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443)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刘一辉任维李建宁魏春玲路美玲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巴
  • 3篇多巴胺
  • 3篇多巴胺能
  • 3篇多巴胺能神经
  • 3篇多巴胺能神经...
  • 3篇兴奋性
  • 3篇神经元
  • 3篇神经元兴奋性
  • 3篇能神经
  • 3篇能神经元
  • 3篇胺能
  • 2篇单次
  • 2篇蛋白
  • 2篇神经损伤
  • 2篇神经微丝
  • 2篇神经微丝蛋白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中脑
  • 2篇自发放电

机构

  • 9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任维
  • 9篇刘一辉
  • 4篇李建宁
  • 2篇魏春玲
  • 1篇卢敦国
  • 1篇孟林伟
  • 1篇钱召强
  • 1篇巨文峰
  • 1篇李晋
  • 1篇刘志强
  • 1篇匡国晖
  • 1篇王栋
  • 1篇王姗姗
  • 1篇崔睿
  • 1篇路美玲

传媒

  • 2篇生理学报
  • 2篇生物物理学报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K、SK通道参与慢性损伤坐骨神经异常自发放电节律的调控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运用相对特异的钙激活钾通道阻断剂蝎毒和蜂毒明肽分别阻断BK和SK通道,观察对损伤神经自发放电模式的影响,并将其与非特异性钾通道阻断剂四乙基铵的作用进行比较,以揭示参与调节放电节律的钙激活钾离子通道的亚型.结果显示,蝎毒和蜂毒明肽均可以使放电节律呈现分岔转迁.这些结果提示在坐骨神经的损伤区表达有BK与SK通道,并可能参与调控损伤区神经纤维的自发放电.
路美玲李建宁魏春玲刘一辉任维
关键词:自发放电钙激活钾通道
由三态跃迁机制产生的两种神经放电节律被引量:1
2011年
在实验性神经起步点自发放电中,发现了两种三态跃迁节律,其特征为静息、周期n及周期n+1(n=1,2)簇放电随机交替出现。应用随机Chay模型数值仿真,分别得到了与实验模型中相似的两种三态跃迁节律,这两种节律都是在两个紧邻的分岔点附近,由噪声驱动而产生的。理论分析提示,当神经元系统接近从静息经分岔到放电的临界状态,且从静息到周期n的分岔点,与从周期n到周期n+1的分岔点非常接近时,在噪声的作用下,系统运动会在静息、周期n和周期n+1三种状态之间随机跃迁,从而形成了这种三态跃迁节律。基于这种三态跃迁放电的随机共振,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崔睿王姗姗李晋王栋刘一辉任维
关键词:分岔神经放电
单次可卡因注射对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兴奋性的影响
2012年
采用离体脑片膜片钳技术,利用GABAA受体阻断剂PTX、NMDA受体阻断剂AP—5,AMPA受体阻断剂CNQX孤立的记录多巴胺能神经元在一系列阶跃电流刺激下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研究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单次注射可卡因后24h,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基强度降低,放电频率增加,细胞的兴奋性增强,其细胞膜的电生理特性发生了改变.
卢敦国刘一辉任维
关键词:可卡因神经元兴奋性
CCI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区内中终球与重链神经微丝蛋白的检测
2012年
为探寻CCI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区内终球的存在,了解其与重链神经微丝蛋白(heavy neurofilaments,NF-H)分布、表达的联系.通过对雄性SD大鼠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组与对照组(对侧正常坐骨神经)进行不同时间点电镜、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的观察与检测.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CI模型组大鼠术后4 d损伤坐骨神经中NF的分布较非手术侧有明显变化,术后7、14 d电镜观察到损伤区中枢侧终球样结构,术后4、7、14、28 d CCI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中NF-H表达水平有动态变化(P<0.01).结果表明CCI大鼠模型损伤坐骨神经中NF-H其分布有明显变化,且分布于终球样结构中,其表达随损伤时间有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参与终球的形成以及与病理性疼痛机制相关联.
李建宁巨文峰钱召强刘一辉任维
关键词:慢性压迫损伤
神经病理性痛外周自发放电与钙激活钾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神经病理性痛是一类特殊疼痛,其直接来源于影响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以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为特征[1]。正常神经纤维只传递信号,有研究[2]发现,大鼠外周神经损伤区域可以产生自发放电,这种异位放电发生于有髓传入神经纤维,以A类纤维为主。深入研究发现,在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中有离子通道参与到不同性质疼痛的产生与维持中,
李建宁刘一辉任维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痛钾离子通道自发放电钙激活自发性疼痛外周神经系统
I_A和I_h对鳌虾口胃神经节幽门节律的调节
2012年
甲壳类动物的口胃神经节(stomatogastric ganglion, STG)由30个神经元组成,产生幽门节律,是研究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的常用模型。幽门节律的维持与调控,不仅与STG神经元网络中单个神经元的特性有关,也与整个网络的连接及其性质相关。已有研究观察到STG网络中不同神经元上存在瞬时外向钾电流(transient potassium current, I_A)与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ation current, I_h),但这两种电流对整个STG网络节律的维持与调控作用仍不清楚。本实验采用鳌虾STG离体标本神经纤维记录,通过施加特异性阻断剂来研究I_A和I_h对鳌虾STG幽门节律性放电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施加I_A特异性阻断剂4AP (2 mmol/L)后,幽门节律周期变短(P < 0.01),PD (pyloric dilator)细胞放电时程占整个三相周期的比率增加(P < 0.01),LP (lateral pyloric)细胞放电时程不变(P > 0.05)但相位滞后,PY (pyloric)细胞放电时程占整个三相周期的比率减小(P < 0.05)且相位滞后,三相顺序没有改变;施加Ih特异性阻断剂ZD7288 (100 μmol/L)后,幽门节律周期变短(P < 0.01),PD细胞放电时程占整个三相周期的比率增加(P < 0.01),LP细胞放电时程占整个三相周期的比率增加(P < 0.01)且相位滞后,PY细胞放电时程占整个三相周期的比率减小(P < 0.01)且相位滞后,三相顺序没有改变。上述结果表明,I_A和I_h对鳌虾STG幽门节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进而影响到幽门活动的生理功能。
匡国晖刘一辉任维
关键词:中枢模式发生器
胞体高频刺激诱导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性增强
2013年
中脑腹侧背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直接影响着奖赏系统等相关脑区的功能。目前对于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可塑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突触的可塑性,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兴奋性可塑性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研究高频刺激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兴奋性可塑性的影响。采用GABAA受体阻断剂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PTX)、谷氨酸AMPA受体阻断剂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6-Cyano-7-nitroquinoxaline-2,3-dione,CNQX)、谷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DL-2-氨基-5-膦酰基戊酸(DL-2-amino-5-phosphonopentanoic acid,AP-5)灌流大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阻断神经元突触联系,用离体脑片膜片钳技术观察高频刺激胞体后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兴奋性是否发生改变。结果显示,高频刺激后,大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输入阻抗增加,基强度降低,放电频率增加,细胞的兴奋性长时程增强。同时,高频刺激诱导后全细胞电流显著减小,超极化激活的混合阳离子流(Ih)也减小。以上结果提示,高频刺激使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性发生长时程的增强,其机制涉及神经元膜电流的变化。
魏春玲刘志强刘一辉任维
关键词: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元兴奋性
Bifurcation diagram globally underpinning neuronal firing behaviors modified by SK conductance
2014年
Neurons in the brain utilize various firing trains to encode the input signals they have received.Firing behavior of one single neuron is thoroughly explained by using a bifurcation diagram from polarized resting to firing,and then to depolarized resting.This explanation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principle for understanding neuronal biophysical behaviors.This paper reports the novel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results of the modification of such a bifurcation diagram by adjusting small conductance potassium(SK)channel.In experiments,changes in excitability and depolarization block in nucleus accumbens shell and medium-spiny projection neurons are explored by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injected current and blocking the SK channels by apamin.A shift of bifurcation points is observed.Then,a Hodgkin–Huxley type model including the main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of such neurons is developed to reprodu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reduction of SK channel conductance also shifts the bifurcations,which is in consistence with experiment.A global bifurcation paradigm of this shift is obtained by adjusting two parameters,intensity of injected current and SK channel conductance.This work reveals the dynamics underpinning modulation of neuronal firing behaviors by biologically important ionic conductanc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mall ionic conductance other than that responsible for spike generation can modify bifurcation points and shift the bifurcation diagram and,thus,change neuronal excitability and adaptation.
陈梦娇令恒莉刘一辉屈世显任维
关键词:分岔图生物物理
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微丝蛋白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12年
神经微丝蛋白(Neurofilaments,NFs)作为神经细胞骨架系统成员的结构和功能在视神经损伤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中已经有很多研究。现将NFs在外周神经系统(Pef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李建宁任维刘一辉
关键词:神经微丝蛋白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损伤
单次注射人工合成大麻素降低大鼠中脑腹侧背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性
2011年
大麻成瘾可能维持一生。中脑腹侧背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作为投射到意识及情绪相关皮层和边缘系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主要来源,是奖赏系统的关键部位之一,与药物成瘾密切相关。目前,对于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在药物成瘾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成瘾过程中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已有研究表明,大麻素慢性作用5天后,易化了低频电刺激诱导VTA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减弱(long-term depression,LTD)效应,而此过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情况还未见报道。实验中,作者采用离体脑片膜片钳技术,观察单次注射人工合成大麻素HU210对大鼠VTA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结果显示,HU210作用后,神经元基强度增大,平均放电频率降低,其细胞膜电生理特性也发生了改变,表明单次注射人工合成大麻素HU210,降低了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兴奋性,提示神经元内在兴奋性的可塑性改变可能在药物成瘾中发挥作用。
孟林伟刘一辉任维
关键词:大麻素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