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32B02)

作品数:14 被引量:74H指数:5
相关作者:周维谨廉启国毛燕燕罗珊王介东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月经
  • 4篇月经初潮
  • 4篇少年
  • 4篇年龄
  • 4篇青春期
  • 4篇青春期发育
  • 4篇青少年
  • 4篇初潮
  • 3篇月经初潮年龄
  • 3篇初潮年龄
  • 2篇第二性征
  • 2篇性征
  • 2篇遗精
  • 2篇生长发育
  • 2篇首次遗精
  • 2篇年龄变化
  • 2篇女性
  • 2篇中学生
  • 2篇子代
  • 2篇蒙古族

机构

  • 6篇国家卫生计生...
  • 5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市计划生...
  • 3篇四川大学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国家人口计生...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国家卫生健康...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通辽职业学院

作者

  • 4篇廉启国
  • 4篇周维谨
  • 3篇罗珊
  • 3篇毛燕燕
  • 2篇包金花
  • 2篇贺斌
  • 2篇张妍
  • 2篇张树成
  • 2篇左霞云
  • 2篇施惠娟
  • 2篇陈小豹
  • 2篇涂晓雯
  • 2篇王丽丽
  • 2篇暴国
  • 2篇王介东
  • 2篇赵磊文
  • 2篇郑菊芬
  • 2篇楼超华
  • 2篇周贤伟
  • 1篇卢永宁

传媒

  • 5篇中国计划生育...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生殖与避孕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生殖与避...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遭受校园欺凌与不良心理健康结局的关联
2021年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状及其与不良心理健康结局的关联。方法 2019年4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甘肃省民乐县的3所中小学校1 575名在校学生,调查其遭受校园欺凌行为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有83名学生自报在过去的2个月内遭受过欺凌(每月2~3次及以上),校园欺凌发生率为5.27%,不同性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P=0.19);欺凌发生率小学生(9.77%)>初中生(4.63%)>高中生(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5,P<0.01)。被欺凌的青少年中不良心理的发生率高,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分别是26.51%、22.89%、14.46%,而一般青少年的发生率仅为7.77%、6.57%、7.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51、30.47、4.33,P值均<0.05)。按性别分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女生中被欺凌是抑郁(OR=8.61)、焦虑(OR=4.71)和自杀(OR=3.30)的危险因素,而在男生中并未发现该关联。结论校园欺凌发生率小学>初中>高中,且被欺凌青少年不良心理发生率高,应尽早开展干预,并重点关注校园欺凌行为对女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廉启国余春艳毛燕燕王尚明左霞云涂晓雯楼超华周维谨
关键词:抑郁焦虑自杀意念
无精子症和严重少/弱精子症ICSI子代与其他精子ICSI/IVF子代出生缺陷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无精子症和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借助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出生的子代与其他精子ICSI/体外受精(IVF)子代的出生缺陷情况。方法:将接受ICSI/IVF治疗的237对夫妇生育的300例子代按ICSI/IVF当日精液情况和受精方式分为附睾/睾丸精子ICSI组(A组,患者92例,子代118例)、严重少/弱精子ICSI组(B组,患者84例,子代106例)、非严重少/弱/畸形精子ICSI组(c组,患者35例,子代42例)、正常精子IVF组(D组,患者26例,子代34例)。对召回现场随访的子代进行出生缺陷病史询问、超声检查和无精子症因子(AZF)基因检测。结果:受访子代平均年龄为33.1±20.3(4-84)个月,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7%(5/300),总出生缺陷率为4.7%(14/300),4组的出生缺陷率分别为5.1%(6/118)、3.8%(4/106)、2.4%(1/42)和8.8%(3/3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12个家庭AZF基因检测显示B组有3对父子存在同样位点的AZF基因微缺失。结论:无精子症和严重少/弱精子症等严重男性不育症患者ICSI子代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其他较好精子或正常精子IVF子代相比无明显增加,AZF基因检测没有新增缺失位点和新增缺失病例。
郑菊芬王鹏卢永宁赵磊文施长根陈小豹李凤华王之倩张树成施惠娟
汉族及蒙古族中学生月经初潮年龄3种调查方法比较
2023年
目的:分析纸质问卷、当面问询、电子问卷3种方法在月经初潮年龄调查中的使用规范和适用场景。方法:对通辽地区汉族及蒙古族女生采用3种方法同时进行月经初潮年龄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月经初潮年龄,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方法在汉族与蒙古族间均有差异(P<0.05),当面问询方法在汉族与蒙古族间无有差异(P>0.05)。纸质问卷和当面体检问询方法调查的汉族、蒙古族月经初潮数据无差异(P>0.05),在总人群中有差异(P<0.01)。纸质问卷和当面体检问询方法,均与电子问卷方法数据有差异(均P<0.0001)。结论:纸质问卷方法及当面问询方法应用于月经初潮年龄调查准确性更高。建议学校对女生从小学3年级开始每年进行不同侧重的青春期健康教育。
邓国艳孙立文胡那顺宋阳光许芮豪包金花斯琴其木格许玉萍呼格吉乐图杨硕阿木伲雷张斌王尚明张树成
关键词:中学生月经初潮年龄问卷调查体检蒙古族汉族
中学生性情境中的自我效能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联性
2017年
目的了解中学生在性情境中的拒绝自我效能水平及各种家庭因素与其的关联性,为发挥家庭在促进青少年性健康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对全国8个省城市和农村地区的8 746名中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的自填问卷调查,分析各种家庭因素与中学生拒绝自我效能的关联性。结果 88.98%的中学生报告来自双亲家庭,74.81%的中学生与父母同住。分别有86.32%和91.56%的中学生报告与父亲和母亲的关系融洽,59.04%和64.18%的中学生报告父亲和母亲的管教较严格,分别有65.41%和83.87%的男生和女生报告父母主动与其交流过性相关问题。59%~70%的中学生报告肯定能拒绝朋友怂恿看色情物品、异性朋友坚持的接吻和来自熟人的性骚扰,男生的拒绝自我效能(4.09分)低于女生(4.56分)(t=-26.64,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的拒绝自我效能与父亲的严格管教及与父亲融洽的亲子关系均呈正向关联,女生的拒绝自我效能与父亲或母亲融洽的亲子关系正向关联(P值均<0.05)。结论亲子关系和父母管教对中学生在性情境中的拒绝自我效能影响较家庭结构性变量更突显,其中父亲的角色更突出,应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促进干预中予以重视。
左霞云廉启国毛燕燕楼超华张妍张树成罗珊涂晓雯周维谨
关键词:家庭特征精神卫生
中国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和月经模式调查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调查我国青春期在校女生月经初潮情况及初潮后月经模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对全国8个省城市和农村的5 981例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女生进行计算机辅助的自填问卷调查,总结我国在校青春期女生月经初潮情况及初潮后月经模式的变化规律。结果共调查5 981例女生,平均月经初潮年龄为(12.7±0.0)岁,城市及农村女生初潮年龄分别为(12.4±0.0)岁和(13.0±0.0)岁(P<0.01)。月经初潮到月经规律平均间隔时间为(1.2±0.0)年。按月经初潮后不同时间分层分析显示初潮后随时间推移规律周期比例无明显变化(P=0.33);经期4~7 d、经量适中的女生比例逐渐增加(P<0.01);痛经发生率逐渐增加(P<0.01),痛经程度逐渐加重(P<0.01)。结论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年龄较农村女生提前0.6年;初潮1年后规律月经周期比例随时间推移无明显变化,经期及经量逐渐转变为性成熟女性模式;痛经比例及中重度痛经比例逐年增加。
罗珊廉启国毛燕燕靳松周维谨张树成李尚为
关键词:月经初潮青春期发育女生痛经
严重男性不育症ICSI子代与其他ICSI/IVF子代生长和智力发育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严重男性不育患者借助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出生子代的生长和智力发育情况。方法:对接受ICSI/IVF治疗的237个家庭出生的300例子代进行召回后现场随访,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智力测试,按ICSI/IVF当日精液情况和受精方式分为4组,附睾/睾丸精子ICSI组患者92例,子代118例(A组);严重少/弱精子ICSI组患者84例,子代106例(B组);其它精子ICSI组患者35例,子代42例(C组);正常精子IVF组患者26例,子代34例(D组)(C组和D组为对照组)。结果:受访子代实足年龄4~84个月,平均33.5个月,4组子代绝大部分身高和体质量达同龄儿童标准范围。婴幼儿组有51例进行Gesell智力量表检测,A、B组和C/D对照组分别检测了17、24、10例,无一例存在明显智力障碍;学龄前儿童组96例进行了WPPSI-R智力量表检测,A、B和C/D对照组分别检测了50、30、16例,语言智力评分分别为105±20分、103±21分、115±16分(P=0.119),操作智力评分分别为124±18分、120±24分、125±17分(P=0.64),总智力评分分别为116±18分、112±23分、122±15分(P=0.303)。结论:无精子症和严重少/弱精子症等严重男性不育症患者ICSI子代的生长和智力发育情况与较好精子或正常精子ICSI/IVF子代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陈小豹张树成赵磊文夏敏李琛汪四七徐旭婷施惠娟周维谨郑菊芬
关键词:智力发育生长发育男性不育症
内蒙古通辽地区蒙古族青少年首次遗精年龄调查
2018年
目的:调查蒙古族地区男性首次遗精年龄。方法:对内蒙古通辽地区7所高中学生采用横断面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调查问卷回收率98.6%,有效问卷96.6%。调查的4260例青少年首次遗精年龄(14.3±1.3)岁,其中汉族(14.4±1.3)岁,蒙古族(14.2±1.3)岁;汉族城镇(14.1±1.2)岁、农村(14.6±1.4)岁,蒙古族城镇(14.1±1.3)岁,农村(14.3±1.4)岁。首次遗精发生在夏季占59.1%,发生在小学6年级、初中1、2、3年级分别占18.7%、28.2%、26.9%、13.0%。首次遗精为自然发生占90.0%,主动行为占10.0%(其中自己主动占8.3%,与他人一起占0.7%,性活动中占1.0%)。结论:首次遗精年龄蒙古族早于汉族、城镇早于农村。建议本地区男性青少年健康教育在小学5年级开始,6年级健康教育应包含有避孕节育方法等内容。本项调查首次报告了有10%的主动排精行为(替代遗精的通常认识为自然睡眠中发生)应给予社会关注和深入评估。
李亚东吕芳胡那顺包金花包玉荣陈巴拉王宁张树成谷翊群
关键词:遗精青春期发育第二性征发育青少年
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特征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为更好地预防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7个省的8 746名中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分析家庭因素与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关联。结果在调查的8种健康危险行为中,59.87%的中学生存在至少1种,35.33%的中学生存在至少2种;男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72.83%)高于女生(47.11%),高中生(62.87%)高于初中生(56.96%)(χ2值分别为602.019,31.739,P值均<0.01)。男生的健康危险行为与居住地为农村(OR=1.70,95%CI=1.42~2.04)、独生子女(OR=0.78,95%CI=0.66~0.92)、父亲大专以上学历(OR=0.68,95%CI=0.50~0.93)、与父亲关系不融洽(OR=1.85,95%CI=1.43~2.40)、与母亲关系不融洽(OR=1.50,95%CI=1.07~2.10)、父亲管教不严(OR=1.74,95%CI=1.24~2.46)有关;女生健康危险行为和与父亲关系不融洽(OR=1.56,95%CI=1.24~1.95)、与母亲关系不融洽(OR=1.92,95%CI=1.44~2.56)、父亲管教不严(OR=1.65,95%CI=1.24~2.19)以及家庭生活氛围不融洽(OR=2.68,95%CI=1.72~4.18)有关。结论打架、吸烟、饮酒、不良情绪等健康危险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亲子关系、父母管教、家庭氛围等过程性变量相较家庭结构变量对中学生行为影响更为明显。在预防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齐文娟廉启国毛燕燕左霞云张妍罗珊张树成楼超华周维谨涂晓雯
关键词:家庭
青少年性短信和性行为之间的关联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青少年性短信的收发情况及对其性行为的影响,为创建健康校园提供政策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3所大专院校的382名一年级学生中开展调查。结果:受试者中3.49%曾经给他人发过自己的私密照,男性低于女性(P=0.012);5.43%曾经要求过他人将其私密照发给自己,男性高于女性(P=0.007);8.7%曾经被要求给他人发自己的私密照。三种模式的性短信均与婚前性行为存在关联。结论:性短信可视作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一个指示变量。
廉启国朱雯静张焕玲潘瑶闵敏沈洁陆梅陆珍曾燕车焱
关键词:青少年婚前性行为
月经初潮年龄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月经初潮年龄是反映女性生长发育状况的常用指标。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证实:女性月经初潮年龄范围在10-16岁。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初潮年龄各不相同,欧美国家较早,而亚非拉国家较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之间都有相对提前的趋势,其潜在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王丽丽张树成贺斌王介东
关键词:月经初潮年龄年龄变化生长发育状况社会问题女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