不同程度地向外膨胀.此外,3d金属的掺入使得其对应的M-Pt(111)双金属表面d带中心与Pt相比更靠近费米能级,吸附氢原子能力增强,表明3d-Pt系双金属表面有可能比Pt具有更好的脱氢活性.
高子丰陈昊齐随涛伊春海杨伯伦
关键词:氢吸附密度泛函理论态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