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0501-303)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希彪毛宁王金成上官周平王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陇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黄土丘陵
  • 1篇油松
  • 1篇油松林
  • 1篇松林
  • 1篇土地荒漠化
  • 1篇农牧
  • 1篇农牧交错带
  • 1篇丘陵
  • 1篇丘陵沟壑区
  • 1篇丘陵区
  • 1篇群落
  • 1篇人工油松林
  • 1篇自然因素
  • 1篇陇东黄土
  • 1篇陇东黄土高原
  • 1篇环境因子
  • 1篇荒漠化
  • 1篇黄土高原
  • 1篇黄土丘陵沟壑...
  • 1篇黄土丘陵区

机构

  • 2篇陇东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张希彪
  • 1篇上官周平
  • 1篇王金成
  • 1篇王东
  • 1篇毛宁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陇东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驱动因子的定量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以农牧交错带南部的甘肃省环县为研究对象,以1949~2010年共61年的16个自然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子与人为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在环县土地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的贡献率为53.77%,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为21.79%,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贡献率为6.76%。在环县60年的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为因子的影响处于较高水平,单独的自然因素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的作用强度较低;(2)在环县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活动,气候条件对于荒漠化的发展只起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其中自然因子的影响主要是气温持续升高、降雨量减少、空气相对湿度下降、蒸发量增大导致干旱和土壤干层的发育,抑制了植物的生长,降低了植被覆盖度及土壤的抗冲蚀能力。而较强的风力及暴雨量的增加加速了土壤侵蚀;人为因子的影响主要是人口急剧增长、农业人口过大、大面积垦殖导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以及超载放牧引起草场大面积退化直接导致了环县土地荒漠化扩展。
张希彪王东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自然因素黄土丘陵沟壑区农牧交错带
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群落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被引量:29
2014年
采用样方法,对子午岭油松人工林群落更新特性以及环境因子对群落更新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更新层有木本植物46种,其中有乔木16种,占总种数的33.33%,灌木29种,占总种数的64.58%。更新层的优势种有辽东栎、沙梾和鞘柄菝葜等,油松为更新层的次优势种,油松种群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油松人工林群落更新层幼苗库丰富,高度级及龄级较小;更新方式以实生更新为主。林分密度对林下乔木幼苗、幼树数量影响极显著(P<0.01),当林分密度从650株/hm2增加到1 550株/hm2时,林下更新的幼苗、幼树密度呈增加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继续增加,其密度逐渐减少;坡向对幼苗、幼树密度的影响显著(P<0.05),当坡向由阳坡转向阴坡时,林下幼苗(树)密度逐渐增加;不同坡位林分更新特征各异,从坡下向上,幼苗密度逐渐减少,而幼树密度在中坡位最高,其次是下坡位,上坡位最低;随着海拔的升高,幼苗(幼树)密度逐渐减小。处于阴坡的中密度林分更新效果最佳,合理调整林分密度有利于油松人工林自然更新。
张希彪上官周平王金成毛宁
关键词:油松环境因子黄土丘陵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