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1040001103)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1
相关作者:胡辉莹曾国威朱海彬吕丽萍华黎电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肺
  • 3篇心肺复苏
  • 3篇胸外
  • 3篇胸外按压
  • 3篇按压
  • 1篇心脏
  • 1篇心脏骤
  • 1篇心脏骤停
  • 1篇胸廓
  • 1篇应力
  • 1篇院前急救
  • 1篇三维有限元
  • 1篇三维有限元模...
  • 1篇生物力学
  • 1篇骤停
  • 1篇律法
  • 1篇纠纷
  • 1篇急救
  • 1篇法律
  • 1篇法律法规

机构

  • 5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胡辉莹
  • 2篇翁剑波
  • 2篇吕丽萍
  • 1篇华黎电
  • 1篇朱海彬
  • 1篇鲁欣
  • 1篇曾国威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胸外按压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5
2013年
胸外按压(ECC)是通过维持心脏骤停(SCA)患者主要器官的血流灌注、辅助肺通气、提高除颤成功率等,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胸外按压技术从心泵机制到胸泵机制,从低频浅按压到目前的高频深按压,从低按压/通气比到高按压/通气比,从传统心肺复苏(CPR)到推荐单纯胸外按压,经过数十年的不断进步,使得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然而,针对胸外按压技术的作用机制、按压频率与深度、按压/通气比等尚有争议,按压的影响因素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本文通过对胸外按压研究发展进行概述,以期充分认识胸外按压发展的局限性,找到解决的方法,进而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效率。
尹存芳(综述)胡辉莹
院前急救全程安全性探讨
目的通过探讨影响院前急救安全的因素,解决可能引发纠纷的关键点,保障院前急救的全程安全。方法回顾我科10年来院前急救安全性的主要因素:1.院前急救反应速度。2.院前医疗行为条件。3.转运途中不确定因素等。通过教育所属人员做...
胡辉莹吕丽萍鲁欣
关键词:院前急救纠纷法律法规
文献传递
人体胸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过程和应力分布特点
2015年
目的:探讨人体胸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过程和应力分布特点,以证实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为心肺脑复苏急救时胸外按压机制和效果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辅助下成功建立人体胸廓三维有限元男女模型各一个,模拟垂直胸外按压,分析人体胸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各部位胸廓位移和应力特点。结果成功建立脊柱、锁骨、肋骨和胸骨等胸廓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男/女共741006/760816个节点,男/女共316034/326785个单位。参照CT影像学特点将人体胸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为6种材料性质。模拟垂直胸外按压,向下移位最大的胸廓部位为胸骨,应力主要分布于肋骨最后部位。静态加载时,胸骨位移恒定情况下,男性所需外力明显大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第4、5肋间、第5、6肋间达到相同位移时需要较小的外力,与胸骨3、4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加载达到相同位移时所需外力较静态加载大,且随着频率增大,胸廓实际所承受的载荷逐渐减小,在80~100次/min时,相同外力作用下胸骨位移增加,但在110次/min时胸骨位移下降。结论建立人体胸廓三维有限元模型需提供精准的胸廓组织结构信息,为人体胸廓体外按压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翁剑波胡辉莹
关键词:胸廓三维有限元模型应力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提出的胸外按压频率由最初60次/分钟增至100次/分钟以上,按压深度由最初3cm增至5cm以上。从变化趋势看到:现有的按压方法只提出了频率、深度等需要达到的基本指标,但不是最终或最佳指标,需要达到最佳的胸...
胡辉莹尹存芳翁剑波
文献传递
心肺复苏不同循环周期按压质量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心肺复苏不同循环周期的按压质量变化分析,探讨5个循环周期交替按压是否合理。方法:2012-06-2013-10,选择参加培训的135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复苏反馈系统对不同循环周期胸外按压深度、频率和总体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按压周期的进行,胸外按压平均按压深度和平均按压频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按压有效率随着循环周期的进行不断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组平均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平均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CPR循环周期的增加,按压质量逐渐下降。临床工作中,为得到更好的按压效果,在有条件情况下,可以考虑四个循环后交替按压。
尹存芳胡辉莹吕丽萍华黎电曾国威朱海彬
关键词:心肺复苏胸外按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